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下午,多家券商人士接到股转系统通知,要求暂停类金融项目挂牌。而这距离证监会叫停私募基金(PE)挂牌新三板还不到一个月。
稍早前的1月9日,北京市工商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暂停投资类企业登记的通知》,将全面暂停北京市私募管理人和私募基金的登记注册。继北京之后,上海、深圳也被证实对投资类企业注册进行窗口指导。
此前,天津、成都、重庆等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暂停了私募管理人及私募基金的登记注册。
例如,天津注册私募管理人需要获得金融办、发改委的审批,否则工商部门不予注册。
近年来,私募行业发展迅速,私募基金的数量呈几何级数般爆发增长。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11日,协会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为25221家,基金规模达到5.1万亿元。
私募行业快速扩容的背后风险也在不断积聚:证券私募中内幕交易频发,股权私募中非法集资频现。
证监会也于1月15日在发布会上通告了当前私募行业存在的五大问题,并公布了对一批违法违规私募的处罚措施。
随着一系列收紧措施,意味着行业全面整顿的到来,私募行业的“自由年代”已然过去。
监管收紧
1月19日下午,多家券商人士接到股转系统通知,要求暂停类金融项目挂牌,无论该项目处在哪种状态。《财经》记者从券商新三板挂牌业务负责人处了解到,股转公司在与主办券商沟通的QQ群中通知券商的,目前尚无具体的书面通知。
在券商新三板人士看来,此次类金融企业监管收紧,是PE暂停挂牌新三板和融资的延续。
所谓类金融机构是指“一行三会”主管以外的金融企业。即以PE(私募股权基金)、资产管理、小贷、典当等为主的“多元金融”公司。数据统计,目前该类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已经达到102家。待审查的公司有65家,待挂牌的有7家。
前段时间,不少P2P平台扎堆声称即将登陆新三板,抢夺“新三板P2P第一股”。此次类金融企业挂牌被叫停给其当头一棒。
“暂停的这类金融机构有两个特点:一是创新过快,二是对资金的抽水效应太强。”东北证券场外市场部负责人胡乾坤告诉《财经》记者。
稍早前,北京、深圳等地工商部门已暂停“投资”和互联网金融类企业的登记注册工作。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工商总局层面尚没有官方的说法,只是局限在几个地方的工商局。特别是北京、深圳等一些非法集资严重的地区。
“国贸的一些楼里,打着私募旗号却做P2P、民间借贷、配资等业务的机构到处都是。暂停注册是从加强源头防范和风险控制。”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事实上,很多民间私募机构所兜售的产品,都是类P2P的模式,并且承诺保底保收益,吸引了很多不明真相的普通百姓,尤其是老年人,给以非法集资为目的的非法私募提供了条件。
据《财经》记者了解,深圳市金融办等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新的管理办法,重新明确登记及后续备案程序,之后将按新政策要求进行商事登记注册。
据《财经》记者了解,这与此前银监会下发的网贷行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有关。意见稿中规定的报送制度显示,平台要将信息披露的资料报送当地金融监管部门,这意味着将网络平台的监管责任下放至地方金融办,这让地方金融办的打非压力陡增。“可能初衷不是针对私募的,但殃及到了私募。”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称。
随着监管日趋严格,私募牌照越来越难拿,产品备案也越来越复杂。“从今年开始,私募在产品备案时,基金管理人类别中必须有证券投资这一项,否则就过不了,而且反馈的时间也变长了。”一家私募机构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
“出了这么多问题,证监会肯定和工商总局一样,要收紧一些。预计协会将出台一些具体如何收紧的措施。”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2015年11月底,中国基金业协会在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的问题解答(七)》中首度明确提出,从P2P/P2B、众筹、民间借贷、配资业务、小额理财等业务的私募基金将不予登记。这些业务与私募基金的属性相冲突,容易误导投资者。
而在规定之前,中科招商的众筹平台云投汇和九鼎旗下的P2P平台借贷宝已然很上规模。
