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草莽时代_公司与产业_《财经》杂志_杂志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个股查询:
 

无人机草莽时代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6-11-14 19:24:49 我要评论(0
字号:
虽已是全球最大的无人机设计和制造国,但中国的无人机行业仍处于草莽时代,这恰恰是机会所在

□本刊记者 万玉航 谢丽容/文马克/编辑

无人机行业正在煎熬之中。

今年4月,美国最大的无人机公司3DRobotics在成功烧掉了1亿美元之后,裁员150余人,退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改道专攻成本更小的企业级无人机软件和应用平台市场。3DRobotics的一位前员工在一年前就嗅到了公司的危机,当时这家明星公司的第一款大众市场无人机在生产环节中问题重重。

2015年底,消费级无人机Zano生产商Torquing宣布倒闭,Zano曾在国外第一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打破众筹金额纪录。但由于生产问题,Zano只发出了600架,1.5万用户的订金打了水漂。

一叶知秋。毕马威和CB Insights共同发布的关于风投趋势的全球季度性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无人机行业与去年同期相比,融资金额下降39%,企业数量减少了14%。

中国的无人机市场也在洗牌。2015年-2016年,国内无人机的单季度出货总量只有4万架,此前IDC曾预计2016年国内无人机出货量将达到39万架。大疆创新创始董事朱晓蕊对《财经》记者说,“当你进入以后,你才会知道真实的市场状况。”

和低迷的大众消费市场相对,针对农业、工业的行业级无人机市场似乎在悄悄孕育。普华永道预计,到2020年,整个无人机产业的估值将从20亿美元飙升至1270亿美元,其中农业所占份额为324亿美元。

在中国农业无人机系统平台市场市占率20%的一飞智控创始人齐俊桐告诉《财经》记者,以中国18亿亩农田中10%-20%的无人机使用率来预测,中国农业无人机市场大约是30万架的保有量。

中国是民用无人机技术创新和生产制造高地。国内无人机前五大厂商——大疆、零度智控、Xaircraft、PowerViroment公司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所,目前也是全球前十。

数据公司艾瑞预计到2025年,国内无人机航拍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农林植保约为200亿元,安防市场约为150亿元,电力巡检约为50亿元,总规模将达750亿元。

挑战与机会并存。接下来的问题是:谁上谁下,谁去谁留?

生死迭代

零度智控联合创始人史圣卿至今心有余悸。

2014年初,已经在行业级飞控系统市场沉淀了八年的零度智控打算进军大众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当时,中国深圳的另一家无人机公司大疆在全球无人机市场份额高达68%(第二名份额为12%),销售总额达64亿元人民币。而零度智控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公司面临生死问题。

此时,零度智控创始人杨建军面对两个问题:一是找到新的投资解决生存问题,二是在零度智控成熟先进的飞控平台上,将无人机从“功能机”升级成可由智能手机直接操控的“智能机”。

整个2014年,零度智控团队试探性跟展讯、华为海思、大唐联芯、高通等芯片公司接触。2014年底,零度智控和高通一拍即合。零度智控开始尝试用高通的智能手机芯片研发一款集成度更高、更智能、更小巧的无人机。

双方都是第一次,整个过程波折不断。来回修改测试,时间一天天过去,焦灼的气息笼罩了整个零度智控和高通无人机团队。

2015年9月到10月,在高通内部几乎要放弃这个项目的时候,零度智控的全球第一架基于高通芯片的智能无人机“SMART智能无人机”终于飞起来了。

和一般的无人机相比,它的意义在于把无人机从“功能机”升级到了“智能机”。综合了智能手机操控、4K超清画质、高清图传、计算机视觉、人影追踪、避障等多种性能。

随后,双方在今年初开始洽谈投资事宜。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零度智控正式对外宣布获得来自高通创投、民航投资和信达国萃1.5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该融资将用于产品研发。

6月,零度智控升级技术,推出了重量仅199克的Dobby口袋无人机。发布仅两个月,销量超过5万架。零度智控越过了生死线,重回无人机主流阵列。

史圣卿告诉《财经》记者,在命悬一线的关键节点,高通不仅帮助零度智控理清了供应链关系、渠道,甚至帮助他们找了更多投资人,堪比雪中送炭。

将智能芯片平台加入无人机,对整个行业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加入智能的芯片,形成集成度高、更小巧、算法更强大的无人机,正如功能手机与智能手机的区别。加入智能芯片的无人机从画质到图传,从人影追踪到避障等性能,都有了质的飞跃。

