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议政热情构建理性平台_社评_《财经》杂志_杂志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个股查询:
 

顺应议政热情构建理性平台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6-07-26 18:28:50 我要评论(0
字号:

近日南海仲裁案结果出台后,全国有若干地方爆发围攻肯德基并呼吁抵制美国、日本和菲律宾商品事件,引发舆论一片哗然。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盲目的爱国热情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表达,一方面会扰乱中国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甚至为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中国和平发展国际形象的塑造。

也因此,主流媒体普遍呼吁人们应以理性文明的方式表达爱国之情,通过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尽自己分内的义务,踏踏实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此次事件提醒人们,与2005年那次主要以大城市大学生为主体的反日游行不同,近年来地方层级的普通市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正日益高涨。这种政治表达空间下移的趋势,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进步,正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有意愿也有条件就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领域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表达看法。

近年来,各种新媒体的勃兴也产生了一种信息传递的迅捷和扁平化效应,使此前更多局限于大都市的舆论发酵和政治动员可以迅速在三四线城市和县城被复制。

舆论场和表达空间的下移,也意味着舆论的多元化样态同时被复制。而在此次事件中更值得人们关注的是,舆论不仅多元化,而且出现了极化的趋势,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野。

这一方面表明信息的迅捷和扁平化传播并不必然保证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和公允客观意见的形成;另一方面也表明利益格局的不同,比如工作和就业形态的差异,确实正在造成城乡之间、大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舆论场的分野。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精英和大众的分歧这样的判断所能涵盖的。

与大都市民众因信息源的多样化和公共探讨的常态化而导致的意见不容易统一所带来的挑战相比,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的民众因信息源过于单一和公共讨论不足所导致的“择善固执”乃至偏激和偏狭,似乎更不容易应对,因为后者往往打着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旗号进行自我正当化,从而更加不愿在公共舆论场中采取妥协和宽容的态势。

这给所谓的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靠主流媒体喊话的方式似已不像过去那样有效,甚至会引发某种程度的反弹。因为在基层民众看来,他们的行为恰恰就是对之前主流媒体关于南海问题报道和立场的积极响应,如今猝然降温着实令人不解。

妥善应对这些新挑战,事关我国政治文明进程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在高度重视的同时还应避免简单粗暴大而化之的解决方式。

在利益诉求和文化价值观多元的年代,难以强求舆论一律,同时不论意见对错与否,只要不碰触法律底线,均应保障公开渠道和平台表达的权利。历史经验证明,真理愈辩愈明,只有通过更多的交流甚至碰撞,才能够更好地达成共识或求同存异。这种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本身,就能起到加大信息供给力度和提升信息来源多样化的作用,从而使舆论场的参与者更容易摈弃成见和偏见,更容易通过寻求最大公约数来形成主流舆论。

面对种种舆论和意见的分歧乃至碰撞,有关方面应该保持静气和开放包容的心态,以理性客观中立的态度加以疏导和化解,在把握住大方面和给出大框架的同时,更多发挥舆论场参与者的主体能动性。

此次事件还表明,除了线上的参与舆论场和构建表达空间的需求外,基层民众要求在线下即现实生活中寻求表达议政热情空间和平台的需求也在上涨,对此更要妥为应对,尤需纳入法治化轨道。

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都保障公民有结社和游行示威的自由和权利,但前提是必须依法进行,且不得影响正常的公共秩序,并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空间。高举爱国旗帜,高喊民族主义口号,并不能成为自行发动游行示威,围攻相关商业设施,并妨碍其他公民消费行为的正当理由。在法治框架和轨道内表达爱国热情,应该成为社会各界共识。有关方面尤需公开传递法律面前各种游行示威一视同仁一体相待的信息,以免相关群体产生“爱国游行”可以享受特殊待遇,甚至有过激行为也会享有法不责众“权利”的误判。

随着去产能、去杠杆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日益增大,各种多元利益基础上的意见多元和舆论分歧会越来越呈现多发态势。面对这种态势,各方应求同存异,主动构建达成共识的平台和机制,避免利益分歧基础上的观点歧见进一步撕裂民意,甚至造成舆论纷争恶质化,进而干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扰乱和平稳定发展的大局。

(编辑:yanqi)
关键字: 理性 平台

编辑推荐

  • 宏观
  • 金融
  • 产经
  • 地产
  • 政经
  • 评论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