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促山东整体跨越——专访山东省省长郭树清_财经论衡_《财经》杂志_杂志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个股查询:
 

以改革创新促山东整体跨越——专访山东省省长郭树清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5-07-06 11:17:00 我要评论(0
字号:
转型升级必须勇于创新。齐鲁文化的核心要义就是开拓、进取、传承,山东完全可以既继承优良传统,保持连续性,又革故鼎新,实现与时俱进

《财经》高级观察员 张燕冬/文

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多重交叠变革中,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人口和经济大省,山东正面临全新的改革挑战和发展机遇。

两年前,郭树清从中国证监会主席转任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东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

两年来山东坚持稳中求进,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生态环境绿色化。外界注意到,在简政放权、国企改革、收入分配、医疗卫生、财税体制和金融等多个方面,山东的改革创新均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文化、教育、科技领域和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山东也进行了极为重要的改革创新和探索实践。

2014年2月,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准,短短一年多时间,青岛试验区在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面向国际知名财富管理中心的合作机制开始构建,一批重要机构项目启动建设,优质资源快速聚集,青岛作为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影响力正不断得以提升。

6月19-20日在青岛举行的“2015青岛·中国财富论坛”期间,郭树清接受了《财经》杂志独家专访,比较系统地梳理了最近几年山东的改革发展问题。

他强调转型升级必须勇于创新。齐鲁文化的核心要义就是开拓、进取、传承,山东完全可以既继承优良传统,保持连续性,又革故鼎新,实现与时俱进。

开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途径

《财经》:山东正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山东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相当繁重,鉴于山东的历史承继,您认为山东经济实现转型升级有哪些优势?

郭树清:山东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去年,全省常住人口9789万,居全国第二位;实现生产总值5.94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

山东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工业和农业增加值都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相对来说,服务业发展滞后,去年占经济的比重为43.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7个百分点。从工业内部结构看,重化工业比重过高,接近70%,能耗高、污染重、附加值低、产业链短是突出缺点,我们面临的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增长7.8%,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最近的情况略有好转。

要转型升级必须勇于创新。这方面,我们有很好的传统。齐鲁文化的核心要义就是开拓、进取、传承,既继承优良传统,保持连续性,又革故鼎新,实现与时俱进。

《财经》:从您的角度看,变革与承继共生,这是一种辩证统一,也是变化的本质内涵。但山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区之一,是否会给变革带来一定的难度?

郭树清:这么说可能不符合事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山东是陶瓷、金属、丝绸、农具和医药发明创造极多的地方,而且最早出现了发达的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2000多年前的齐国就开始推行农工商并举的基本国策,以发达的农业、渔业、盐铁工业和商业,以及社会化的水利、交通著称于世。近代以来,山东的经济逐步与世界建立起联系。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成为实力很强的根据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实行奖励生产、促进商贸、稳定物价的经济政策。当时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来自盐酒专卖、对外贸易和货币调控。可以说,那个时候就很好地处理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孕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萌芽。

党中央、国务院对山东寄予厚望。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起到领头雁作用。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努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降低一二产业比重;提高最终产品比重,降低初级产品比重;提高绿色环保产品比重,降低高污染产品比重;提高有记录可追溯产品比重,降低信息不完整产品比重。

《财经》:您这四个“提高”与四个“降低”确实给人勾画出山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方向性特点,山东有哪些有特色的做法,我们从各种渠道了解到,山东取得的成效较为明显,能否介绍一下?

郭树清:我们坚持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生态环境绿色化,以“五化”融合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强调它们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

山东新型城镇化有几个明显特征。一是城乡一体化程度高,就地就近城镇化比例高。大部分农民工离土不离乡,很多就居住在县城和乡镇。我们把人的城镇化放在第一位。全省流动人口的85%在省内转移,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8个百分点。二是注重城乡统一规划。去年我们编制了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了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今年我们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规划“多规合一”。以“改厨改厕”、饮水安全和改善取暖条件为重点,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91%村庄实现集中供水,89%村居实现生活垃圾标准化、无害化处理。三是大中城市布局比较均衡。形成了以济南、青岛为双核的山东城市群,这是全国第四大城市群。在培育壮大中心城市的基础上,着力增强县城的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引导一批示范镇向小城市发展,稳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财经》:您强调的“五化”相互渗透和作用至关重要,山东作为工农业大省,在传统行业与新业态的交汇转换过程中,如何与其“五化”相互影响?