此外,这也间接解决了小型无人机的供应链问题。小型无人机涉及到内存芯片、电池、电机、镜头模块、GPS模组等多个零部件资源。除电机外,大部分依靠手机供应链。全世界超过70%的智能手机在中国生产,这也为无人机提供了一个强壮的供应链,在全世界独一无二。

“消费级无人机是中国人的天下。”昊翔副总裁Joel Tzo告诉《财经》记者。去年9月,昊翔和英特尔达成了战略合作,模式与零度智控+高通类似。

Joel Tzo认为,芯片厂商和无人机厂商的合作模式已经成为了趋势,“而且芯片需要量身定做,配合无人机各种功能和场景”。

这盘智能化的大棋,吸引了诸多芯片巨头争相涌入。芯片业三巨头高通、Intel、Nvidia已把无人机当成消化芯片产能的蓝海。此外,中国的芯片设计厂商联芯科技、华为海思等,也提出了各自针对无人机的芯片方案。

芯片厂商在无人机市场的扎堆进入,令生产一架无人机变得越来越简单。

在芯片与整机之间,还有一类提供解决方案的中间层厂商也在这轮迭代中崭露头角。

整机厂商可以利用芯片、软件和其他元器件,自己组装一架无人机。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打了个比方:“这就像智能手机的低端市场一样,买一个板卡就解决了研发问题。”

“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大疆相关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芯片厂商的集成化弥补了无人机厂商技术上的缺陷。但智能化无人机需要复杂的软件算法和核心机械工艺,不单是芯片问题。

上述大疆人士认为,芯片+OEM的模式提供了一些机会,让新入行团队能够短时间内推出产品。但这个模式带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产品同质化、战略失去自主性,缺乏独立自主的创新。

五大关口

李竹认为,无人机的创业期已经结束,整个行业的资金门槛、市场需求、竞争情况都发生了快速的变化。“我们的投资逻辑是一步步往上游走。未来不会再投直接做消费级无人机的初创公司了。”

李竹的判断是,消费级无人机所需的启动资金量已经变得很大,至少1亿元人民币才能启动研发生产销售的整个链条。这已经不是天使投资和初创企业做的事了。

此外,无人机涉及到控制技术、数据处理、外观结构、工艺材料甚至量产经验等多方面难点,这也并非一家初创公司可以在短期内做到的事情。

大众消费市场要想从目前的数万架销量升级成数百万乃至千万级销量,需要迈过设计、技术、成本、供应链和监管五大关口。

无人机的创新设计似乎陷入了一个死胡同,这是无人机无法打开大众消费市场的关键因素。

亿航战略合作总监兼北京公司总经理李智源认为,消费级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不只是航拍,而是泛娱乐的概念,可以结合VR等前沿技术,有很多想象空间。但问题是,“很多厂商不知道消费者要什么,导致即使购买了也出现低频次使用的情况”。低频次的使用,既不利于产品的更新迭代,也不利于潜在消费市场的拓展。

技术方面,掌握基础入门的飞控、智能化技术并不困难,困难的是突破技术瓶颈如电池续航,补强引领市场潮流的前沿科技能力。

齐俊桐告诉《财经》记者,飞控是无人机系统的核心,20%的代码负责运动稳定性,类似于人类的小脑;而决定无人机智能程度的绝大部分代码有待突破。无人机还需要更聪明的“大脑”。

这不仅是消费级无人机的技术痛点,也是行业级无人机的挑战所在。

比如,农业植保方面,对无人机的地势起伏作业能力有要求,同时对定位精度的要求比较高;电力巡检,则要求自动避开交叉的线或塔;物流方面,难在应对复杂的城市环境。解决复杂环境的感知、控制、适应和安全起降问题是必须迈过去的坎。

而且,行业级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的最大区别是,行业级无人机卖出之后才是开始,谁能利用好横向服务和纵向解决方案的供应链矩阵,谁的机会就越大。

齐俊桐正在尝试从系统平台为农业无人机多机协同作业赋能。即在单机作业的基础上,实现多架无人机智能联网,协同作业。要使这项技术成熟,齐俊桐及其技术团队需要突破通信联网、控制调度等多方面难题。

Gartner今年8月发表的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无人机达到成熟期还需要3年至5年。

