央企为何一再刷新亏损纪录_公司与产业_《财经》杂志_杂志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个股查询:
 

央企为何一再刷新亏损纪录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5-02-28 14:47:58 我要评论(0
字号:
政企不分,最终结果就是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都完成不好。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号角已经一年有半,业界期待更深层次的国企改革

产业观察

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相继公布,中国铝业(601600.SH)预计2014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63亿元!这意味着,中铝将成为新一代A股亏损王。

央企出现巨额亏损屡见不鲜,东航中远、鞍钢、联通、中钢、大唐等均在近年出现过巨亏。行业出现周期性亏损可以理解,但央企动辄几十亿甚至百亿巨亏,董事会和股东代表(国资委)却基本无动于衷,则值得深究。

中铝宣称,2014年亏损主因有三:一是对部分长期资产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二是电解铝价格下降幅度大于成本下降幅度;三是对内部退养及协商解除劳动关系人员计提辞退福利费用。

但国际同行的表现则让中铝的解释显得苍白。美国铝业(Alcoa)迎来了金融危机之后最好的一个财年,2014年全年营收239亿美元,增长4%,净利润11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铝曾单季度巨亏12亿美元,其后进行了战略转型,比如削减成本,提升增值型加工产品产出,将产品线扩展到镍、钛和锂等其他轻质金属。

中铝的转身则慢很多,主营业务仍然集中在氧化铝、电解铝等冶炼上游领域,没有延伸到铝材等加工领域。由于电解铝等高耗能初级产品不允许出口,这导致国内产能过剩时无法从国际市场上获得收益。可以说,中铝的决策失误和战略准备不足,使其无法克服行业的周期性困难。

中国远洋与中铝如出一辙。中国远洋2011年巨亏104.48亿元,2012年依然巨亏95.59亿元,成为少数被ST的央企上市公司;而同期,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则扭亏为盈,从2011年的亏损5.53亿美元转为2012年盈利4.61亿美元。

这同样让中国远洋宣称的“市场供需失衡、运力过剩”理由显得有些苍白:行业的确不景气,全球干散货市场运价下跌,但为何中国远洋对航运周期的反应远较国际同行慢呢?

事后总结,中国远洋的亏损与其过度扩张有关。2003年-2008年是航运业的高速发展期,中国远洋以高额长期价格签下协议,但在经济形势陡降的情况下,中国远洋被租船价格锁死而无法脱困。风控意识薄弱,是中国远洋搁浅的重要内因。

在这两组对标中,公司都遭遇了行业寒冬引发的周期性亏损,国外对标公司的决策层能够迅速找到问题所在并果断转型,并表现出强执行力,故能在短时间内扭亏为盈,走上正轨;但中国央企要么转身缓慢,要么向来缺乏风控意识,导致在周期亏损中无法自拔。

就整体素质而言,中国央企的决策层并不差,也常在内部对标国外同行。但央企领导人与发达市场经济体企业高管最大的不同是:如何定义企业业绩?如何定义自我在企业中的地位?

国外高管很明确,企业业绩主要看利润率、市场份额等经济指标;央企领导人对所辖企业的业绩定义则相对复杂,减员增效本是削减成本一大手段,但央企不能随便裁员,哪怕再低效,也得“为了稳定”不死不活地养着,另外一些阻碍央企提升效益的“社会责任”也得担着,不担?组织部不会给你好果子吃。

国际大公司一旦因决策失误导致股东利益受损,高管被解雇的案例比比皆是,但在中国,央企高管无需为决策失误埋单。长久以来,对央企业绩考核缺乏统一的量化指标,国资委推出EVA考核,算是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

另外,央企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落实者,承担了很多政治任务。比如中铝扩大产能、甚至收购非主营业务的云南铜业,就是落实国家对其做大规模的战略要求。中远董事长魏家福在企业巨亏后说“党中央、国务院了解中远,就足够了”,其实是发自肺腑。

但在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更加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今天,这绝非正常现象。政企不分,最终结果就是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都完成不好。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号角已经一年有半,业界期待更深层次的国企改革。

【作者:《财经》记者 施智梁】 (编辑:yanqi)
关键字: 亏损 纪录

编辑推荐

  • 宏观
  • 金融
  • 产经
  • 地产
  • 政经
  • 评论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