郭树清:山东是工业大省,我们启动工业强基工程,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跨界融合。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和行业协会主体作用,研究制定了22个工业行业转型升级方案,明确了各自的目标和路径。比如,我省的纺织业,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产业规模超过万亿,有着先进的机器和设备,设计研发能力很强,每天都能够生产成千上万个花色品种,给世界提供最好的服装面料。再如造纸业,企业数量由1000多家减少至300家以内,企业平均规模为全国水平的3倍。机械设备、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的精细加工产品比重不断提升。同时,重视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努力在节能环保、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实现突破。目前山东的软件产业规模居全国第4位,我们将力争赶上最先进省市的水平。

山东涌现出一批世界一流的企业,像海尔、海信、浪潮、重汽、魏桥、南山、潍柴、如意、信发、泉林纸业、太阳纸业、祥光铜业、歌尔声学、玉皇化工、青啤、东岳、豪迈、威高、鲁泰、红领、青岛软控、烟台万华、中集来福士、济南二机床、威海拓展纤维等都是经过多年的拼搏和积淀,一步步往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推进。此外,还有一大批拥有特殊技术和发明创造的中小企业正处于成长时期,新型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可以说是繁星闪烁。

我们高度重视“走出去”和“引进来”,积极支持和引导好县域经济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草根企业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开展跨国合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山东农业总产出始终保持全国第一的位置,是粮食主产省之一,蔬菜、水果、水产、肉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现代农业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2.7万家,家庭农场3.8万家。食品生产占全国六分之一,出口占四分之一。

我们加快美丽山东建设步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去年,淘汰黄标车老旧车109万辆,是国家任务的2.55倍。全省细颗粒物平均浓度降低16.3%,可吸入颗粒物降低11.3%。加快治理重点流域水污染,在国家组织的淮河、海河流域治污考核中分别连续七次和五次荣获第一名。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

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财经》: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山东迅速推进各方面改革。我们比较关注除宏观战略层面上的突破外,山东如何在执行层面落实中央的决策,特别是如何在完善微观机制方面采取具体措施。

郭树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到山东视察指导工作,明确要求我们要锐意改革,敢闯新路。2014年11月,总书记再次批示,要求我们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大改革力度,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大社会治理创新力度。作为山东的全国人大代表,李克强总理连续三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每次都强调要加快改革,他说过,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去年,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山东有序推进了30项重点改革,先后出台改革文件或法规88个,承担国家改革试点120多项,省里安排的试点也有100多项。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微观基础必须进行改造,这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简政放权,2014年省级行政权力事项由7371项精简到4227项,行政审批事项再削减170项。向社会公布并实施了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省级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今年,我们将再取消下放一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加快建设政务服务平台和省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2014年新增市场主体125万户,同比增长81.2%。

在农村地区我们认真落实全国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目前超过90%的行政村(社区)完成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预计能比中央要求提前两年完成这项改革。深入推进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2155.8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23.3%,加上土地托管、统一服务等形式,全省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0%左右。

深化企业改革方面,我们注重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迈出较大步伐,开展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山东省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正式挂牌,18家省管企业30%国有资本已经完成划转,共计180.65亿元。省属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得到规范,财务制度不断健全,制定并严格执行防止利益冲突的各项制度,对供应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调整。

微观主体除企业之外,还有事业单位。我省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分类工作,出台了10个配套文件,并在事业单位治理结构、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下一步,将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创新,积极稳妥做好转企改制和行业协会改革。

市场和价格改革是完善微观机制的重要环节。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物价、利率、汇率、税率等方面的改革政策。加快建设重要农产品市场,建立完善大宗商品市场,积极探索发展土地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深化公用产品价格改革,探索实施水、电、气阶梯价格制度,试编发布了10种地方价格指数。

《财经》:显然,山东目前进行的改革是系统而整体性的,也是相互关联并互相渗透的。或许,改革的难度除历史承继的因素外,更关键的是搞清不同领域和问题的缘由、关系与相关性,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山东是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大省,金融领域相对滞后和薄弱,外界对山东在财税金融方面的改革也非常关注,尤其是金融改革,2013年就出台了22条,现阶段您如何评估?

