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等三券商“两融案”平反始末_资本与金融_《财经》杂志_杂志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个股查询:
 

中信等三券商“两融案”平反始末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8-11-23 16:36:51
字号:
历时三年终于结案,对于当年被查的券商及其相关人员而言,其间所遭遇的重创,并非一份结案书可以抹平。“历史功过无法评论,能过去就是最好的。监管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一位接近中信证券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文/本刊记者 杨秀红 陆玲  编辑/陆玲

来自中国证监会的一封结案书,公布了有关2015年“股灾”的一个真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没有违法违规。

2018年11月5日晚,券商龙头中信证券(600030.SH)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结案通知书,证监会认为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违法事实不成立,决定给予结案。同日,海通证券(600837.SH)和国信证券(002736.SZ)也发布了类似公告。三年前轰动市场的融资融券违法违规案,如今水落石出,市场人士亦为之感慨。

“监管部门一度考虑与被查三家券商达成行政和解,内部处理,但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和解最终未能达成。”一位知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2015年“股灾”期间,因被监管部门认定涉嫌融资融券违规,中信证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经过近两年调查,2017年5月,证监会下发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称中信证券涉嫌为境外机构司度(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司度贸易)提供的两融业务涉嫌违法,并拟决定对中信证券处以3.08亿元的罚款。

与中信证券类似,海通证券和国信证券同期也因两融业务涉嫌违规被查,其中,海通拟被罚255万元,国信证券拟被罚1.04亿元。

但监管部门针对上述三家券商的调查并未就此结案。《财经》记者获悉,自2017年5月至今,有关部门再次详细核查了各种证据,最终做出了融资融券业务违法事实不成立的结论,并予以结案,等于回应了几年来围绕中信等券商的各种指责。

历时三年终于结案,对于当年被查的券商及其相关人员而言,其间所遭遇的重创,并非一份结案书可以抹平。一位在过去三年里因此案而被免职的前券商人士表示,清者自清,监管部门最终尊重了事实和证据,没有欲加之罪,但他已告别证券业,不再涉足市场。

就两融案结案,《财经》记者分别联系了监管部门及中信证券等三家券商相关部门。截至11月9日发稿时,监管部门、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未予以更多回复,国信证券有关部门回复称,一切以公告为准。

2015年股灾后,国内证券业遭遇强震,以中信证券为首的多家券商遭遇核查,多名高管被有关部门带走。截至当年12月中旬,有媒体统计,在股灾之后,当年至少有21名券商高管被查,配合调查者上百人。随后,中信证券高层大部分被免职或离职;同年10月,国信证券总裁陈鸿桥在家自缢身亡,上述券商亦遭受市场人士多方面的谴责,声誉和业务多重受损。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2018年11月5日晚看到结案公告,一位已离职的证券高管引用明代诗人杨慎的《临江仙》以示感慨。“历史功过无法评论,能过去就是最好的。安稳最好,监管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另一位接近中信证券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目前,监管部门未披露上述调查案的更多情况。在市场观察人士看来,三年前轰动市场的券商涉嫌违法违规案,其缘起、调查和结案,值得进一步总结。特别是在中国金融市场日益开放的情况下,监管如何做到依法合规、审慎适度和公平透明,需要不断改进提高。

11月6日-9日,三家券商两融案平反后,其股价未见明显反弹,除国信证券略有上涨外,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股价均随大盘回落而回调。

三券商终获平反

11月5日晚间,中信证券等三大券商均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结案通知书,证监会认为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违法事实不成立。该案至此结案,三家券商也终获平反。

“该案能反转,一方面是大环境变了,特别是受贸易战的影响,高层对资本市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证监会当时的处罚应当存在某些漏洞。”亲历两融案的知情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

中信证券等三大券商被调查,源自2015年股灾期间为境外公司司度贸易提供融资融券业务。

在2015年上半年那一轮股市上涨中,融资融券业务被更多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所广泛使用,券商提供的融资业务和新出现的各种场外配资业务加大了市场的杠杆,被认为是推动股市上涨的一大因素。

随着2015年6月之后的股市持续下跌,A股市场出现“股灾”,相关调查亦因此展开。随即,中信证券等三家券商被怀疑协助司度贸易通过涉嫌违法违规的融资融券业务,做空A股获利,随后中信证券多名高管被带走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联创于2010年出资100万美元投资司度贸易,占20%股权。中信金石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祁曙光曾任司度创始股东中信联创总经理,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任董事长。

针对前述调查,2017年5月24日,中信证券公告,称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称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开展过程中,与司度的相关业务或涉嫌违反相关规定,证监会拟决定没收中信证券违法所得约6165.58万元,并处约3.08亿元的顶格罚款。

与中信证券类似,海通证券和国信证券同期因两融业务被查,2017年5月也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证监会拟对两家公司进行顶格处罚,其被罚缘由均是融资融券涉嫌违规。

当时发出的处罚事先告知书称,中信证券是因为在司度从事证券交易时间连续计算不足半年的情况下,为司度提供融资融券服务。同时被罚的国信期货则是因为客户高频交易系统直接接入国信证券柜台系统下单,未能有效履行资产管理人的职责。

