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2015年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事项,被称为“牛鼻子”工程,早在3月份,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然而,因为6月底开始沪深股市异常波动,《证券法》修订被延迟,因此,以法律修订为前提的股票发行注册制至今未能实施。
据《财经》记者了解,证券监管部门在继续推动注册制的实施,但实施之后,并不会全面铺开,而是将循序渐进地实施,从而让股票市场平稳运行。
从目前各方信息看,有建议希望:股票发行注册制不排除在《证券法》修订完成之前,以某种变通的方式推出。
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说,注册制至今未能实施让监管层压力较大。一方面,相关证券监管部门在积极推动注册制改革,但股市异常波动后,资本市场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需要好好总结,在《证券法》未修订的现有框架下,束缚较多;另一方面,注册制一再推迟,如没有实质进展,会被外界批评为改革推动缓慢。
据熟悉证券法规的专业人士分析,如注册制不等待《证券法》全面修订后实施,目前提出来讨论的有两条路径,一是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调整股票发行的相关规则;二是推动修改《证券法》中关于股票发行的有关条文,形成修正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快速获批。
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注册制已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健全当下市场机制的同时,应尽快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安排进行实施,以期解决资本市场现行股票发行制度带来的多种市场扭曲问题。也有专业人士提醒,推进注册制改革十分必要,但也需要相关配套措施跟进。
推进路径
多位受访人士强调,股票发行是资本市场的供给端,其改革贯穿着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从股票发行审批制到如今的核准制,决定公司能否发行股票的环节一直在监管机构,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市场的“把关”作用,但也因此容易降低效率,市场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有效配置。
此前有关讨论形成的基本共识是,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意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取决定性作用。光大证券分析师赵扬表示,注册制的推行是发展资本市场的需要,也是整个金融改革的重要环节。改革后将会使得金融市场成为中国未来最大的资金池,创新型企业获得低风险加杠杆的机会。尤其是估值重新回归后,资产配置上将会重新回归到大量优质的标的上。
事实上,中国的一批优质互联网企业因为不满足核准制下的企业上市条件,转而奔赴海外,这让业界觉得惋惜,互联网企业在A股上市的可能性也被频频提及。
注册制的实施意在解决上述问题。然而,现行《证券法》中明确规定股票发行实行核准制,上市门槛并不适合一些新兴业态公司,因此,注册制的实施需要相关法律的改变作为依据。
在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期间,注册制是各界讨论的热点,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实施注册制,今年4月份,全面修订后的《证券法》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一读,在一读稿中,明确了注册制的相关制度安排。彼时业界较为一致的预期是今年10月份《证券法》修订完成三读,随后注册制予以落地。但6月-7月股市异常波动后,《证券法》至今未完成二读。
接近立法机关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全面修订后的《证券法》除了股票发行的内容以外,还包括证券的界定、投资者保护、监管体制、协会和交易所定位等大量内容,几乎相当于重写。虽然注册制改革是共识,但在6月-7月股市异常波动之后,《证券法》的很多内容需要重新思考,因此,如果等《证券法》大修之后再实施注册制,时间上会比预期有所延后。
以“两会”时间为节点,相关方希望争取在明年3月份之前注册制有结果。因此,在等不及《证券法》修订的情况下,目前在讨论的路径有两种,一是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调整股票发行的相关规则;二是推动修改《证券法》中关于股票发行的有关条文,形成修正案快速获批。
曾对注册制改革提出提案的全国政协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张连起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内在要求,是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注册制改革和严格的退市制度越早实施,越有利于改革的进程。
改革要点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核心是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因此,注册制与核准制相比,在上市条件及审核方式上有明显区别。
多位权威人士强调,资本市场是投融资双方充分博弈的市场,企业能否上市,投融资双方应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核准制下,出于把关市场入口的考虑,企业上市需要满足一定数额的财务指标,且需要三年连续盈利。这样的规定阻挡了一大批优质的创新型成长性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一位会计师事务所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业绩导向下,企业出于上市需求,容易产生扭曲财务状况凑业绩的现象。
