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_科技前沿_财经双周_《财经》杂志_杂志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个股查询:
 

科技前沿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6-07-27 18:33:01 我要评论(0
字号:

焦点

手机用户是因为孤独而大量修图、晒图,还是因为大量修图、晒图,导致了孤独,目前还无法确定

研究表明:孤独者使用美图软件更频繁

本刊记者 孙爱民/文

现在的你,可以自查:是不是每天花很多时间刷手机,经常使用美图软件修图,然后发到社交网络上?几乎很少拨打、接听电话,也不怎么发短信,经常关注一些健康类的APP,却很少拿手机拍照?

有上述行为的手机用户,可要注意了,其中有第一类行为的人目前可能比较孤独,明显有第二类行为的人,可能最近有些交往焦虑。

此处的“孤独”、“交往焦虑”并非医学上的疾病症状,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状态。该预测也非无凭无据,是基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一个研究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 PeerJ上。

该所研究员朱廷劭的研究团队在用户实验中发现,感到孤独的人,会使用较多的系统、美化、健康及浏览器类应用,且会较多使用“人人网”应用;感到交往焦虑的人拨打、接听电话的频率较低,且在下午短信的使用频率较低。另外,他们会使用较多的健康类应用,但较少使用拍照类应用。

研究者在用户实验中,采集了127名 Android 手机用户的手机使用数据及对应的交往焦虑、孤独感量表得分。

实验进行了一个多月,研究者在告知实验者的前提下,利用自主研发的MobileSens程序,对其手机使用行为的数据进行采集。MobileSens在记录实验者手机使用行为数据的同时,还提供了心理量表填写的接口,该表的数据可衡量实验者的心理状态。

研究者从收集到的手机原始数据中,提取了10类共105维手机使用行为特征,包括24类不同种类应用的使用频率,如电话、短信等手机通讯功能,GPS服务、耳机、壁纸、通讯录、屏幕等手机功能的使用行为特征。

为检验手机使用行为特征对交往焦虑、孤独感的区分性,研究组对手机行为在交往焦虑、孤独感水平上进行了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包含电话功能,系统类、美化类、健康类、浏览器类应用,及人人网软件的使用频率的16个特征有统计学意义。

除了上述发现外,研究者还发现孤独感得分高的用户会接听到较少的电话,而拨打电话相关的特征则与低分组没有差异;对交往焦虑高分组及低分组的秩和检验结果表明,包含电话、短信功能的使用,健康类、拍照类应用使用频率的18个特征有统计学意义。

朱廷劭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发现了用户不同手机使用行为,与交往焦虑及孤独感的相关性,但目前的实验还不能解释手机使用行为与心理状态的因果关系,“有可能手机用户因为孤独而大量修图、晒图,也有可能因为大量修图、晒图,导致了孤独,目前还无法确定”。

上述实验中的一些成果已可以转化为应用了。通过分析、计算从手机用户中收集的使用行为数据,通过一定的模型分析,研究者可以计算出手机用户当前的心理状态,并可预测一个人的抑郁、焦虑、孤独感与幸福感。朱廷劭称,目前利用软件对实验者心理状态的计算和预测,与实验者所填写的量表所体现出来的状态,达到中等相关。

朱廷劭团队正在研发一款APP,用户下载安装后,软件可以记录下手机用户的使用行为;软件对一些能体现一个人心理状态的行为的数据分析后,根据已有的模型与数据库,判断用户的状态。

如果判断出手机用户正在处于孤独、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中,或者预测将有这些心理状态,将会对用户发起预警。软件还可以为用户的自我干预提供建议。这款APP技术原理与软件模型已搭建完毕,目前正在与安定医院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方面的合作。

认知行为疗法,是由A.T.Beck在上世纪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具有代表性的认知行为疗法,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以及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朱廷劭认为,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周期过长,用户的脱落率高,就像选修一门多课时的课程,“很多人没有耐心去全程认真听课,而且等全部课程结束以后,人们对前面的内容也忘得差不多了”。

朱廷劭团队的目的是,做成一个实用的APP,实现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自动识别,同时将自主干预疗法的内容拆开、简化,植入软件,用户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输入手机软件,软件可以针对想法本身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向用户提供自我疏导的方法。

(编辑:yanqi)
关键字: 科技前沿

编辑推荐

  • 宏观
  • 金融
  • 产经
  • 地产
  • 政经
  • 评论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