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鲁_逝者_财经专栏_《财经》杂志_杂志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个股查询:
 

陈小鲁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8-03-05 18:53:25
字号:

文/徐庆全

众所周知,陈小鲁是开国元帅陈毅的儿子,在陈家排行老三。于上世纪80年代从政,先任驻外武官,后任北京国际战略问题研究学会副秘书长,这是隶属官方的智囊机构。

1986年,中央层面成立了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的智囊机构。小组虽小,但地位很高。小组延揽各种人才,小鲁加入其中。1987年10月,他任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社会改革局局长,但仍是军人身份。

随着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这个曾经轰轰烈烈、引人注目的机构退出历史舞台,小鲁的官衔也相应褪去。不过,在小鲁的政治生涯中,“政改办”是相当重要的一段。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详细谈了这一段经历。

从访谈中看得出来,他非常看重这一段经历,对自己的所为也娓娓道来。对照他的同事对同一经历的回忆,他不溢美,也摒弃无谓谦虚,语气朴实,事实明白,且透着一种担当。小鲁的回忆,记载下不少重要的历史时刻。譬如,现今朗朗上口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十三大报告确立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与他和同事们的提议有关。

1987年,“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声浪很高,改革开放面临严峻的形势。既顺应邓小平的思路,又遏制过度解读的声浪,才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当时的主要领导在讲话中谈到“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是改革、开放、搞活。二者是统一的,缺一不可。

小鲁也在思考。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忽“左”忽右,盖源于对“两个基本点”的阐释。视角不同,看问题的侧重点也不同,才有“左”起来强调前一个而冲击后一个。如果能有一条可以确定的基本路线在中央文件确立,或许就不至于再掀起当下这种声浪。

他把这个想法在中央政改办的一次会议上讲了,主其事者接受,对“两个基本点”的说法进行了完善,加上了“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表述。

对于这种口语化的概括,邓小平看了非常赞赏,多次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讲得好”。

此后,就开始了中共十三大报告的起草,小鲁参与其中。讨论中,讲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他建议要概括出一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他说,“毛主席讲基本路线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当然了他是讲阶级斗争。但是我们也应该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有个基本路线。我主张在报告上一定要写。”后来这个意见受到重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从而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地写进了报告。

离开政改办后,小鲁去哪里了?除了此前的好友同事外,外界知道的不多。上世纪90年代初,他脱下军服以上校军衔转业,又以海南“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出现在朋友面前。

此时,正是邓小平南巡后,海南改革的航船再度起锚,千军万马下海南,一些有身份有背景的人纷纷于其间弄潮,令同时打拼的普通平民炫目。但小鲁大概不在此列,他似乎从没有让人炫目的“大手笔”。

令人唏嘘的是近年有关安邦的种种,却让他受到关注。这几天,安邦的事继续发酵,小鲁去世的事情也成为热点。有诛心者居然说出一些荒诞不经的“阴谋论”,实在不厚道。安邦的事,小鲁的确被牵连,但早已有了他并无干系的结论。

岁数渐长后,小鲁也不再主持公司的事情,而有了更多在北京聚会的时间。

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大家对他的评价都比较一致。他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平民形象,他的坐骑是一辆“POLO”,是稍有积蓄者就能享有的普通车辆。他还有一辆破自行车,路近了他就摇摇晃晃地骑车去。

其实,小鲁脱下军装后,看问题的角度也越来越接地气,他的思考轨迹也更历史化了。2013年8月20日,网上出现小鲁反思“文革”的道歉信,他还发起并组织,回母校向老师鞠躬道歉。

小鲁的这一举动,至今仍被瞩目。瞩目,并非说都赞成他这样做,反对的声音也不少。不过,在外人看来,他真诚朴实的平民形象深入人心。小鲁走了,在魂归道山的路上有很多同道,他不孤单!

(作者为当代史学者)

【作者:徐庆全】 
关键字: 陈小鲁

编辑推荐

  • 宏观
  • 金融
  • 产经
  • 地产
  • 政经
  • 评论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