在设计、技术和供应链完全成熟之后,无人机的成本才有可能大幅降低。毕竟,绝大部分消费者不会接受价格昂贵的无人机。

目前,具备一定技术含量的无人机报价普遍在3000元-10000元。高通全球副总裁、高通创投中国区总经理沈劲告诉《财经》记者,无人机价格的平民化,是行业爆发的途径。“什么时候像智能手机一样出现‘千元机’,就是无人机市场爆发的时刻。”

监管也是悬在无人机厂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从无人机的研制生产到使用销售,同时涉及到国家空管委、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海关总署、科技部、商务部、公安部、环保部、民航局、农业部、体育总局等多个部委。但尴尬的现状是,谁来管、怎么管至今尚不明朗。

但无人机可能被用于获取重要的、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空间信息和数据,因而不得不管。

零度智控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零度智控按照美国的行业标准准备好了数据库,随时准备向官方提供安全支持和无人机相关起降数据。但目前为止,还不知道该把这些数据交给谁。

眼下,无人机厂商只能在有限的政策环境里试错。朱晓蕊对《财经》记者表示,人人都怕政策红线,但有红线总好过集体等待红线的焦灼。

以复杂的报批流程为例,一位无人机农业植保的从业者告诉《财经》记者,农业无人机“黑飞”是行业潜规则。如果等待漫长的报批流程,往往会耽误作业时机。

当下和未来

资本和市场天然矛盾,对于一个尚处于生命周期前段的行业来说,资本既是发动机,又是一味毒药。资本短视的天然属性令多数无人机厂商在起步期就迷失了方向甚至消失。

被迫转型的前美国最大无人机公司3DRobotics耐人寻味。2015年2月,3DRobotics C轮融资5000万美元,两个月后匆忙发布SOLO航拍无人机。这款号称可智能拍摄的无人机后来的故事几成噩梦。先是无法如期发货,后来又被消费者发现产品的实际效果和宣传相去甚远。由于市场占有率很低,配件、售后等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产品口碑急速下滑,销售也随之陷入困境。

3DRobotics在总计1亿美元的资本护航下走到了全美第一,但也倒在了离起跑线不远的赛道上。

相同的故事仍然在发生。“我们接触过互联网公司投资人,他们问我,你们能不能三个月就做出一款爆品啊?或者半年能吗?”一位无人机领域的创业者告诉《财经》记者。

京东创投基金负责人钱予认为,前沿科技领域出现大量“To VC”的趋势,尤其需要引起警惕。“很多创业者根本没找到消费者的需求,只是取悦了投资者,可能直到C轮以后,才发现路子走错了。”

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需要很长的积累过程,投资人的心态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心理准备,等待三五年,给从业者更大的空间。”朱晓蕊对《财经》记者说。

而对于无人机公司来说,一边是尚未引爆但容量不可限量的消费级市场,一边是规模有限但需求明确的专业行业市场,有限的资源下如何抉择,也是难题之一。

从2015年开始,大疆开始陆续发布针对农业、专业航拍等市场的无人机产品。例如,针对亚洲市场于2015年底推出了一款智能多旋翼农业植保机,3月份开始发货,半年发货量超过2000架。

大疆进入行业市场,更多是受制于大众消费级市场的不温不火。行业尤其是农业市场需求明确,可以在短期内带来一定量级的收益。

农业航空产业联盟测算,假如国内18亿亩农田的20%-30%需要喷洒农药,将有30万架的需求量。按每亩每年平均喷洒5次,每亩平均喷洒成本10元计算,其产值将超过200亿元,是一块足以让无人机制造商、服务商垂涎的大蛋糕。

大疆的判断是,娱乐性航拍、专业影视航拍的市场将逐步趋于饱和,但安防、基础设施巡检、精准农业等行业应用领域则将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此情此景之下,上述大疆相关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以机器视觉、机器学习技术为主打的智能化飞行器未来将是大疆继续研发的方向,同时将在消费级和行业应用两大领域齐头并进。

这种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守正出奇、扩张容易、成长迅速。

对比大疆,更多市场规模和技术能力欠缺的无人机厂商只能被动押注一个核心点,这令其未来的成长或灭亡增加了不确定性。

“这个行业还在早期,规模不算压倒性优势,价格低也不是核心竞争力,最终还是看谁选对了点,做好了技术。”李智源说,“不要被动等待行业洗牌。”

【作者:本刊记者 万玉航 谢丽容/文马克/编辑】 (编辑:yanqi)
关键字: 无人机 草莽 时代

编辑推荐

  • 宏观
  • 金融
  • 产经
  • 地产
  • 政经
  • 评论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