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失乐园》
(美)阿里埃勒·萨巴尔著,徐丽松译
新星出版社
2017年9月
阿里埃勒·萨巴尔,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记者出身,曾为《纽约时报》等媒体撰稿,目前任教于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创意写作。
本书讲述一个库尔德犹太家族四代人,横跨伊拉克、以色列、美国三地的真实经历。作者与古板的犹太父亲之间的冲突,象征着古代库尔德斯坦与20世纪80年代洛杉矶的冲突。 带着“我是谁”的疑问,萨巴尔踏上了寻找原乡之旅。作者寻访家族的起源,寻求父子和解的良方。在层层追寻之中,他回溯了库尔德犹太人的千年荣光,探寻了不同族群及信仰间和睦共处的可能,也记录了少数族群为保有自身文化所经受的磨难。作者严谨考证的文字和情感洋溢的回忆,展现出新闻报道的精准度,也犀利地揭示一位移民经历的蜕变。
《理学、士绅与宗族:宋明时期徽州的文化与社会》
章毅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年8月
章毅,1974年生于安徽,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古代史、明清史和社会文化史。
本书专注于南宋至明代中期的徽州,以整体史的新视角研究了理学在地方社会的传播、士商群体的形成,以及宗族组织的出现。作者指出,明代徽州宗族社会的出现,根植于12世纪至15世纪宋明时代的历史进程之中,深受王朝政治和地缘环境的影响,是理学价值观深入传播之下,士绅和商人等主导人群共同塑造的结果。本书从思想与制度、观念与社会现实互动处着眼,对理学与士绅、宗族间复杂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浪荡子美学与跨文化现代性》
彭小妍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年8月
彭小妍,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两岸现代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曾出版专著《超越写实》《海上说情欲:从张资平到刘呐鸥》,小说《断掌顺娘》《纯真年代》。
“浪荡子”是摩登——或现代都市文化——的一面。本书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上海新感觉派入手,研究从现代浪荡子的源头巴黎,到作为中西方交流中介的日本,再到上海的浪荡子美学和跨文化现代性。作者将浪荡子视为跨文化现代性的推手,探究他们在跨文化场域中对各种体制界限的逾越突破和创造性转化。作者引经据典的学术分析更展示了一般学者鲜少接触的文本和文化理论。
《欧洲如何使非洲欠发达》
(圭亚那)沃尔特·罗德尼著,李安山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8月
沃尔特·罗德尼,著名非洲史学家,也是杰出的泛非主义者,对加勒比海和北美黑人民权运动影响颇深,他将学术与行动结合在一起,代表了受压迫者的声音。
本书致力于从历史的角度探寻欧洲人的行为如何使非洲欠发达。作者指出,在15世纪前欧洲人到来之前,非洲已有数个王国处于向封建主义过渡的边缘,如没有外界干扰,非洲会循着自己的道路发展。作者将欧洲人对非洲的影响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前殖民主义时期的奴隶贸易阶段;二是以1885年《柏林条约》为标志的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即殖民主义时期,非洲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加速外流,资本主义世界与非洲之间的差距愈发拉大。
《远方的陌生人:英国是如何成为现代国家的》
(美)詹姆斯·弗农著,张祝馨译
商务印书馆
2017年7月
詹姆斯·弗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现代英国史、大英帝国史、帝国史与全球化的比较研究,另著有《政治与人民:1815—1867年的英国政治文化研究》《再读宪法:19世纪英国政治史的新解读》等。
作者以英国的现代化转型为例,对19世纪前后的大量社会细节进行对比和分析,从选举制度、金融体系、人口普查、社交传媒等多个方面,详细描绘了一幅英国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社会图景。本书没有为英国19世纪的伟业高唱颂歌,而是旨在为世界史语境中的现代性研究提供一种分析模式,也为英国的现代化过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阐释。
《血缘与归属:探寻新民族主义之旅》
(加拿大)叶礼庭著,成起宏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年8月
叶礼庭,当今世界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家、知识分子。叶礼庭曾任教于剑桥大学、多伦多大学、哈佛大学等名校,也曾担任战地记者和政治评论员多年。
在全球化趋势看似势不可当的今天,民族主义是否真的已无容身之所?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理解当时全世界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作者考察了库尔德斯坦、北爱尔兰、乌克兰、魁北克等六个国家和地区。在战争、分裂、游行和恐怖袭击的背后,叶礼庭看到一波汹涌的种族民族主义浪潮席卷了世界舞台,血缘成为今天国际关系中的关键要素,而更符合社会现实的公民民族主义正遭受严峻挑战。本书有力地分析了“新民族主义”的内涵与后果,深挖“公民民族主义”和“容忍、妥协和理性的自由美德”之脆弱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