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过关,抢市场先机胜过提药价_环境与科技_《财经》杂志_杂志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个股查询:
 

仿制药过关,抢市场先机胜过提药价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8-06-04 20:31:42
字号:
‍2018年是药品升级关键年,一致性评价审批大限在年底关闸。即使优惠政策尚未落地,药企们为保核心产品,又欲抢占市场先机,只有与时间赛跑

《财经》记者 辛颖/文 王小/编辑

2018年是药品升级关键年。

按计划,全国289个品种口服固体制剂,涉及17740个批准文号应在年底完成一致性评价,未完成者将被注销文号。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就是要求仿制药在质量与药效上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

5月22日,国家药监局公布阿托伐他汀钙片等12个品规通过一致性评价,这距离上一批名单公布间隔仅一个月。

此次针对已上市的仿制药,按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截至目前,共有44个品规通过。但在已经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中,仅有10个品种(12个品规)在289目录内,整体进度只达3%。

除了“大限”压力,药企还希望率先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后能得到政策倾斜。4月初,国务院发文提出,要促进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仿制药和原研药平等竞争。通过医保配套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医疗机构使用仿制药。

不过,市场还是会做出自己的选择。4月26日,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称“佛山人社局”)在对《佛山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佛山药品采购方案》)的反馈意见采纳说明中,明确拒绝了深圳一家药企关于“医疗机构优先采购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的建议,理由是“应尊重医疗机构临床选择”。

佛山对仿制药“一视同仁”的冷静,让一些企业担心评价前期的大量投入,未必能建立预想中的优势。

面对市场中存在大量低效、甚至无效国产仿制药的情况,通过一致性评价进行药品提效,是药企必经的一门补考。能否赶在审批“闸门”关闭前,保存核心竞争力,则是近在眼前的“考卷”。

力保核心产品

“一致性评价的核心技术人员薪资比去年至少涨了50%。”一位北京制药企业质量总监告诉《财经》记者,“水涨船高,今年实验室招应届毕业生的成本在去年都可以招一个有两三年工作经验的人了。”不过,人才紧缺、成本增加都远不如“抢时间”带来的焦虑。

一是要抢在国家审批“关门”之前,二是要抢在竞争对手之前。

2016年国务院发文要求,自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的相同品种在三年内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在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未超过3家的,优先采购和使用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

企业往往将销量大、利润高的单品先启动试验,一方面要保住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观望“关门”节点,做好舍弃尾部品种的准备。

一致性评价过程有两大环节——在实验室完成制剂体外溶出,在临床完成生物等效性试验(BE试验)。

“制剂体外溶出实验最短也要六个月,花费需二三十万元,绝大部分费用都花在关键的BE试验,”上述北京药企质量总监称,一个品种做一轮实验的价格在500万-1000万元,且一直在涨。试验时间虽然只需要两三个月,但现在临床试验排队等候要三五个月。

临近2018年底大限,排队紧张空前,规模大、信誉好的临床试验基地更是如此。面对激增的企业申请,临床试验机构数量也从2016年初的478家增至822家。

上述北京药企质量总监分析,企业优先申请审批的都是旗下的大品种,一致性评价费用虽然高,但相比于这类品种的收益而言还不至于承受不起。

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竞争力此时尤为明显。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指出,从目前一致性评价的进展来看,BE试验走在前列的主要为石药集团、上海医药、联邦制药等具备充裕资金和雄厚研发实力的大型医药企业。

除了要经历高成本投入和反复焦虑,企业前方也有“胡萝卜”在等待。

为鼓励企业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四川、甘肃、北京多地直接进行资金补贴。3月,浙江省明确对在全国前三位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生产企业,按每个品种给予一次性奖补300万元。安徽省亳州市的补贴金额更是高达600万元。

更诱人的是,成为同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前三甲后的采购优势。

抢占市场先机

浙江、江苏、上海、陕西、宁夏、青海、湖北、山西、辽宁、内蒙古等10余省市陆续公布了针对性的特别采购政策。

鼓励政策大体包括三个方向,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可以直接在采购平台挂网、备案采购,不必参加招标过程;医疗机构要将其纳入与原研药可相互替代药品目录,优先采购和使用;与原研药品同等对待,不得区分质量层次等。

