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降蕴彰 王延春 编辑/王延春
日本纤维中融入铂的新材料的服装,俄罗斯的黑鱼子酱,巴西甘蔗酒、坚果,新西兰的牧场鲜奶,阿根廷的红酒,澳大利亚的低升糖钢切燕麦……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食品和农产品展馆里,来自各国的美酒佳肴不断挑动着客商的味蕾。
11月5日-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在上海举办。一连几天,通往“四叶草”的天桥上总是拥挤着各种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参展商、采购商。“四叶草”型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容纳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600多家企业,国际新产品和新技术在这里汇集。智能及高端装备、汽车、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消费电子及家电、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大量服务贸易类企业也奔波在各类对接会上。“对接一个接一个,大厅里人声鼎沸,我们交流基本靠吼。”澳大利亚一位参展商说。
澳大利亚食品出口企业——牧乐民创始人Peter Kaylock先生亲临上海进博会食品展区助阵,他希望中国消费者能了解低升糖食品的时尚风潮。“牧乐民食品是生产健康食品的一家企业。牧乐民钢切燕麦粒已经通过了低升糖认证,在澳大利亚被糖尿病医疗官方作为推荐主食介绍给糖尿病群体。这两天,已经有几家在中国销售渠道广泛的采购商、代理商、进口商与我们洽谈对接了。”这几天,Peter很忙,从早到晚一直与不同的客户交流。他说,我希望进一步在中国提升我们的品牌知名度,让中国消费者明白我们品牌的历史、发展过程、做生意的理念。只有这样,在中国这个全球竞争最强的土地上,牧乐民食品才不会被埋没在成千上万种世界品牌当中。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5日在进博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将顺应国内消费升级趋势,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强,培育中高端消费新增长点,持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两次强调,中国有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并指出,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首届进博会再次释放出信号:中国经济正从出口拉动型向内需驱动型经济转变。中国正在扩大国际合作范围,实现新一轮更深广的开放。
这次进博会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来中国参会,他们主要看中的是中国有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电信、金融等,几乎每个领域都有巨大的潜在购买力。
多位专家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中国将有40万亿美元的消费大市场,随着中国消费需求、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如何激活消费市场的潜力尤为关键。
今年以来,连续降低进口关税、举办进口博览会、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进口增长的速度增加。种种迹象表明,决策层正在进行一次主动调整,中国已从过去单纯强调出口,演变为进出口并重、主动扩大进口。
“伴随着中国人均GDP超过8800美元,居民对消费品质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对先进医疗药品、教育产品、高端生活用品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加,加大进口可补充居民多样化的需求。”京东金融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告诉《财经》记者。
消费有待挖潜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中国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变小,影响力微乎其微。加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消费与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就存在一定程度的“此消彼长”。
2007年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存度接近70%,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开始由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拉动型转变。
2009年,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经济发展,随后几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迅速攀升。2011年至2016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数据依次是61.8%、67.5%、73.2%、77.8%、80.5%、80.2%。2017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为63.1684万亿元,GDP总量超82.71万亿元,核算下来,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为76.4%。与前两年相比,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仍然在增长。不难看出,中国主要靠投资来拉动经济,GDP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度偏高。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主要通过国企、地方政府、房地产三方面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家庭部门的债务都大幅攀升。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表示,2008年至2017年,中国每年全社会的债务增速没变,基本在20%左右,但是每年的收入增速却降到10%左右,债务增速超过收入增速,中国全社会的债务率持续上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上半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全社会的债务率规模已经由2008年的128%上升到了2017年的242%。
日本一桥大学教授伍晓鹰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在于边际资本产出率下降,资本产出比上升,投资效率越来越低,这样势必导致“风险铁三角”。所谓“风险铁三角”,即生产率不断下降、负债率不断上升、宏观经济政策的空间明显收缩。
因此,近年来消费被视为中国经济的未来担当。2013年-2016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5%,高出投资贡献率8.5个百分点。然而这种提升并不意味着中国居民消费内生动力的增强,只是表明投资增速相对消费增速下降得更快。