郭树清:金融确实是山东经济的短板。2014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比上年略有提高。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不断提速,银行类机构进一步规范,去年直接融资同比增长95.5%,民间金融阳光化成效明显。各种小贷公司、资本管理公司和信贷登记机构增长速度都比较快。大力发展私募投资产品,形成包括更多层次、更多种类产品的直接融资体系。国家11个部委联合批准青岛为全国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省里也把济南确定为区域金融中心。另外,我省是全国唯一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省份,今年我们选择20多个市县启动试点,明年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力争到2017年底初步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框架。

《财经》:这次青岛“中国财富论坛”,《财经》杂志作为承办方,在此过程中,感受到无论是金融领域,还是财富管理方面,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探索期。除金融领域,我们还观察到,山东在财税改革方面迈得步子也不小。

郭树清:过去两年里,我们在财税改革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要大得多。加强预算公开规范、转移支付调整和政府债务管理,在全口径预算、盘活存量资金、清理规范专项资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都展开了积极探索。改进预算绩效管理,推行第三方独立评价。省级和17个市全部公开了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今年所有县(市、区)都将做到预算公开。财政透明度在全国位居前列。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数压减70%以上,结余结转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降到6%以下。省级财政带头压减一般性支出和行业性支出,将其用于建立政府引导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初步统计,今年全省各级政府参股或出资的各类投资基金总规模预计达到1070亿元以上,其中政府出资257亿元,初步形成了具有不同政策导向和投资偏好的基金群。目前,国外和省外的各种投资基金正在大量涌入山东。

继续拓宽投融资渠道。减少和取消财政对竞争性行业的直接补助,探索引导基金、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财政支持方式。在能源、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持续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目前,高速公路、电力设施建设已基本市场化,我们正在探索以社会资本为主的高速铁路筹资模式。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多元化投资发展很快,城市燃气占98%,污水处理67%,垃圾处理46%,供热28%。2013年,全省供水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投资总额约280亿元,其中利用外资4.7亿元、利用民间资金160多亿元,市场化投入接近60%。去年我们出台措施,进一步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在全国工商联的支持下,省外知名企业签订投资合同金额2.9万亿元。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带有公益性的基础产业。截至目前,全省共储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500多个,预计总投资4500多亿元。

《财经》:财税、预算制度方面的改革是现代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公共政策问题,显然山东已走在前列。与之相关联的收入分配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个领域的改革似乎十分艰难。山东在这方面有何新的尝试?

郭树清:城乡差别过大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情况开始有所好转,山东改善的速度更快一些。我们坚持不懈推进同工同酬,着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在工资、就业、教育、社保、住房等方面的公平待遇问题。去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和11.2%,收入比缩小到2.46:1。

近年来,我们还稳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专门提高了乡镇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公务人员及教师津贴补贴水平,月人均增加收入500元左右。缩小了地区之间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最高水平与最低水平的差距,市本级缩小到1.6倍,县本级缩小到2.5倍。山东的房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地差别不大,住房改革有较好的条件。我们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深入推进公务人员住房分配货币化,妥善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省直单位一次性住房资金补偿挂账已完全兑现,无房职工获得了补偿和住房补贴。目前清理干部多占住房和规范集资建购房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同时,我们注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13年下半年,我省就开始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整合工作,然后开始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目前已经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完整的工作体系。全省养老床位达到50万张。积极稳妥开展社会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试点。下一步,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低保和社会救助体系。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做好公积金贷款服务,积极推进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财经》:这些措施的实施,明显感觉到山东改革的系统性和创造性。近几年,公共政策和社会治理问题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关注,如医疗、社保等问题。外界普遍评价认为,山东在医疗卫生改革上,比如城乡医保、大病保险等方面也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尝试,,你们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郭树清:2014年我省基本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作。较早开展了城乡一体、全省统筹的居民大病保险,每人每年最高可获得20万元的资助。先后两批共启动186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探索建立理事会、管委会等法人治理结构。以医保基金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了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青岛推行了医养结合试点,极大地减轻了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属的负担。

《财经》:您非常关注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改革,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齐鲁文化做了专门阐述,下一步山东将在这些领域如何推进改革?

郭树清:我们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挖掘和利用好丰富的齐鲁文化资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合理扬弃,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积极稳妥地推进具备条件的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加快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山东在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2013年重点研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2014年全面启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在青岛、潍坊、烟台、威海、菏泽五市,开展以校长职级制为核心的中小学去行政化改革试点。今年全面启动了高等教育重点改革。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现阶段着力解决行政干预过多、政府投入结构不合理、绩效评估薄弱、奖励项目过滥、研发活动与实际需要严重脱节等问题,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开放式科技平台。鼓励企业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目前,企业牵头实施的自主创新项目达到92%以上,建立技术研发机构的大中型企业达到65%以上。全省设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数量居全国第一位。注重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引进“千人计划”专家76人,新遴选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人选20人。探索建立对人才的股权、期权及分红激励机制,努力让科研人员按贡献获得合理合法回报。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教育、科技、文化、医疗、体育、养老等领域,改革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还有不少难题需要破解。

《财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人们说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关系十分密切,在您看来,如何抓住其突破口,关键之处在哪些方面?