因此,当《佛山药品采购方案》在3月发布时并未涉及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的内容,并拒绝机关建议时,就显得格外惹眼。佛山市人社局有关人士对《财经》记者介绍,在3月发布后调整过几次新的版本,但是这些新版本均未公布。

药企对优先采购内容敏感,主要关系到两点,市场准入和药品定价。

新华制药副总经理窦学杰告诉《财经》记者,目前看,虽然有国家支持通过一致性评价后药品直接挂网采购,但是大部分省份的优惠政策都没有落实到位,采购优势暂时没有实际效果。

各地已经给出的绿灯政策,在药品定价方面尚未体现。

如山西要求企业承诺,该产品在山西省销售价格不高于其他省份。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规定,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议价结果一般不得高于原研药或参比制剂价格的70%等。

“药价的控制会更严格,因为确实还有不合理空间可以挤水分。”中国医药企业协会会长郭云沛向《财经》记者指出。

相对于药价,企业更在乎市场准入优势。上述北京药企质量总监也坦言,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如果产品“低价”能够获得更多的采购青睐,企业也觉得有价值。

从目前公开信息看,还没有哪个地方给出能够实质影响医院采购的政策,因而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的竞争优势并不突出。

“为了提高药品质量,努力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值得鼓励。但是在招标采购中给予直接的政策倾斜,对仍在评价进程中的药企,多少欠缺公平。”原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对《财经》记者指出,鼓励政策方向也需要正确的方式。

“差生做惯了,一次考试就想得到好学生待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财经》记者指出,优等生确实应鼓励,但医疗机构在临床使用中接受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也需要一个过程。

优惠政策落实并不容易,需要省级招标平台、政府层面、医院采购、医保支付等的多维度配合,在新成立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全面运转后,是否能够理顺这些仍需时日。

“关闸”大限会缓期执行吗?

悬而未决的不仅是企业心心念念的“胡萝卜”,还有身后生死攸关的“闸”。

2018年,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收获颇丰,但对更多的药品批文来说,剩下只有七个月,仅容许企业一次通过。

“一旦BE试验失败,就要重新调整和完善制剂处方与工艺。”上述资深业内人士介绍。

这就涉及制剂工艺。制剂工艺中隐藏着技术诀窍,是仿制药的核心技术,仿制药企业很难摸清。原研药在申报专利时,研发企业需要公布有效成分的分子式,但制剂工艺是保密的。仿制药厂要通过逆向工程,从处方组成和给药途径,一步步倒推人家的生产工艺,来打通仿制药的生产工艺。如果达不到原研药的工艺,就有可能导致疗效上的差异。

多位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想要在年底完成“289个品种口服固体制剂”目标太难,因此今年底就采取“一刀切”惩罚性措施的可能性比较小。

参比制剂的选择也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关键一环。“从制定这一目标起的三年中,由于最初否定了地产化原研药可作为参比制剂,项目走了两年弯路。”上述资深业内人士指出问题在于,企业从世界各地合法购买三批“原产国原研药”耗费了巨大的时间和财力。

2017年出现了国内43家生产阿奇霉素的药企选错参比制剂,原国家食药总局公布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后,企业发现不同,导致一片慌乱,过去的工作都要推倒重来。这不是孤例,而代价是“有一些选错参比制剂的可以通过申诉得到批准,有一些只能彻底重来。选错参比制剂在费用和时间上可是不小的成本”。 上述北京药企质量总监说。

直到2017年年底,原国家食药总局作出调整,在中国生产的原研药可以申请成为参比制剂。

一些业内人士还是预判,一致性评价审批的大门在今年底不会关闭,应该还会根据整体审批情况予以宽限,因为这涉及保障国民的药品基本需求。

未来,药品分类管理、医保支付标准定价等多项政策的落实,都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息息相关,因而推进也刻不容缓。就目前看,即使289个品种在年底前能全部完成,也还不足2017版国家医保目录上化学药的四分之一。

(本刊记者贺涛对此文亦有贡献)

【作者:辛颖】 

编辑推荐

  • 宏观
  • 金融
  • 产经
  • 地产
  • 政经
  • 评论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