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彼得罗夫斯基(Jan Piotrowski)《经济学人》环境记者
2015年12月,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巴黎,誓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以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所有参会领导达成一致,行动细节将在之后制定出来。2018年,把在巴黎会议上的高谈阔论诉诸行动这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落在了联合国气候峰会的主办城市波兰西南部城市卡托维兹这里。
困难首先与《巴黎气候协定》本身有关,协定将一些重要内容有意模糊。例如,它没有说明各国的气候承诺哪些是可以接受的,如何汇报“国家自主减排贡献”(NDCs)方案或由谁来审查,这些必须要加以明确才能让各国协同遏制气候变暖。发展中国家可能不愿意和富裕国家同等标准,发达国家可能会反对总体控制措施太过宽松,认为这让中国或印度这样的污染大国就因为贫穷而逃避了责任。
作为一种谈判策略,选择性地模糊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5个国家签署了《巴黎气候协定》;只有叙利亚和尼加拉瓜这两个国家,最初拒绝签字(后来也都加入了协定)。但这意味着到目前为止提交的160个自主减排方案堆在一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欧盟和美国都承诺削减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但是选择了不同的基准年和期限:欧盟承诺2030年之前较1990年的水平削减40%,美国承诺2025年之前较2005年的水平削减26%-28%。中国也承诺到2030年减排量将比2005年减少60%-65%,但这是指单位GDP排放量(同时增加可再生能源和造林目标)。新西兰的目标雄心勃勃,但方案简短,仅有3页;巴基斯坦的方案满满31页,但任何削减都以外国援助为条件,援助总额高达400亿美元。
考虑到将升温控制在2°C以下的目标事关整个地球,所以衡量进展时不能只看个别国家的承诺,而要看各国承诺总和。需要运用巧妙的外交手段来制定达到此目的所需的共同标准,就像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哄劝与会国达成协定一样。确实,鉴于特朗普在2017年6月决定美国撤出协定,这一次需要运用更为精明的手段,哪怕只是为了阻止其他有潜在可能要退出的国家。
遗憾的是,波兰可能无法应对这样的外交任务,这也是对卡托维兹会议的成功持怀疑态度的第二个原因。原则上来说,波兰具备很多作为气候谈判所在地的有利条件。这是波兰第三次主办缔约方会议(简称COP)(如果也算上1999年在德国举行但由波兰主持的第五届COP,那么就是波兰第四次主办COP了)。国家自主减排贡献就是于2013年首次在华沙举行的第19次COP会议上构想出来。而且波兰在净化污染严重的工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卡托维兹本身就是后共产主义波兰作为煤炭国家现代化的一个例子。
卡托维兹难有斩获
可惜的是,波兰的有利条件被围绕其民粹主义政府的争议给抵消了。执政的“法律与正义党”高喊“波兰第一”的论调,而气候问题共识依赖的是多边秩序,由波兰来推动这一共识有些尴尬。负责主持会谈的环境部长扬·希什科(Jan Szyszko)对人为造成气候变化的观点持怀疑态度。法律与正义党公开宣布要扩大煤炭产量也与《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相反。
乐观主义者坚持心怀希望,即使波兰东道主有不足之处,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进展,可能甚至是在峰会之前。
未来12个月里将举行一系列气候会谈。最有趣的可能将是2018年9月由对自己的环保主张毫不掩饰的加州州长杰里·布朗(Jerry Brown)计划召开的会议,与会者将是志同道合的美国其他州、城市、企业和外国代表。
那些希望阻止气候进一步变暖的人可能会感到失望。联合国的大型会议将重点为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贫穷国家提供财政援助,而不是控制全球温度。布朗的倡议虽然值得称赞,但加州作为气候谈判的舞台未经考验。无论如何,重大政治决定总是在联合国正式会议快结束时才出现。
所有这些都表明完成《巴黎气候协定》时间表上的任务将有所延误。根据这一时间表,2018年将建立共同标准,2020年修订一套目标更高的自主减排贡献,2023年要系统性评估实现目标的进展。就目前情况而言,第一项任务看起来至少要被搁置一年左右,可能会令另外两项产生连锁反应。而与此同时,地球温度仍在继续升高。■
(翻译:张凌,审译: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