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利益黑链_环境与科技_《财经》杂志_杂志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个股查询:
 

医疗废物利益黑链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5-03-30 11:02:24 我要评论(0
字号:
基层医疗点产生出大量危险的医疗废物,经非法加工重新流入市场且全国蔓延,其安全隐患难以控制

成箱的注射器、输液袋等医疗废物,未经任何消毒处理,通过一套陈旧的加工设备,生产出一堆堆塑料颗粒。2015年3月,在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渡头桥镇肥马石地段,一家非法回收、加工医疗废物的“黑作坊”将以上情景呈现世人。

作坊位于渡头桥村村级公路的一侧,紧挨着猪圈。露天堆放的医疗废物中,有的还带有血迹。

加工厂内污水横流,排水沟被染成白色,漂浮着不少塑料颗粒和瓶盖。临近的井水被污染,经常引发周围村民的不满。但作坊在当地已存在一年多时间。

这家作坊涉嫌非法买卖、加工医疗废物。据《财经》记者调查,邵阳市的医疗废物处置直到2011年才开始走向正轨,此前违规处置多年——市区的医疗废物2011年之后集中处理;乡镇的医疗废物迟至2013年才开始着手规范处置,像以上作坊违规处理医疗废物的情况至今仍是普遍现象。

医疗废物位居《国家危险废物》榜首,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因含有害病原体,其毒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数百甚至上千倍,极可能成为疾病流行的源头。

医疗废物无人回收

“触目惊心!”3月10日,在看到医疗废物加工现场后,邵阳市双清区检察院检察长张小林感慨道。邵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在现场称重,包括医疗废物在内的废弃物超过3.75吨。

“黑作坊”负责人李光星,65岁,当地人,除加工医疗废弃物外,他还养有约100头生猪。事发后,李曾试图通过“关系”,找邵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更改称重数据,将3.75吨改至3吨以下——3吨以上构成严重的污染环境罪,最高可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负责督办该案的双清区检察院人员称,由于区环保局取证能力有限,医疗废物的来源及加工后的去向等关键问题均未查清。李光星在接受调查时说,医疗废物都是从附近废品收购站购进的。其子李建国也称,医疗废物是以每斤1元钱的价格从废品站购得。

据记者调查,废品站的上游即为医疗机构。如果是大型医院,一些医疗废物上还会写有医院名称。就在5个月前,山东济南历城区村内的多个“黑作坊”被端后,执法部门按图索骥,根据医疗废物上面的医院名称,锁定了济南下辖的县级市章丘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该医院负责人在表示要加强管理后,无人被问责。

而小型医疗点和私人诊所产生的医疗废物,溯源很困难。3月17日,《财经》记者在双清区随机走访了三家医疗诊所,这三家均存在售卖医疗废物的行为,可见邵阳乡镇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流入废品站的现象极为普遍。流入废品站的医疗废物有针管、注射器、输液袋等塑料制品。

医疗废物被列为危险废物,位居《国家危险废物》榜首。在国外,它也因“顶级危险”被称“致命杀手”。国内科研文献显示,上世纪70年代,中国曾发生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引起乙肝传播流行事件。

2003年“非典”后,国务院出台《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买卖医疗废物。要求各地专人负责制,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全程严格监管,建设集中处置中心无害化处置,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买卖、加工医疗废物。

但《财经》记者在当地的调查发现,医疗废物的买卖、加工已经形成一条地下利益链。

废品回收者一般按月到诊所收购医疗废物,针管和注射器的收购价约为1.2元/斤,输液袋的收购价约1.6元/斤。乡镇医疗机构大多为私人所有,埋掉嫌麻烦,焚烧又怕影响自己健康,送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处理需要花钱,而卖到废品站却能获利,因此乡镇医疗机构售卖医疗废物的情形普遍发生。

另一非法途径是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经拾荒者之手,进入废品站。河北秦皇岛市创业者协会2008年曾对主城区海港区68家社区医院、学校医院、厂矿医院和私人诊所调查3个月。结果显示,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法56%是“放置门口”,99%的医疗点没有专人监督、负责医疗废弃物的处置;98%的医疗点反映没有专门机构对其医疗废物回收。

“社区诊所多把医疗废物放在社区垃圾箱内,沿街的诊所则使用黑袋子交给环卫工人。”该协会会长周健说。

更直接的渠道是医护或勤杂人员参与买卖。邵阳市一家大型医院的内部人士透露,一些有“销路”的输液瓶、注射器、塑制品,是经由护士转交给卫生员,再卖给废品回收人员,最终进入非法利用体系。卫生员每月有固定“补贴”。据其透露,这种事情在2011年之前的邵阳各大医院属普遍现象。

基层广泛的盲区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应在一年内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8年后,邵阳市才建成该中心。

此前,一直是大医院利用自有设备焚烧,小医院深挖填埋。这两种方法早被明令禁止。

按规定,尚未建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之前,地方政府应制定过渡性处置方案,确保医疗废物妥善处置。“邵阳这块工作(医疗废物处理)启动较慢,以前做得确实不规范。”邵阳市卫生局党委委员李邦银表示。

2015年1月5日,环保部首次公开发布《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3年261个大、中城市,大部分城市的处置率达到100%。

这一数据显然不能反映基层医疗点和私人诊所的现实。2011年之后,邵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成,日处理医疗废物能力8吨。市环保局数据显示,在2011年至2013年间,该中心处置率分别为72%、72%和78%。这意味着在邵阳市本级及各县市有20%-30%左右的医疗废物未被规范处理。

