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江湖_特别报道_《财经》杂志_杂志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个股查询:
 

基因江湖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7-07-26 16:03:30 我要评论(0
字号:

经历了2015年的热捧,2016年的资本小幅理性回归,2017年上半年的热潮趋缓后,泛泛的基因测序将无法持续吸引资本的目光,未来行业热点在于技术突破,或者商业模式的突破

文/本刊记者 孙爱民编辑/王小

华大基因上市,是近年来A股最受关注的IPO之一。这也是近年备受资本与舆论热议的基因测序行业的一个缩影。

从2015年资本对基因产业的追捧,到2016年的小幅度理性回归,再到2017年上半年投资热潮趋缓,基因测序行业热点频出。

作为中国基因测序行业龙头老大的华大基因,被称为基因测序的“黄埔军校”,被迫告别了一家独大的日子,迎接众多竞争者,尤其是与自家出来创业的近80家“华小”公司,在全产业链与细分领域的竞争,市场与技术的暗战接连不断。

华大上市,是否会改变现在的竞争格局?

“华大上市,更多的投资人会投基因测序公司,尤其是非医疗领域基金,这会催生更多的创业机会。”济峰资本创始合伙人余征坤对《财经》记者分析,华大的基因测序收入本就是中国第一,上市前后的竞争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利好的。

如今基因测序产业的发展态势,很像2000年以前的互联网产业。与当年互联网产业不同的是,半疯狂状态的基因测序产业,已经有一些扎实的应用、成型的商业模式产生。

“华大上市会给投资者一个信号,基因测序是一个造福人类的产业,国家很支持。”法国凯辉基金执行总监杨海鼎称,这会刺激资本。

这个行业已有的泡沫需要挤掉,资本能否保持冷静,从技术、商业本身的逻辑出发,逐步认清整个市场状况,让热潮退去,还有待观望。

红海之战

尽管国内竞争格局早已形成,医疗创新企业与互联网公司不停进场参与竞争,华大上市,仍然算得上2017年基因测序产业的大事件。

自2006年,第二代测序技术推出,DNA测序成本以“超摩尔定律”之势急速下降,全基因组测序成本从30亿美元下降到1000美元,而且有望未来几年降至100美元。测序成本的下降,催生了市场的繁荣。

国际著名投资咨询机构BCC Research数据显示,全球基因测序市场总量从2007年的 7.94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59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13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7%。

与全球发展同步,中国的基因测序行业呈现了群雄逐鹿、百花齐放之势,各细分领域竞争激烈。短短十几年时间,200多家公司进入该行业,包括此次上市的华大基因与2016年底借壳上市的贝瑞和康,以及新三板挂牌的18家基因企业。

随着基因测序成本的不断下降,在华大与贝瑞和康上市之前,基因测序行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发展初期,国内的测序公司几乎采用同一个套路,即引进国外的基因测序仪,用于开发中下游的应用。基因测序的产业链上,上游为测序仪器、设备和试剂供应商;中游为基因测序与检测服务提供商;下游为使用者,包括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制药公司和受检者。

作为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基因测序是对目标DNA进行碱基的序列测定,并进行各种相关分析。基因测序行业的用户为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与个人终端用户。

在中国,面向基础研究的服务商,大多为大型测序服务公司,以华大基因、诺禾致源、药明康德等为代表;面向个人终端用户,提供临床、医疗类的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主要为医学独立实验室,以金域检验、达安基因迪安诊断、艾迪康、安诺优达等为代表。

无创产前DNA检测,是公众接触最为广泛的基因测序服务。此外,药物靶向治疗检测、遗传缺陷基因检测、致病基因检测、肿瘤基因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疾病风险评估等,是面向个人终端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是测序企业扎堆的领域。

在美国,基因测序行业每个细分领域往往只有四五家公司竞争,中国则不然,每个细分领域都吸引了众多公司参与。通过查询各个公司官网的服务介绍,《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仅提供疾病风险评估服务的公司就有近40家。

最早进入测序行业的华大基因、贝瑞和康、诺禾致源、安诺优达、达安基因等,处于行业竞争的第一梯队。它们往往在全行业上中下游全面布局,并且拥有自己的一个或几个主打产品,后进入的公司往往在某个细分方向做开发。

基因测序行业的中下游领域,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大部分公司缺乏核心技术与竞争力,只是服务提供商。和玉另类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玉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分析,这个产业以后会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投资机构看重公司的全盘战略,“没有长期竞争力与固定价值观的公司,可能就会消失”。

中晴蓝沃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何岩则倾向于没有资本支撑的中小企业将会更加困难,已经有产品上市、有资本支持,并能独辟蹊径的基因检测企业可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对于整个行业,大批公司扎堆细分领域有利有弊。“几年前,有的公司连测序仪器都没有,买台打印机就能出报告。”安诺优达CEO陈重建告诉《财经》记者,企业扎堆可以快速地拓展、教育整个市场,而且行业的繁荣会加快监管机构规范市场。

【作者:孙爱民】 (编辑:林辰)
关键字: 基因 江湖

编辑推荐

  • 宏观
  • 金融
  • 产经
  • 地产
  • 政经
  • 评论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