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摸着石头过河”_观点评述_《财经》杂志_杂志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个股查询:
 

反思“摸着石头过河”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6-10-11 18:29:02 我要评论(0
字号:
“摸着石头过河”容易对市场预期造成两方面的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短期化、市场主体的预期同质化

□ 徐奇渊/文

“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主导的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思路,也是一种指导实际工作的方法论。对过去30多年来的政策设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尤其对于大胆解放思想、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界一般认为这种渐进式改革的思路使中国改革和东欧的休克疗法区别开来,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采取这种方法论,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对改革目标的认识尚未完全清晰,改革的实施路径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采用渐进式、试错的方法推进改革,在实践中检验我们的想法是否对路。渐进式、试错法、实践检验是其中的三个关键词。不容置疑,“摸着石头过河”在过去一段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

“摸着石头过河”的问题

由于政策本身的短期色彩较浓,容易对市场预期造成两方面的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短期化、市场主体的预期同质化。这进一步导致现今我国经济领域的诸多问题,例如居民部门的消费需求过度波动,企业部门的投资短视化、大量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等。

以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为例:进入新千年之际,国有股减持方案出台,国内股票市场应声躺枪。随后减持方案被紧急叫停,但股指遭受重创。2005年6月6日,上证综合指数跌破千点。此后,关于将股市推倒重来的呼声高涨。2007年-2008年,股票市场再次经历考验。在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大小非”解禁压力下,上证综指从2007年10月6124点的历史高位快速回落,至2008年10月跌至1665点,一年之内下跌幅度高达73.8%。2015年的股市行情中,官媒看多股票市场,为改革牛背书。之后证监会清理配资又给了股票市场沉重一击。而2016年一开年的融断机制,也以暂停实施而告终。

政策的试错性和易变性,不但有“半夜鸡叫”式的对市场的扰动,而且也为各种市场谣言的酝酿提供了环境。在经济学的教科书当中,股票的当期价值,取决于未来预期收益流的折现值。而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背景下,未来的政策有多少不确定性,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估值就有多大的易变性。此时,政策本身成为市场不确定性的最大发源地,同时对投资者的预期产生了持续的扰动,进而导致金融市场处于剧烈波动之中。

在企业投资行为当中,预期也是重要因素。如果政策思路长期不清晰,短期政策频繁变化,企业的投资行为也会趋向于短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4万亿刺激方案对稳定宏观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调研过程中,笔者也了解到:在危机之前和初期,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缩小生产规模、减员增效、着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部分企业家已经为过冬做好了准备。

出乎意料的是,4万亿刺激计划使市场迅速回归繁荣,但这批注重提质增效的企业反而错过了时机,倒是一贯粗放式经营、一直在扩大产能的企业获得了市场机会。跟规划、跑项目、申请试点——成为企业套取政策红利的手段。这些更是加剧了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导致企业经营者只关心短期利益,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资本积累的积极性。

我们还看到:在高考名额调拨、城市房价限购、医疗改革等诸领域,都存在类似的“摸着石头过河”引发的各种新的失序问题。例如由于录取分数差异和名额分配不均,导致高考移民现象层出不穷;由于各个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房市政策变动,致使一些城市出现“离婚买房潮”,扭曲了家庭关系。一味依靠试错、“摸着石头过河”,等到行不通的时候再掉头,不但政策声誉要打折扣,并且影响到居民、企业、外国投资者的预期和对政策的信心,而且有时还将面临巨大的、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比如2015年的股灾事件)。

告别“摸着石头过河”

30多年前推进改革开放时,我们在改革的目标、实施的方法很多方面并没有完全想清楚,对一些风险的估计也不足,因此需要进行不断的摸索和试错,从实践检验来得到回答。

而改革30多年来,许多领域的改革已然进入攻坚阶段。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改革经验,并且改革的重点、难点也逐渐清晰。这时,长期渐进式改革留给我们的主要问题,是各部门、各地区、各阶层的利益需要进行梳理。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在权衡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提出激励相容的改革措施。在此基础上,明确改革目标、提出清晰的改革路径、日程表。释放清晰的改革信号,有利于居民消费更加平稳,企业投资行为更加长期化,金融市场投资者的行为更为理性。

同时,我们也要放弃一味依赖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决策机制,而要强化更科学、透明的决策机制。落实政策前,要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讨论,吸收专业学者、社会各阶层的意见。科学的决策机制,可提前协调各方利益,提前考虑诸多不测因素,尽量减少实践检验的代价。

回顾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日本,也曾错误处理了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的关系,过早开放了资本账户。这成为导致当时日本资产价格泡沫的重要原因之一。决策者当时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但出于政策声誉及稳定市场预期的考虑,时任日本大藏省国际金融局局长行天丰雄,仍力荐维持资本账户开放,同时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在行天等人的劝说下,日本政府放弃了重回资本项目管制的方案。

行天的做法,其利弊、风险有待评估,但他对于政策声誉的珍视,值得我们体会。从行天的角度看,政策信誉的建立需要数年,但毁掉只需一天;而且政策的声誉,并不是救市翻盘的能力,而是恪守承诺、前后一致,从而给市场带来稳定预期的能力。

“摸着石头过河”,其渐进、试错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政策信誉、强化市场主体的短视、加剧市场波动为代价的,淡化了事前的科学决策机制,更多依赖于事后的实践检验,而实践检验的代价通常难以挽回。我们需要适时告别“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作者:徐奇渊/文】 (编辑:yanqi)
关键字:

编辑推荐

  • 宏观
  • 金融
  • 产经
  • 地产
  • 政经
  • 评论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