而全国97.8万个医疗卫生机构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93.9%。医疗废物买卖失控的问题可想而知。

《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偏远乡镇上的私人诊所将使用后的医疗废物随意丢弃;在部分农村,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袋和针头被四处丢弃,成为农村垃圾,甚至被儿童拾捡后当作玩具。

对医疗废物的监管,主要与两大体系有关:各地政府的卫生部门负责监控医疗机构的废物收集、贮存以及相应管理制度实施。环保部门负责医疗废物的运输和集中处置的跟踪监管。

但在邵阳,面对《财经》记者采访时,双清区环保局局长王鸿毅表示,不清楚该局在医疗废物处置上有何种职责,“以前的重心都放在了工业污染的监管与防治上,医疗废物不是重点”。

邵阳市、区两级环保、卫生部门多位主管领导,对乡镇医疗机构的处置方式也多以一句“烧了吧”或“卖了吧”回应。

危险换来的利润

一些非法加工医疗废物的“黑作坊”,实际上是由废品回收点直接变身的,因为粗放加工后的塑料颗粒售卖到塑制品生产企业,利润更高。

邵阳市一位熟知塑制品市场的人士介绍,医疗废物从源头如按1元或1.2元/斤计算,加工成塑料颗粒卖给塑制品企业,每吨产品可获利约4000元。山东济南一批“黑作坊”在2014年10月被查获时,每天可粉碎规模达30吨。

一些具有资质的地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也参与了这种“不合法的生意”。2015年3月初,济南历城区环保局发现,济南市集中处置中心的委托运营方——济南瀚洋固废处置有限公司未经任何环保许可、环评手续,从2013年起,私自将医疗废物分拣,非法粉碎、加工成塑料颗粒,再卖给下游的塑制品加工者。

这些塑料颗粒最终可能制成塑料片、编织袋、玩具、瓶盖、塑料盆等,并流至全国各地市场。这些未经任何卫生消毒处置的产品中,可能残留大量的病菌、病毒,甚至放射性物质及化学毒物等,具有交叉感染、潜伏传染、生物病毒性和腐蚀性。如果重复使用或再生利用,在人体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会传播携带病原菌,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的产生、流行,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这也是很多医疗用品均为一次性用品的根本原因。

作为医疗废物流通链条的源头,医疗机构为何不严格把关将其送入处置中心呢?

送入集中处置中心,医疗机构需要支付处置费。按邵阳市物价局规定,全市集中处置价格为每天1.9元/床。一些地级市更高,比如湖北襄阳市对有固定床位机构收费每日2.5元/床。很多医疗机构认为收费较高。以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2011年该医院480张床位,当年处置费32.8万元,此后床位逐年增加。2014年,该医院与处置中心发生纠纷,处置中心一度停收医院的医疗废物,直至主管部门出面协调。

类似事件在邵阳时有发生,原因就在于很多医院不愿按逐年增加的床位数相应增加这笔“需要医院自行承担”的费用,结果造成处置中心在邵阳各大医院,实际只能收到50%-60%床位数的费用。

基层医疗机构更不愿也无力支付这笔费用。双清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所长龚建军估计,一个村的卫生室,如果将医疗废物都交给处置中心,一年的费用在1500元左右,一个床位在20张左右的镇卫生院,一年交给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费用要1万元左右。

邵阳医疗垃圾集中处理中心,委托一家企业进行运营,该企业租赁处置中心花费了1276万元,若足额收费,每年投资回报率在12%-13%之间,但实际根本达不到这个投资回报率。这家企业内部人士说,公司前几年都是亏损状态。

与集中处置中心签订合同的邵阳三县乡镇卫生院,是由主管部门“强压”的。为保障收费到位,乡镇卫生院在每年年检时,就把费用先交给辖区的卫生主管部门,由后者转交给处置中心。

依靠行政强制手段来推进乡镇医疗废物处置,非长久之计。然而,邵阳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收费价格与末端处置方案直接相关。国内处置基本全是焚烧方式,因此收取的床位费,就是根据焚烧技术测算的费用。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介绍,末端处置的技术多样化,可降低处理成本。在德国,对于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的医疗废物分类后,以高温蒸煮和焚烧等多方式结合,可以实现更大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其实,高温蒸煮在医疗界已长期应用,但要在国内实施,首先必须在源头上实现精细垃圾分类。

作为唯一合法出口的集中处置中心,也常常曝出环保问题。比如,山东济南的处置中心自运行后烟气排放长期超标,2006年被市环保局测出二英超标。一位废物处置领域专家分析,自2003年起各地陆续建成的处置中心,设备简陋,技术简单,大多数无法达标处置和烟气排放,成了“集中式排放的污染源”。

当年处置中心未能完全“放开”引入市场机制,是考虑到医疗废物的危害性,不敢放松行政许可,而且当年涉及该领域的公司偏少。通常获特许经营的企业有两类:政府部门特别是环保系统内部退休人士或嫡亲,以及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新成立公司接盘;通过一定关系和资源介入并获取垄断经营的公司。一位专家分析,现在该领域公司数量激增,有放开市场的条件,这样才能在处置价格和技术规范达到双重优化。

【作者:《财经》记者 鲁伟 高胜科】 (编辑:yanqi)
关键字: 废物 利益 医疗

编辑推荐

  • 宏观
  • 金融
  • 产经
  • 地产
  • 政经
  • 评论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