“这一处罚书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存在法律上的瑕疵。”前述知情人士称。

该人士进一步解释称,在跟司度的合作中,当时证监会给了三家券商一点特权,允许其可以同时在三个地方开账户。而后来证监会的处罚理由是,三家券商未与客户签订合同,实际上是合同没有涵盖住所有的交易行为,就因为这一技术细节。

根据处罚事先告知书,海通证券拟被罚款255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50.97万元;国信证券拟被证监会罚款1.04亿元,并没收违法所得2088.67万元。三者合计被罚金额约为5亿元。

对于处罚金额,该知情人士也表示:以前这类处罚都是比较轻的,但这次因为种种特殊原因处罚比较重。按照这条处罚,这三家券商的信用等级将下调,这对于三家券商影响是很致命的,意味着很多业务以后没法开展。而这项重罚,也是后期证监会和三家券商未达成和解的主要原因。

证监会每年会发布一次证券公司分类结果。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证券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五大类11个级别。A、B、C三大类中各级别公司均为正常经营公司,其类别、级别的划分反映公司在行业内风险管理能力及合规管理水平的相对水平。D类、E类公司分别为潜在风险可能超过公司可承受范围及被依法采取风险处置措施的公司。

《财经》记者查询了2015年-2018年的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发现,2015年,中信证券等前述三家券商的级别均为AA级。2015年下半年三家券商被调查其2016年评级也被调低,2016年三家券商均被降级到BBB级。

“这三家券商只是给司度提供便利的经纪服务,既然最终没有对司度进行处罚,那么处罚三家券商的理由就没有那么充分。”前述知情人士透露,之前证监会一度考虑与三家券商达成和解,而三家券商提出的条件是要将公司信用等级恢复过来,而按照证监会相关的法律法规,又没有合适的原由将之恢复,所以最终才有了目前的这个“平反”结案书。

业内人士称,证监会对于涉嫌违规的立案调查,从调查到结案需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为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第二步为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在此期间需要经历陈述、申辩和听证的过程;第三步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至此结案。

按照上述步骤,这三家券商实际上并未收到最终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这意味着,因所涉两融违规事项并不成立,三家券商2017年5月收到的5亿元罚单并未上缴。

被查者物是人非

2015年夏天的那场股灾,随着大盘持续下跌,投资者和监管层纷纷查找原因。很快,一种市场传闻随着监管部门采取行动而被普遍相信,某些中外投资机构涉嫌勾结牟利,中信证券等券商被千夫所指,认为是操纵市场的罪魁祸首,相关调查立案后,这些券商随后付出了巨大代价。

2015年8月25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中信证券八人涉嫌违法从事证券交易活动已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其中包括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葛小波和刘威、中信证券权益投资部行政负责人许骏、证券金融业务线行政负责人房庆利、中信证券金融业务线的姚杰等。

一个月后,中信证券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总经理程博明、经纪业务发展与管理委员会运营管理部负责人于新利和信息技术中心汪锦岭等人,因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被公安机关依法要求接受调查。至此,中信证券先后已有11名高管被查或被拘。

此外,证监会原主席助理张育军、国信证券总裁陈鸿桥以及某海外投资机构中国区负责人等数十人,先后被要求配合调查。2015年10月23日,陈鸿桥在家中自杀身亡,并留下“请勿扰妻儿”的纸条,有关国信证券涉案调查一度陷入僵局。

2016年4月29日,据新华社消息,因涉嫌犯罪,青岛市公安机关已依法批准逮捕中信证券原总经理程博明、经纪业务发展委员会行政负责人刘军、权益投资部负责人许骏等人。

2015年11月17日,中信证券召开党委会,宣布了人事变动:中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常振明担任中信证券党委书记,中信集团总经理助理、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张佑君担任党委副书记,中信证券原党委书记王东明退休。彼时,王东明在内网发给全体员工信中称,这是公司20年来面临的最严峻考验。其后,王东明淡出市场,开始退休生活。

在2015年那场股灾后,中信证券遭受几近灭顶之灾,随后经历一场高管大换血。据《财经》记者了解,当年被带走调查的人中,除极个别人因查无实据而回到中信体系官复原职,大部分被调查的高管事后重获自由,亦相继离开中信证券,以新的身份继续从事金融业工作。其中,中信证券金融市场管理委员会原主任刘威,已经加盟华兴资本,出任旗下华菁证券总经理。

《财经》记者近日了解到的最新消息显示,中信证券被判刑的三名高管中,许骏在被关押一年多后,已于今年获释。

虽然中信证券高管遭遇大换血,但监管部门对于中信证券本身的态度亦有所明朗。2016年9月,股灾一年后,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赴中信证券调研并发表讲话,对该公司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把去年的曲折、失误转化为财富;二是要勇于担当,成为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三是要做行业的领头羊,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刘士余上任以来首次单独就一家证券公司进行调研,被中信证券内部解读为“翻开了新的一页”,但彼时,监管部门有关中信证券涉嫌融资融券业务违法违规的调查并未结束,因此刘士余的调研和表态一度被市场多重解读。

