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风险展望_理性投资_《财经》杂志_杂志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个股查询:
 

全球市场风险展望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6-01-11 11:27:20 我要评论(0
字号:
从增长、结构、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等角度进行潜在风险分析,新兴市场可能未来面临日益加大的流动性困难

□ 黄海洲/文

展望2016年及未来的全球宏观和金融市场形势,从风险角度,笔者认为有三点值得特别关注。

从增长看,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依然乏力,缺乏亮点。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市场中,虽然美国经济处在稳步的复苏通道中、且增长确定性较高,但与危机前平均3%以上的年度GDP同比增速相比,仍然有一定距离。欧元区在逐渐摆脱“欧债危机”影响后,在欧央行QE的推动下,经济目前呈现出底部企稳态势,但距离回到危机前水平还有不少差距。日本经济则受上调消费税拖累,短期增长面临一定挑战,且“安倍经济学”改革任重道远,能否成功激发经济长期增长潜力还有待验证。

相比之下,新兴市场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受自身结构性挑战、油价下跌,中国需求放缓等多重因素的困扰,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下滑,未来或继续面临下行压力。

从结构来看,全球去杠杆仍在继续。

美国的去杠杆进程进行得最好,目前已基本完成。当前美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居民债务/GDP)约为78.5%,已经回到2003年水平。

而根据美联储最新发布的《高级信贷经理调查》显示,未来居民信贷有望稳步上升,意味着居民部门可能开启新一轮信贷扩张周期。不仅如此,金融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水平相比危机前的高点也已大幅回落。

欧洲的去杠杆进程则尚未完成。虽然金融和居民部门的杠杆水平均有所回落,但仍处于相对高位;企业部门杠杆水平甚至小幅提升。整体看,欧元区各部门的去杠杆进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欧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兴市场,自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市场不仅没有去杠杆,杠杆比例反而在不断攀升。当面临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下降、特别是投资回报率低于借贷成本的局面时,过高的杠杆则会加大企业财务负担和资金压力、侵蚀盈利能力,甚至引发违约和破产等极端情形。

从流动性来看,货币政策分化,全球流动性边际上趋紧。

随着美国开启加息周期,而欧洲、日本和中国仍将继续宽松,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的分化态势将进一步加剧。而由此导致的流动性边际收紧,可能会对部分风险抵御能力较差的新兴市场造成明显冲击。

美国方面,在失业率已经满足政策目标、通胀年底有望技术性反弹的背景下,2015年12月,美联储终于开启了新一轮加息周期的大门。

未来的加息进程将是渐进和缓慢的,不排除2016年只加息一次的可能。主要原因是全球和美国经济复苏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美国产出缺口持续为负、就业市场结构性问题(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仍有改善空间且美国总统大选年美联储最好选择观望。

欧洲方面,欧央行2015年年初以来开始实施的QE已经起到了一定效果,主要国家经济增长底部企稳、且逐渐摆脱通缩威胁。随着欧洲经济持续向好,欧央行的大规模资产购买力度也不排除会边际上减弱。

从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配置来看,截至2015年3月,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总规模约为7.3万亿美元,其中的4.2万亿美元均与石油和天然气相关。

IMF预计,2015年海湾合作委员会的主权基金资产将减少约2500亿美元,2015年-2020年期间的减少规模将高达9500亿美元。而多数中东产油国将在四年至七年内耗尽其财政缓冲。主权财富基金从全球金融市场撤资将会起到抽离流动性的效果,由于其体量巨大,影响不容小觑。

从增长、结构、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等角度进行潜在风险分析,新兴市场可能未来面临日益加大的流动性困难。而其中那些高度依赖外部资金(如财政和账户赤字)、风险抵御能力较低(外汇储备不足),以及依赖能源出口的国家可能受到更大的冲击。

从这个角度,笔者把新兴市场大体分为三类:一是OPEC等出口几乎全部依赖原油的国家,油价下跌对这些国家的冲击尚未结束,2016年增长面临较大风险;二是以巴西为代表的非原油类大宗商品出口国,中国增长企稳降低了其增长继续下行的风险;三是印度等大宗商品净进口且有一定改革预期的经济体,增长前景最好。

考虑到中国外汇储备充裕、对外部资金依赖度低、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中国面临资金流出大幅冲击的可能性较低。

作者为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

【作者:□ 黄海洲/文】 (编辑:yanqi)
关键字: 风险 全球 市场

编辑推荐

  • 宏观
  • 金融
  • 产经
  • 地产
  • 政经
  • 评论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