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投资
文/沈联涛
作者为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香港证监会前主席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宣布正式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开启脱欧程序,伦敦的氛围可谓喜忧参半。这是一种绝决的情绪——英国已经决定离开,开弓没有回头箭。
在伦敦,争论主要集中在脱欧过程是会温和轻松,双方好聚好散;还是将针锋相对,没有赢家。大多数现实主义者都知道离了婚就没法同在一个屋檐下。笔者的英国朋友们看法不一,从“无比艰难的谈判”到“咬紧牙关互相容忍”都有。
但是,所有离婚归根结底都是情绪+金钱和理智的问题。随着头脑降温、谈判开始,双方的成本将成为争议焦点。欧洲领先的智库机构Breugel(布鲁塞尔欧洲和全球经济实验室)将计算结果分为“离婚”(即各方分摊资产和负债)以及“离开俱乐部”(即脱离俱乐部的一方支付所有款项,并且不参与分摊资产或负债)两种情况。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情形,英国的成本可能在250亿欧元至600亿欧元之间。当然,如果谈判失败,一方也可能不管不顾直接闪人。
然而,双方的真实成本实际是未知的,因为此前离去方与留下方做出的种种悲观预测都被证明是错误的。英国经济没有崩溃,也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率上升、利率上涨或增长放缓,相反,随着英镑贬值,英国出口复苏,英国经济似乎略有好转。与任何离婚一样,赢家是真正从容面对生活、做出正确心理调适、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交到新朋友、找到新的职业方向的那一方。而输家则是一味指责对方、对离婚协议愤愤不平、不能从此前的婚姻失败中吸取教训的一方。
就地理位置而言,英国属于欧洲,但英国并非欧洲货币联盟(欧元区)成员国,因此,可以说英国从未彻底赞同通过货币一体化实现充分政治联盟的欧洲梦。使用单独的货币,令英国免于受制于统一货币的最大缺陷——长期通货紧缩,无法通过汇率进行调整。而南欧诸国——葡萄牙、爱尔兰、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正受困于此。
短期而言,欧洲人已经以更强烈的团结意识克服了英国脱欧的冲击——确保各成员国同心协力,不允许有新的脱欧国。中期而言,德国为首的北欧净储蓄国同南欧净借贷国之间的紧张开始显现。德国对财政自律的坚持导致了非常痛苦的调整,几乎所有南欧净借贷国都已经转而出现经常账户盈余。但经济衰退破坏了这些国家的就业市场,并导致不良贷款攀升,特别是在意大利。
从亚洲来看,英国脱欧在贸易、投资和地缘政治举措方面提供了新的政策选项。离开欧盟,英国要生存,必须解决自身劳动生产率和整体竞争力等根本性问题。随着欧元结算业务转移到法兰克福或巴黎,伦敦金融城会因为失去该业务遭受损失,但不论是法兰克福还是巴黎,要想获得伦敦现有的法律、金融和商业技能,还需要数十年。
简言之,英国永远还会是连接美洲和欧洲大陆的时区中的离岸中心。因为是离岸中心,而且其外交手段受意识形态影响最小,英国的行动将比美国例外论者以及更官僚主义的欧洲联盟更为敏捷。当今世界,特朗普在力主美国优先,而欧洲将忙于内部问题和边界紧张局势,英国将成为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捍卫者,因为英格兰仅有弹丸之地,若是奉行孤立主义将无法生存。
将英国脱欧的情绪放到一边,拥有一些世界一流大学的英国必须吸引全球人才才能竞争。简言之,在高科技的当今世界生存,不仅取决于金融资本,还取决于智力,以及不受繁文缛节所累的项目执行力。
简言之,英国的软实力,即在思考如何引导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方面的智力领导力,可作为其王牌,以弥补其退出欧盟后规模方面的弱势。
亚洲各经济体将发现,与英国合作将在贸易谈判方面提供替代方案,可能增加自身与美国或欧盟谈判的自由度。如果与英国的谈判成功推动亚洲更快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这可能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消亡后开辟未曾想见的新途径。对于与欧盟或美国谈判感到失望的亚洲国家将与英国惺惺相惜。当然,英国也需要在自身利益以及大西洋两岸的利益之间找到平衡,但这一直是英国的强项。
用热播英剧《是,首相》中无比鲜活的英国公务员汉弗莱爵士的话来说,英国香肠将再次摆脱欧盟对于没有味道的脂肪含量的精确且官僚的规定限制。以后,英国香肠可能会配上印度萨莫萨炸三角、中式点心、炸薯条或是泰式调味汁,来个大杂烩。
我在今年春天离开伦敦时,并未因英国脱欧感到压抑,而是感觉有了新希望。
(翻译:熊静,审译:康娟,编辑:袁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