时隔三年,中信证券收到这份结案通知书,第一时间公告市场。但对于很多中信证券的人来说则五味杂陈。“物是人非,让一切都随风去吧。”一位曾经亲历历史的中信证券离职人士慨叹。“勇于纠正错误是大智慧大勇气,但还是先少犯点错误好。”曾牵涉其中的一位中信证券离职高管告诉《财经》记者。

“平反这件事,本身就是罕见之事。”一位熟悉资本市场的律师对《财经》记者表示,根据以往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案件来看,能够平反的几乎是凤毛麟角。

反思股灾始末

虽已时隔三年有余,但2015年的那场股灾仍让很多人记忆犹新。中信证券等三家券商“两融案”的平反,令市场再度反思。

彼时,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A股市场经历了一场急速过山车行情。2014年8月到2015年6月间,上证指数上涨幅度超过150%,创业板指数上涨超过200%,剔除银行、石油石化等行业股票,A股整体估值水平为51倍,创业板为142倍。而在当年的端午节后,股市急跌,其最典型的表现是,沪指从当年6月12日的最高点5178点快速下跌至8月26日的阶段低点2850点,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最高跌幅达到45%,股票市场出现了流动性危机。

关于这场股灾的成因,市场众说纷纭。比较权威的解读来自于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领衔完成的《中国A股市场异常波动报告》。

2015年11月9日,吴晓灵在“财经年会2016”上表示,深究造成股灾的原因,主要有六点,包括杠杆交易过度,监管不完善;多空机制不均衡,失去市场自我平衡能力;媒体助推牛市思维,没发挥应有作用等。

“2015年有一些人因为股灾背锅。”上海一位知名私募人士表示,“中信证券等几家券商则是正好赶在那个时点上了。”

尤其当时一些媒体对牛市的鼓吹,是令股市奔向狂热的因素之一。2015年4月,沪指连创反弹新高之际,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发布了多篇力挺牛市的文章。新华社当月连发七文,包括“中国经济需要牛市”“A股或许才到半山腰”等文章。

而传播最为广泛的当属人民网所发的一篇文章“4000点才是牛市开端”。

2015年3月30日,人民日报一天发两文:“A股不惧经济下行压力,牛市含金量提高?”、“A股已处牛市中,把握牛市‘红利’”。4月1日,人民日报再发表文章:“股市震荡不改‘慢牛’趋势”。5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权威访谈”文章《五问中国经济》,神秘的“权威人士”称:“特别是要打通投融资渠道,挖掘民间资金潜力,让更多储蓄转化为投资。”

吴晓灵表示,由于缺乏有效的舆情分析监测和反馈机制,未能正确引导舆论,使得牛市思维进一步放大。而媒体未在舆论监督和市场净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于股灾的反思,有市场人士认为,在利用资本市场振兴实体经济这件事情上,政府是有意愿的,逐步引导形成一种强烈的牛市一致性预期,但转型和改革都会遇到不可避免的阻力,难以一蹴而就,再加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很容易造成高预期后的失落。

针对股灾中的教训,彼时,吴晓灵建议,首先加快证券法修改,为资本市场发展奠定法治基础;第二,应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监测和危机应对机制;第三,正确运用创新金融工具,完善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建设;第四,积极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度改革,恢复新股发行;第五,建立舆情分析监测反馈机制,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最后,应将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

2018年10月19日,距离2015年股灾三年多后,A股市场已经再度创下股灾以来的新低——2449点。此轮下跌的导火索来自大批股票质押爆仓,政府新一轮的救市行动也随之开启。目前沪指在2600点附近徘徊。

在2015年股灾中受到波及的机构及个人,一时间可能难以恢复元气。

按照资产规模、市值和业务量等数据对比,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已经跻身全球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前列,是最被看好的来自新兴市场的国际化金融投资服务机构,在内部,中信证券亦以高盛作为对标公司和超越对象。因其北京总部位于东三环外麦子店,业界一度戏称中信证券为“麦子店高盛”,言下之意,这是中国最有可能挑战国际大投行的本土证券和投资机构。

经历2015年股灾之后一系列调查和整顿,中信证券的总体规模和业绩在国内同行中仍保持领先,但在全球同行中的排名已不如前。

“‘麦子店高盛’当初的成长势头,可惜了!”2018年11月5日晚,看到中信证券公告的第一时间,一位金融界人士向朋友感叹。

多位市场人士亦表示,随着三年前被查问题的结案,以及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和改革,包括中信证券在内的内地投资机构,或将卸下历史包袱,更轻松地参与新的竞争与发展。

相关人士认为,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资本市场,是监管部门、上市公司、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共同责任。在涉及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时,既要有高度敏感,亦要本着疑罪从无的法律原则,不放过真正扰乱市场的违法违规者,同时避免有限监管资源的浪费。

【作者:杨秀红 陆玲】 (编辑:suyue)
关键字: 中信 始末 券商

编辑推荐

  • 宏观
  • 金融
  • 产经
  • 地产
  • 政经
  • 评论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