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告诉《财经》记者,当经济增长趋缓或下行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往往比较高,这与短期经济波动因素息息相关,比如,1999年中国经济增速处于谷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曾上升至90%左右。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由投资拉动经济转换到消费拉动经济,这样既能够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又能够抵御外部不确定性。
伍戈等专家认为,消费增速变化通常比投资更为稳定,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期,消费增速下降的幅度会小于投资。此时,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会明显上升。现阶段消费还很难支撑起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大盘”。
实际上,中国扩大消费、激活内需还面临不少障碍,比如,进口综合关税税率有待下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家庭债务对消费形成挤出效应、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有效供给不足等仍是制约消费增长的梗阻。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对中国家庭债务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做过调查研究。他认为,中国家庭举债过度已经开始侵蚀消费能力。2017年中国家庭新增8万亿元的债务,如果按照5%的贷款利率,就相当于新增了4000亿元的贷款利息,全国居民一年的总收入大约是40多万亿元左右,这意味着,现在中国家庭部门1%的收入已经被贷款利息占用了。
衡量居民消费增速有一个重要指标,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简称“社零增速”)。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宁磊告诉《财经》记者,从2011年开始,中国社零增速已经连续七年下滑, 2011年中国社零同比增速20%,2017年下降至10.2%。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1月-9月,中国社零同比增速9.3%。他认为,中国社零增速一降再降,背后主要原因是家庭债务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增大。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这是2001年以后的首次低增速(仅高于2016年8.4%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经济学上,由于居民收入下滑导致的消费下降通常被称之为“收入效应”。
沈建光告诉《财经》记者,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整体面临下行压力,需求疲软,伴随着收入增速下滑,消费增速整体上保持低位。
基于上述分析,专家建议,扩大进口、促消费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政策层面需要通盘考虑,提升进口尚需政策组合拳。
释放消费力
伴随着中国人均GDP超过8800美元,居民对消费品质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对先进医疗药品、教育产品、高端生活用品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加,加大进口补充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已提上日程。
近日,国务院接连出台《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相关促消费改革的文件。“扩大内需、挖掘消费潜力”的各类政策重点,一方面在于促进需求释放;另一方面则强调供给端“补短板”。从两端突破消费瓶颈的约束。
财政部部长刘昆也公开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深入研究论证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方案等政策,增加居民收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正在通过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实行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的政策,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壮大中国消费新增长点。
降税、扩进口仍有空间。5月以来中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降低进口关税税率的政策,涉及食品、音响、家电、服装、医药、汽车等多个门类。但政策落地后,整体进口水平变化不大。7月、8月、9月中国进口金额分别同比增长22.6%、19.8%、19.1%,较为平稳。
在沈建光看来,今年以来相关产品降低关税却并未带来相应进口提升,主要与以下两方面有关,一方面,受到大环境影响,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整体面临下行压力,需求疲软,伴随着收入增速下滑,消费增速整体上保持低位。另一方面,进口关税只是进口商品附加成本的一部分,购买进口商品还需承担增值税,少数商品还需缴纳消费税,如乘用车消费税依据汽车排量不同税率从1%到40%不等,高档化妆品的消费税税率为15%。
因此沈建光等专家建议,切实推动减税,除了降低进口关税以外,还需关注增值税、进口商品消费税等税种的进口综合税负,结合当前扩大进口的策略,对进口综合税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另外,加大服务业开放,特别是扩大教育、医疗、服务业的开放力度更加符合中国消费升级后的需求。这次进博会上,专门设立了服务业展区,期待国外的教育、医疗等服务机构能与中国企业合作。
澳大利亚从事酒店管理和餐厅教学的一家企业LECULINAIRE参加了进博会,希望明年开始能与中国的酒店和餐饮企业合作培训人才,目前已经有一些中国服务业企业和该公司合作,计划将服务业的人才送到澳洲培训。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中,特别是以消费驱动增长的经济体,服务业占其GDP的比重高达80%左右,服务业的就业占比更是高达82.5%。因此,要扩大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就需要通过市场化的努力,扩大服务贸易。目前,中国正在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如金融业对外商股比的限制正在进一步放宽,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社会投资、外商投资进入的积极性已有所提高。
下一步应该加快消除服务业仍被行政力量垄断的情况,为服务业开放营造良好环境。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秘书长陈伟对《财经》记者表示,充分利用首届进口博览会的契机,以市场化运行的方式,加大服务贸易的进口。特别是扩大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服务贸易进口,通过扩大进口的方式,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成功管理模式和人才,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水平。
由此,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创造多结构消费,将成为一下步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
(澳联社记者吕世琦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