PE挂牌新三板暂停
早在一个月前,证监会暂停PE管理机构在新三板挂牌及融资。2015年12月25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新闻吹风会上表示,将对PE管理机构的挂牌情况、融资金额、募集资金投向等进行调研梳理,之后对这类机构在新三板挂牌的情况予以明确。
随后,证监会开始对挂牌PE融资的使用情况展开调查,部分挂牌企业已从券商处收到《关于证监局抽查部分挂牌公司的重要通知》。
据悉,目前新三板对于PE管理机构的挂牌、融资审核已经全面暂停,除已明确暂不接受该类机构挂牌申请外,已受理企业是否继续审核、已审核通过企业是否给予挂牌意见函、已挂牌企业能否继续融资等事项,均将待前述调研完成后才能最终确定。
经过四轮反馈意见并拿到挂函的天星资本原定于1月18日敲钟,但截至目前未能走完挂牌仪式。“没办法,只能等着,时间窗口并不很多。”天星资本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据《财经》记者了解,预计后期会出台具体的收紧措施,关于新三板私募股权类企业融资规模管理办法。知情人士称估计会在五六月份左右恢复发行审查,但尚未得到股转系统的确认。
太平洋证券副总裁、企巢新三板学院院长程晓明表示,PE在新三板挂牌后用力过猛,融资金额太大,资金并没有投向实体经济,而用于资本运作,进入二级市场套利以及举牌A股上市公司,这与国家支持新三板市场发展的初衷不一致。长此以往,有点本末倒置。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5年底,市值排名前十的新三板挂牌企业中,VC/PE机构占据六席。其中,九鼎集团以1025亿元位居首位,中科招商和硅谷天堂位列第二、第三。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12月,新三板挂牌公司定向增发累计募集金额1432.17亿元,而包括九鼎集团、中科招商等十余家PE的募集金额就已经超过350亿元,占总融资规模的24.7%。其平均募集资金额更是高达20.81亿元人民币。
最早登陆新三板的九鼎投资是个典型。2014年4月挂牌新三板以后,九鼎先募集资金35亿元,当年8月,九鼎投资再次募资22亿元。2015年5月,其宣布以每股15-25元的价格发行5亿元新股。当年11月初,九鼎集团完成这笔规模为100亿元的资金募集。几天之后,九鼎投资又公布了300亿元的定增计划。
短短两年,九鼎投资已从一家百亿规模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发展成市值千亿元的金控平台。
中科招商登陆新三板后,已通过四轮定增融资约120亿元。自去年7月开始,其在二级市场迅速举牌了10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宝诚股份、朗科科技、国农科技、沙河股份、丰乐种业等,被称为举牌王。
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鼓励私募基金发展,但从新三板募集的资金又投到早期投资、天使投资,有“自娱自乐”之嫌。“私募基金的法律关系比较复杂,私募基金挂牌新三板融资就变成公募,带来很多问题。”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通过挂牌新三板,改变了原有的靠发产品募集资金,收益与出资人二八分成的传统模式。而是变为通过新三板二级市场融资,让出资人也成为股东,这样未来基金的收益,也就不会与任何人分,而是直接体现为私募基金公司利润。
“对于私募来说,相当于免费给了一个公募的牌子,谁不想要?”准备挂牌新三板的PE机构负责人反问《财经》记者。
有私募行业人士建议,PE机构作为私募股权管理机构,其属性已经决定资金拥有的来源和投向,监管部门有必要从PE机构的属性上和其他基金管理公司加以区别和监管。有必要对PE机构定增股本金和贷款资金隔离,分别列账,对PE机构所管资金投资一级二级市场数量和比例进行限制。
在上述人士看来,作为PE机构,还是应该回归到私募股权投资的根本才是一个正道。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曾建议,股转系统应鼓励PE/VC机构,通过资产管理产品发行募集资金,为新三板市场输血;杜绝其在新三板市场恶性融资,与其他企业争夺资金。
爆发式增长埋隐患
从PE挂牌新三板被叫停,再到对所有类金融企业挂牌“一刀切”,不少市场人士担心影响面太大。但在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看来,现在这不是重点,与两年前做大私募行业的心态不同,现在监管层更关心的是如何让行业规范。
方星海认为,凡是某一个产品短期内大幅增长的话,要冷静看一看是否可能隐含着某种风险。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鼓励发展私募投资基金,被提上国家层面。2014年8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经证监会公布施行。彼时,被市场解读为新一轮私募基金改革开启,私募基金将迎来大发展时代。
