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黄承婧 编辑/郝洲
在北京为期两天的中美贸易谈判被赋予了“重新定义中美关系”的历史意义,但业内人士对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仅用两天的时间就弥合经贸领域的分歧、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并不乐观。
以保护美国企业利益为主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对《财经》记者表示,双方“不太可能”在此次会谈中就关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强制技术转让等问题达成解决意见。
美国将于5月15日就301调查举行听证会,就清单上的产品以及关税征收事项进行听证。6月前美国还不会对中国相关产品是否加收关税作出最终决定。
会谈于5月4日结束后,双方表示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不过将“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就有关问题继续保持沟通。
参加美国301调查听证会的中方代表,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华盛顿分所执行主任刘馨泽告诉《财经》记者,这次谈判不会太顺利,因为谈判代表一定会坚持贯彻特朗普的意图。“首先美国是强势(过来)的,而中国轻易妥协的可能性也不大。”
此次来华的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团不仅要解决贸易逆差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问题,更要在所谓强制技术转让以及政府补贴给美国公司造成不平等竞争环境方面迫使中国政府做出让步。
刘馨泽根据他两次参加301听证会的经验表示,美国最反对的就是中国政府的补贴,这也是中美主要分歧点。美国的目的首先是要通过报复措施来扭转贸易逆差的问题,以达到谈判的目的,接下来便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和实现方式进行遏制。
对于此次谈判,分析人士认为容易达成妥协的领域是中国一些发展较为成熟领域的关税和市场准入。比如汽车进口关税,中国已经明确表示将进口汽车关税由25%下调至10%;汽车行业的外资持股比例将在五年内取消全部限制。而且,中国政府将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内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在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脚步。
“大家可能都在试探底牌,比如究竟市场准入以及技术转让这一块中国开多大口子?”刘馨泽分析,但他认为中国不会就核心利益进行谈判。
谈判中,双方仍然无法弥合的分歧在于知识产权保护和中国的国有资本行为方式上。
硅谷的知识产权律师、Greenfield Draa& Harrington合伙人波尔(David Bohrer)认为,即使美方的要求得到中方回应,双方也无法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美方试图使中国同意不将技术转让作为美国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一个条件,但“这不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个问题上取得进展,还会催生其他补贴、政策法规和准入壁垒”。
中国政府一直都坚持反对以政治方式干预商业行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认为,中国公司去美国收购技术,然后把技术用在中国,是你情我愿的理性市场行为,并没有哪一条国际法或美国国内法律反对这样的行为。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研究员徐程锦对《财经》记者分析,这种趋势意味着中国在扩大开放的方针下,需解决如何给外商创立好的营商环境。“如果强制技术转让,有可能一时得到一些技术,但它带来的整个体系上的损失,其实是弊大于利。”
去年,美国财长姆努钦曾表示,希望在一系列贸易问题得到解决之后,重启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
“如果双方能够坚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道路,避免走到施加惩罚性关税或其他制裁措施的地步,就是‘积极的结果’。”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在此次北京会谈期间如此表示。
(实习生王文杨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