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出口大增的五大动力_经济全局_《财经》杂志_杂志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个股查询:
 

开年出口大增的五大动力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8-04-06 00:19:22
字号:
尽管中国当前外需向好、对贸易摩擦的恐慌能够推动短期出口增加,但中长期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收紧、外需景气逐渐见顶,同时贸易摩擦也将逐步由担忧变成现实,因此下半年出口形势或面临一定压力

崔晓敏 徐奇渊/文

2018年1月至2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速高达24.4%,创下60个月新高。要注意到,这是已经剔除了春节效应的出口增速。开年出口的超预期表现,引发了广泛讨论。笔者认为上半年出口仍将保持较高增速,但下半年将面临一定压力。

一、不必高估基期效应

观察各年1月至2月出口的累计同比增速,各年基期效应差异较大。2009年至2017年的九年中,1月至2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速仅在2009年、2014年和2016年为负。因此,基期效应在2010年和2017年初出口增速反弹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17年1月至2月累计同比增速为2.8%,高于前述三年,在上述九年增速中位列倒数第四,在危机后的年份中处于中下水平。因此,可以说基期效应在2018年初的出口劲升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不宜高估。而且2017年1月至2月出口增速,已经较2016年同期大幅提高了近24个百分点,很难说2017年初的出口是一个低水平的基期。

二、虚假贸易影响也不大

假设存在出口虚假贸易,其目的通常是骗取出口退税,或者是帮助跨境资本流动。前一个问题一直存在,并不会在某个特定月份出现大的波动。后者则与跨境资本流动压力有关。但虚假贸易依托的载体往往是体积小、单位价值较高的产品,从而减少虚假贸易的额外成本。然而在2018年1月至2月,出口同比增速当中,价值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贡献率上升,加之当前国内资本流入流出态势相对平稳,因此推断虚假贸易可能并不是出口同比劲升的主要原因。

此外,笔者对PMI新出口订单的同比变动、季调后的出口同比变动进行比较发现:2012年到2013年,以及2014年的一部分,上述两个指标持续偏离。这表明虚假贸易较为显著,出口高报可能性较大。但是近期两个指标变化幅度相当,没有证据表明存在较大的虚假贸易。

开年出口大增缘自五大动力,下半年压力或至

三、对贸易战争的恐慌可能在透支出口增速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重,甚至否定并限制了WTO在维护全球贸易秩序的重要作用,引起了人们对全球范围贸易冲突的担忧。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大逆差来源国,无疑是本轮贸易摩擦的主要当事国之一。事实上,2017年以来,特朗普政府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措施,如对中国启动301调查。中美经贸关系几度紧张,到2018年初市场对贸易摩擦的担忧不断加剧。在此背景下,那些面临贸易摩擦风险较大的行业,外方进口商有冲动提前下单进口,中国出口商也有动力提前交付货物。

以铝及铝制品行业为例,2017年3月中国对美国出口铝及铝制品价值3.2亿美元,达到八年来的历史高位。此后在3月底,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铝箔发起双反调查。然而,4月至5月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铝及铝制品不降反升。其中,5月环比增速甚至高达13.9%,要注意到,这还是在历史高位基础上的大幅环比上升。此后的6月-10月,受透支效果影响,出口平缓回落。但11月,在铝箔产品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公布之际,美国商务部又启动了对中国铝板的反倾销调查。12月,中国对美国的铝及铝制品出口环比再次大幅提升30%,创下18年以来单月最高。2018年1月,其出口规模依然维持在历史高位。

事实上,不仅中美存在贸易摩擦,2017年底以来,中国还遭遇了来自欧盟、阿根廷、印度等多国的多次贸易救济调查。涉及产品有:铝轮毂、玻璃纤维、亚麻纱、铜版纸、牛仔布、聚酯短纤等。有趣的是,这些产品不少属于2月份出口同比大幅反弹之列。因此有理由相信:贸易摩擦可能加剧了贸易商的恐慌心理。后续,如果贸易摩擦涉及的产品数量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恐慌效应的影响或将更加突出。如果对贸易摩擦的恐慌是导致出口同比激增的关键原因,由于透支效应,当政策落地后出口增速将会明显回落。不过受到数据限制,这一猜想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四、外需景气是重要动力

从历史数据看,外需和全球贸易走势休戚相关。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滞后一期值,与来自WTO提供的不含中国的全球进口增速(外需增速)的相关系数为0.86,属于强相关。

自2016年四季度以来,全球经济强劲复苏,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制造业PMI指数全面处于荣枯线50上方,外部需求达到三年来的景气峰值。2018年2月,摩根大通全球PMI综合指数从53.3提高至54.8,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更是达到60的历史高位。考虑到PMI指数的领先性,接下来数个月出口同比还将继续维持较高增速,但是注意到外需景气已经达到周期峰值,下半年可能出现回落,因此外需对出口的正向推动作用可能逐渐减弱。

五、汇率升值有两种不同影响

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加速升值,两个月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4.9%。其中1月升值3.4%,这是2005年“7·21汇改”以来最大的单月升值幅度。快速升值有两方面效果:一是直接降低中国出口的价格优势,对出口增速产生负面影响。二是产生恐慌效应,这可能促使外方进口商提前下单进口、中国出口商提前交付出口,从而抬高短期出口增速,并透支未来出口增速。

前一种效应较为常见。不过2017年末以来,全球主要货币也大都对美元显著升值,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处于平均水平以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仍然较为稳定。存在后一种效应的可能逻辑是:一方面,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持续走高,加之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迫使官方放松干预,释放人民币部分升值压力以缓解当前紧张局面。这一逻辑和贸易摩擦引发的恐慌完全一致。另一方面,在人民币加速升值过程中,出口中的供求双方将提前下单和交货,以避免人民币升值可能导致的损失。

由于民营企业对汇率风险更加敏感,因此可以关注民营企业的出口增速以进行验证。2017年1月至2月,民企和国企的出口(人民币)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0.1%、11.9%。2018年同期两者分别为29.4%和10.2%。两者差异达到了19.2个百分点,是2014年1月有数据以来的最大值。上述出口增速比较,验证了汇率升值担忧带来的影响。

此外,如果对外需和汇率的影响进行比较。外需对出口的影响可看作收入效应,而汇率升值则通过价格效应影响出口。根据姚枝仲、田丰和苏庆义的研究,中国出口的短期收入弹性明显大于价格弹性——1992年-2006年,前者约为2.34,后者约为-0.65。考虑到1月外部需求PMI的综合加权指数同比变化2.6%,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同比上涨0.08%;从环比看,1月外部需求PMI综合加权指数提高1.5%,名义有效汇率上涨0.65%,显然两种情况下外需的正面效果均大于汇率的负面影响。此外,对汇率升值担忧所造成的恐慌心理和贸易摩擦类似,都将加速短期出口、同时透支未来的出口潜力。

综上,2018年开年出口的强劲表现,基期效应和虚假贸易的影响不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负面影响也较小。出口增速激增,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外部需求景气、对贸易摩擦的恐慌。此外,汇率加速升值带来的担忧也可能推动了短期出口增速的上升。从趋势上看,尽管当前的外需向好、对贸易摩擦的恐慌能够推动短期出口增加,但中长期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收紧、外需景气逐渐见顶,同时贸易摩擦也将逐步由担忧变成现实,因此下半年出口形势或面临一定压力。

(作者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编辑:苏琦)

【作者:崔晓敏 徐奇渊】 
关键字: 开年 压力 动力 出口

编辑推荐

  • 宏观
  • 金融
  • 产经
  • 地产
  • 政经
  • 评论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