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投资挤“水分”_经济全局_《财经》杂志_杂志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个股查询:
 

对外投资挤“水分”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7-09-18 19:27:39 我要评论(0
字号:
政策鼓励企业继续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中寻找商机

文/本刊记者 降蕴彰 编辑/王延春

中国商务部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中国对外投资同比下降44.3%,其中,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同比分别下降81.2%和79.1%,仅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2%和1%。相较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同比增长44.1%,对外投资房地产,投资文化、体育和娱乐、投资酒店火爆的景象,可以看出,今年中国对外投资正在收紧。

8月30日,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司长吴红亮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对今年中国对外投资大幅下降的变化作出分析:从去年11月底开始,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委就公开表态,要严格防范对外投资风险,之后相关部委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对外投资监管新政,这使得今年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了有效遏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显得更趋理性。

国务院8月18日对外公开《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限制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境外投资。吴红亮对此分析说,近年民营企业对这类限制领域的境外投资比较多。相关部委将把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和防范对外投资风险结合起来,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企业境外投资方向,促进企业合理有序开展境外投资,防范和应对境外投资风险。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一些民营企业纷纷在境外投资房地产、酒店、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现象比较“异常”,这既不能带动国内经济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稳步发展,还会导致国家外汇损失,部分企业甚至有以境外投资为借口转移资金的嫌疑,无疑会对中国金融安全、国有资产安全等带来一定风险。《指导意见》在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划清“红线”、明确“禁区”的同时,也提出鼓励企业在基础设施、产能、装备、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能源资源、农业、服务业等方面开展境外投资,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需要有实力的中国国企、民企“走出去”。

曹远征告诉《财经》记者,国企对外投资主要是效率偏低,而一些民营企业却是利用“内保外贷”等手段,大规模实施境外投资。一些企业利用国家对境外投资的鼓励政策,投资一些没有实质性投资意义的非实体经济项目,有的是绕过外汇监管将资金转移到境外,这类企业在国外获利的同时,却将投资风险留在国内。

对非理性对外投资划“红线”

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当年末,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总计有3.08万家,分布在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4.37万亿美元。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同年吸引外资金额,成了资本净输出国。

中国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出现反转,背后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规模超过了国有企业。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对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做过调查,发现目前在非洲投资兴业的中国企业已超过1万家,而这其中约有90%是规模不一、业务多元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中国著名投资银行中金公司的调研也显示,近两三年,中国企业跨境交易的目的地是欧洲和北美,而其中收购的主体也从国企为主向民营企业为主转变,从2015年开始,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的收购已经占到整个中国企业境外收购的70%以上。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Kartik Jayaram告诉《财经》记者:目前中国在非洲投资企业的总数是中国商务部统计数字的4倍。这也可以间接说明,实际上中国官方部门掌握的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情况还不够精准、不够完整。

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带动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热点发生了较大变化。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速最快的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236.6%;其次是酒店、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长195.5%。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制造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增速同比分别为108.5%、52.3%、115.2%、100.5%,对外投资增速最快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酒店、住宿和餐饮业,明显不是国家鼓励对外投资的领域,也不可能带动中国国内经济发展。

中国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火热在2016年继续延续,并推动创下中国对外投资历史新高。2016年,中国企业全年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13万亿元,同比增长44.1%。几乎就在同一时期,中国外汇储备的巨大波动也引来监管层的高度警惕。外管局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在2014年6月末接近4万亿美元,而到2017年7月已经跌至3.08万亿美元,流失了23%。三年多,中国减少的外汇储备,相当于俄罗斯外汇储备余额的3倍。

在2016年,中国家庭、个人在海外买房的花费达到了330亿美元,而有的民营企业则是到海外购买地标性的写字楼、酒店,投资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2016年,中国民营企业对美国旅游业、娱乐业、酒店的投资达200多亿美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肖立晟告诉《财经》记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商务部和外管局两套数据。从2015年开始,外管局统计的资本流出要远远高于商务部统计的实际对外投资资本金额度。这反映对外直接投资可能也隐含了一部分资本外逃。对于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强有力措施,收紧海外直接投资。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朱鹤对一些民营企业热衷投资海外房地产、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非实体经济领域有这样的分析,他说,在国内房地产黄金十年的高速增长期间,一些房地产企业积累了大量资金,而这两年,国内房地产出现泡沫化的倾向,再加之,中国政府开始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较为严格的管控,使得企业拿地成本越来越高,部分民营企业为了寻找投资出路,开始冒险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家投资。

朱鹤认为,有的企业是为了博取汇率差,将资本转移出去换成强势货币,很显然,这种做法不利于国内汇率市场的稳定。这次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联合推出《指导意见》,就是防止资金大量跨境外流,冲击中国金融安全。

对于《指导意见》中强调,要限制在境外设立无具体实业项目的股权投资基金或投资平台,张汉亚认为,“这一条规定补得非常及时”,“民营企业赚美元、花美元,用美元在国外投资,国家根本管不着,但是你要用人民币换外汇,涉及到国家外汇平衡,涉及到国家金融安全,就必须出手调控”。

据了解,2017年上半年,中国境内投资者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走得猛”向“走得稳”转变。

鼓励投资“一带一路”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告诉《财经》记者,国家鼓励境外投资的主要是“一带一路”项目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

对于“一带一路”项目,《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国家鼓励重点推进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境外投资。8月2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例行发布会上,针对《指导意见》的执行和落实,也明确强调,要“确保‘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倡议。曹远征分析表示,目前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投资主要是流向新加坡、老挝、马来西亚、印尼、俄罗斯、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中国能够使优势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支持“一带一路”沿线更多的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将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有利于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

事实上,从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至今,已经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泛支持。商务部8月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的50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76.5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3.4%,比去年同期增加5.7个百分点。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780.9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7.7%,同比增长32.6%;完成营业额382.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9.3%,同比增长8.4%。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对于中国来讲,“一带一路”是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会,对沿线一些国家来说,也可以借此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业化部门,或者解决城市失业人口的问题。

据专家介绍,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鼓励中国企业到“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林毅夫说,现在有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债务问题已经达到世界银行设置的债务上限,中国企业到这些国家投资基础设施,不能只看债务水平高低,更要看新增债务在哪些领域,如果投资到解决交通问题的领域,这样的项目就值得做。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了,还债能力也相应提高了。

对于对外投资的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朱鹤解释说,通俗来讲,就是实体经济的对外输出和对外合作,其中包括装备和生产线、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2015年国务院曾印发《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在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12个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力争到2020年,重点领域装备出口规模翻一番,并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骨干企业。

据《财经》记者了解,产能合作主要是与中国周边国家为“主轴”,以非洲、中东和中东欧国家为“西翼”,以拉美国家为“东翼”,综合确定未来中国企业国际产能合作重点国家。截至今年4月底,中国政府已经与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30多个沿线及其他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有关文件,把双方之间所谓产能合作纳入机制化轨道,和有关国家签订了具体的对接规划和项目,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穿针引线。

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重点国家存在的主要风险也值得关注,从综合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看,突出集中在政策更迭、汇率变动、贸易管制、政治干预、员工人身安全、税收、利率、生产建设安全等方面,这些都需要引起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视。

“要从‘产品输出’向‘资本输出’升级,这当中应该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产业输出’。现在正是中国装备及优质产能走出去的一个关键时点。”曹远征对《财经》记者表示。

【作者:降蕴彰】 (编辑:huangshujing)
关键字: 水分 对外 投资

编辑推荐

  • 宏观
  • 金融
  • 产经
  • 地产
  • 政经
  • 评论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