在此基础上,各种类型的私募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数据,私募机构管理的私募基金(认缴规模)4.96万亿元,较2014年末增长133.1%。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5221家,管理基金23671只,私募基金行业从业人员达43.09万人。
但是行业的迅速扩容导致问题丛生,证券私募中内幕交易,股权私募非法集资等时有发生。
去年11月23日,来自北京等地的12家失联私募机构被公示。这是去年9月29日基金业协会发布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后公示的首批私募。
这12家私募,规模大小不一,绝大部分甚至从未发行基金产品,有些是纯粹的皮包公司。除久未更新的北京幸汇财富及湖北奥信外,其他公司的官网均已无法打开。
1月11日,基金业协会又警示了中投金石(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四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因存在失联情况。其中已有部分公司关联方被曝存在产品兑付问题。截至目前,基金业协会公示存在失联(异常)状况的私募机构数量已有20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述私募机构中,除部分公司未发产品或未见产品信息外,均对债权融资业务有所涉及。该类产品也是当前私募基金备案中的主流项目。而在私募基金的信息分类公示中,监管层却并未对该类基金实施专项划分和统计,这导致多数债权融资类私募登记为股权投资类基金。
在业内人士看来,债融类项目在私募基金分类统计中存在的空白,一方面导致该类产品规模变化的监控、监管存在障碍,同时也诱发该类产品管理人在信息披露上的瑕疵。
1月15日,证监会发布了《2015年私募基金检查执法情况通报》,指出当前私募行业存在的五大问题:一是登记备案信息失真;二是资金募集行为违规;三是投资运作行为违规;四是公司管理失范;五是涉嫌违法犯罪。
此外,证监会还公布了对一批违法违规私募的处罚措施。包括对30家私募机构和8个相关责任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对9家私募管理人立案侦查,对21家私募管理人移交公安机关或地方政府。
事实上,自从去年11月徐翔因涉嫌内幕交易、操纵股价被查,监管层严打私募基金内幕交易的决心已非常明确。
近日,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对私募基金行业各种沉疴直言不讳:公开募集资金,很少考虑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通过转让、拆分等方式变相突破私募投资门槛,甚至采用虚假宣传和欺诈手段,有些私募还存在利益输送、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
洪磊亦承认,与私募业务的蓬勃发展相比,私募监管有所滞后。
“刚开始监管部门还担心私募不愿意被纳入监管。为此还出了一些强制措施,比如想挂新三板的必须要先在协会备案。但没想到,前期放得太开,私募全进来了,但核查没有跟上。”接近基金业协会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我们也没想到局势会发展成每周都有上千家私募来备案。这导致后续备案人手不足。2万家私募,基本上20天要回复,这个工作量还是挺大的。这些私募登记备案的信息填报的质量很差,更新也不及时。协会却没有什么办法。”上述接近基金业协会的人士说。
在打击违法、处罚纠错的同时,监管层还从顶层规则上进行了系统完善。据洪磊透露,中国基金业协会正在推出六大自律举措,分别在私募基金募集、合同制定、信息披露、管理人内控、托管、外包方面进行规范。
去年底,基金业协会陆续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试行)》等公开征求意见。
“现在是监管层在查漏补缺的过程。登记备案之后须配以监管处罚规则,约束和规范作用才能得以发挥,一味地打压不能保护投资人,应该设立好规则。”私募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在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看来,监管层做大私募的初心没变。只是现在的形势与两年前不一样。现在私募行业是过度发展,有些虚假繁荣了。如何让行业做大做强且不做偏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