郭树清: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坚持把政府工作置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之下,坚持依法行政,彻底清理政府的各项规章和文件,建立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审查机制。省、市、县全部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妥善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的外商投诉、群体性上访问题。严格依法参与行政诉讼案件的应诉活动。不断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

努力建设阳光政府,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去年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75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发布的2014年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显示,我省政府透明度排名居全国第5位,在2013年提升11个位次的基础上,再提升9个位次,两年前进20位。

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建设、基层集体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种专业协会和志愿者组织等中介机构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深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和服务中心,2014年底社会组织总量达到4.1万个。深化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因地制宜确定合理工作半径,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村企分开、社企分开,逐步剥离社区和居委会经济职能。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建立空气质量第三方监测,把空气质量监测站转让给第三方运营公司,实行专业化、社会化运营管理,政府购买服务并对运营公司进行考核和监管。省环保部门每月公布全省17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同比变化排名。实施考核奖惩和财政补偿机制,对大气环境质量同比改善的市,由省级给予补偿;对同比恶化的市,由市级向省级赔偿。煤炭机组环保改造提前达到“十二五”目标。森林、湿地与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全面加强。强化责任追究,把细颗粒物浓度现状及改善率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

我们在立法制度、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司法体制、党的建设、纪检监察等方面也都有许多改革探索,都见到了一定的成效。

大力推动青岛财富管理

改革试验区创新发展

《财经》:自去年2月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准以来,试验区做了大量工作,创造了良好投资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面向国际知名财富管理中心的合作机制开始形成,一批重要机构项目启动建设,优质资源快速聚集,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但是,社会上对设立这样一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您认为财富管理的实质是什么?

郭树清:进一步推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首要的,就是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财富管理的实质。财富管理从根本上来说,是解决储蓄与投资衔接不顺畅、转换渠道不够多的问题。截至今年5月底,山东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已经达到73783亿元。但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中小企业多、融资手段少的“两多两少”问题仍然非常突出。银行贷款过多地依靠抵押、质押、担保等经营,管理风险的能力较弱,主动承担风险的意识不强。这些都制约了储蓄与投资的有效衔接,造成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事实上这也就是中国银行业与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差别所在,是资本市场欠发达的突出表现。

财富管理必须与创业创新结合起来。财富管理也是金融创新,但必须与实体经济中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相结合,否则,资产管理和整个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青岛在创业创新方面很有优势,像海尔、海信、软控等企业都有很强的创新机构和团队,在海洋化工、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养殖、信息技术等领域创新能力很强,创造了很多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最近,青岛市提出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财富管理要与“三创”紧密结合,在管理好风险基础上,追求更好的投资回报,这样才能把试验区办得更好。

《财经》:中国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和高收入人群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强烈的财富管理需求。财富增长和变革也正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新势头。作为曾经的银行家和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您认为在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中,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郭树清:不要忘记,我现在只是一个地方政府负责人。对试验区建设,我有这么三点建议。一是处理好高端服务与普惠服务的关系。现在,我们国家大众储蓄规模非常大,普通百姓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愿望很强烈,同时国家也支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因此,财富管理在提供高端服务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立足于服务广大群众,面向所有客户,充分考虑中低收入群体的需求,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投资、集合理财、专业管理,满足各个阶层各类人群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要在大胆创新和风险控制之间找到平衡,为不同层级的客户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

二是要高度重视风险揭示。目前,全国银行理财产品、公募基金和信托保险等各种机构管理的金融资产规模已超过60万亿元。如果这些巨额资金单纯在自己行当里循环,就不可能真正提高使用效率。财富管理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市场化方式,积极探索对接的有效渠道,把更多的金融资源引导到国民经济最需要和最有竞争力的环节,这样才能实现较高的投资收益,但是这同时意味着投资者要承担更高的风险。不向客户充分揭示风险,他们就不可能承受风险,这个行业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强化诚信和法治意识。讲诚信是山东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方面。搞财富管理,必须把诚信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信取天下”“以义制利”的理念。青岛在诚信建设方面起步较早,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要一如既往地抓好。讲法治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体现,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底线。财富管理只有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管理、运营,才能把试验区建设好。

【作者:《财经》高级观察员 张燕冬】 (编辑:yanqi)
关键字: 山东 整体 改革

编辑推荐

  • 宏观
  • 金融
  • 产经
  • 地产
  • 政经
  • 评论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