因此,注册制下将降低上市门槛,盈利条件上予以取消,对于公司主体设定较为简要。
在《证券法》一读稿中,有三条硬性规定,企业注册上市应该是:具有符合法律规定的组织机构;最近三年财务报告被出具无保留意见;发行人及控股股东最近三年没有相关犯罪记录。
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说,上述三项条件,均是客观性要求,不需要监管层实质判断。这样的要求,意味着一大批尚未盈利的创新型企业亦可以发行股票上市融资。
在审核方式上,注册制将取消以往的发审委制度,改为交易所对企业上市进行审核,证监会最终的核准以交易所的审核为前提。
证监会主席助理黄炜在今年6月参加“陆家嘴论坛”时表示,在交易所履行审核职责、承担审核责任的前提下,必须对现行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机制作出调整,取消证监会的发行审核委员会,交易所内部可以设置上市委员会对交易所审核部门提出的审核报告进行审议,通过集体讨论形成合议意见,不再实行票决制。
在此过程中,交易所审核与发审委制度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不以否决为审核目的,不做实质性判断。审核注重企业信息披露的完备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
张连起告诉《财经》记者,注册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备案,更不是审核的力度小了。注册制下,实质性审核仍然存在,它要求企业披露完备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审核不对信息材料的真实性背书,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使投资者对企业价值作出判断。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11月27日在新闻例会上表示,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正在组织研究与注册制相关的配套规章和规则。
循序渐进
据《财经》记者了解,考虑到现阶段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投资者成熟程度,多数意见倾向是,注册制实施后应当成为循序渐进的改革,不必在短时间完全放开股票发行。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注册制将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力度和市场可承受度的关系,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确保市场稳定运行。
据了解,在注册制实施初期,针对市场可能担忧的扩容风险和造假风险,制度上会作出一些安排与考虑。
专业人士提醒,市场容量的核心要素在于节奏与价格。在核准制下,发行节奏与发行价格是监管层调节市场的常用方式。
在注册制实施初期,节奏与价格的改革将会循序渐进。“要给予市场明确预期。”相关人士说。
目前讨论的改革步骤是,先放发行节奏,再放发行价格。在发行节奏上,企业完成注册上市的时间周期大致在六个月内。
长期从事企业上市实操业务的张连起告诉《财经》记者,企业上市有明确的时间预期非常重要,企业可以根据确定性的时间来安排经营及上市计划。
在核准制下,企业排队等待上市的现象是常态,企业等待时间不乏长达两年,在排队上市的过程中,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拟定的募投项目均会受到影响。
目前,在注册制实施前,IPO发行依旧实行核准制,但IPO改革仍在不断推进。日前,证监会进一步规范发行审核权力运行,针对市场反映的审核进度不透明问题,建立限时办理和督办制度,对各审核环节提出明确时限要求,在正常审核状态下(因政策原因停发或调整的除外),从受理到召开反馈会不超过45天,从发行人落实完毕反馈意见到召开初审会不超过20天,从发出发审会告知函到召开发审会不超过10天。
市场人士评价,上述改革有向注册制改革渐进的迹象。
针对造假现象的担忧,注册制将会建立严惩机制,相关人士透露,相比核准制,注册制下中介机构承担的风险与责任增大很多,一旦出现重大造假而承担责任的,监管层对中介机构的惩处会非常严厉。
张连起告诉《财经》记者,实施注册制后,企业上市盈利条件的放开以及严格的事后监管,有助于遏制发行人及中介机构的造假动机。对企业而言,只要充分披露信息就可上市,中介机构也没有必要为了一单上市毁掉前程。在注册制下,一二级市场估值差异逐渐缩小,炒新、三高现象也有望得到一定遏制。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注册制的实施需要一个成熟的市场,要求市场的主体及相关要素都非常成熟。目前的重点应在于完善市场制度,比如两融制度、熔断机制、跨期限市场的衔接问题。
“现在市场上资金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给投资者稳定的信心,让投机和股价的调整在一定的幅度里。”李曙光说。
张连起表示,在实施注册制后,严格的惩处制度加大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赔偿风险与法律诉讼责任,应成立跨部门的会计审计小组,整合会计审计资源,提供专业咨询支持,解决重大专业判断分歧,评估应对相关风险。
法律界人士提醒,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实施,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配合,比如现行法律框架下,惩罚的力度还是较轻,注册制牵扯市场众多层面,需要循序渐进、严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