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现货交易中心卡在哪里_公司与产业_《财经》杂志_杂志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个股查询:
 

油气现货交易中心卡在哪里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6-12-19 18:21:59 我要评论(0
字号:
中国油气现货交易市场仍未实现多买多卖,同时在交割体系管理和物权保护方面也有待改进

产业观察

□本刊记者 李毅/文 马克/编辑

作为中国油气现货交易的国家级平台,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下称中心)在试运行一年多后,于2016年11月26日正式投入运行。但除交易量有较大增长外,体制机制性瓶颈的破除仍未有进展。

首先,“多买多卖”既是现货交易自身产生的条件,也是现货交易中心建立的条件。但在中国始终未完全实现。

交易中心是在一个产业高度市场化的后期才会出现的交易形式,一定要先呈现一个多买多卖的局面之后才会自然产生。但现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主的国有石油公司垄断了大部分原油、管道天然气(PNG)和液化天然气(LNG)等资源,以及大部分油品仓储、油气管道和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民企基本没有通道从海外进口天然气到国内销售,所以也谈不上多买多卖的交易局面。

因此,按发展阶段,国内首先应形成多个天然气交易中心或市场中心,能够实行跨地区和跨区域的天然气现货交易和气量交接。然后在多个地方级平台的基础上,筹建国家级的交易中心。但目前中国油气现货交易并未走完第一阶段即跳跃至国家级交易中心的阶段,就好比让小孩子着急来做大人的事情。

其次,仓储管理、交割体系的滞后也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如果想保证实货的交割,就需要一个公允的第三方中介公司来管理整套交割体系,包括码头和仓储。需要以公共服务的形式,为每一个市场参与者提供平等合理的进入机制,让他们能够使用这些基础设施。

中国多个城市都想发展仓储基地,成为现货或期货交易的交割库,而有些交割库的管理者(例如城市燃气公司)自身也同时是市场的参与者。这将为市场带来负面效应,并造成一些参与者进入的门槛明显低于其他参与者,这样不利于市场公平。同时,多地点交割实际上也会使本已不高的流动性更趋分散。

但根据《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液化天然气交收细则(试行)》来看,中心未能实现由仓储、交割体系的第三方中介管理。政府在此方面监管也并不到位。因此造成部分仓储公司管理混乱。尤其是在异地仓库监管的过程中,同一商品重复质押现象很常见。

2014年发生在青岛港的金属现货仓单(提货凭证)重复质押骗贷事件即是交割体系监管不力导致诈骗的典型例子。该案的核心即是贸易商德诚矿业勾结仓储公司,通过出具重复的或虚假的仓单在不同银行办理融资质押,而在贸易商资金链断裂后,大量风险被暴露。

该案震动了全球大宗商品界,使很多国际银行对中国金属仓单的真实性、货物的合法性都产生了质疑,对中国贸易的国际声誉有很大负面的影响。

因此,中国油气现货交易更深层的瓶颈在于,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与国际贸易中通行英格兰法(English Law)在对契约权利和财产权利的保障力度上存在差距,可能会影响海外交易者的参与和中心的国际化发展。

国际原油贸易统一适用英格兰法,而英格兰法在物权的管辖上与中国法实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英格兰法属于普通法系,秉持契约至上原则,要求严格执行合同,而不像大陆法一样有诸如“情势变更”或“不可抗力”等原则易使合同一方利用合同漏洞有空可钻,摆脱合同责任。英格兰法对违约风险控制力要优于大陆法系的法律。

另外,两者在对于违约责任和赔偿的方法上是有差别的。比较大的差别是在对物权的保护方面。例如,一批货物如果有其他的债权人对其实行权利,则可以保护买方。而在实货交易中,买方也要确保卖方没有其他的债权。

类似青岛港的仓单重复质押骗贷案中,按照中国法如何确定产权和债权的关系,责任如何追究,中国的法院会不会支持追究,包括中国法院并不令人满意的执行力度等,都可能是问题。

因此如果中国要做原油、天然气交割市场,在契约权利和财产权利的保护和法治的健全上如达不到相应的国际标准的话,就难以吸引国外的交易者参与进来。

【作者:本刊记者 李毅/文 马克/编辑】 (编辑:yanqi)
关键字: 油气 交易中心 现货

编辑推荐

  • 宏观
  • 金融
  • 产经
  • 地产
  • 政经
  • 评论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