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妇吟秀才_《财经》随笔_财经专栏_《财经》杂志_杂志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个股查询:
 

秦妇吟秀才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7-08-21 15:14:09 我要评论(0
字号:

文/景凯旋

《秦妇吟》体现了古代士人的写实传统与社会关怀,结构宏大,语言精工,丝毫不逊于《长恨歌》与《圆圆曲》。可以说,仅凭这首诗,韦庄也可称得上唐代诗坛的大家了

晚唐诗人中,韦庄是一个诗词兼长的诗人。如他的《章台夜思》:“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以琴声起兴,若风雨夜来,孤灯残月,怅然无际。前人评此诗一二句“起得有情,接得有力”,三四句则有“盛唐气格”。

所谓盛唐气格,就是富于想象的寥廓意境,但这样的风格在韦庄诗集中并不多见。韦庄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父母早亡,家境寒微。他从小才敏过人,却身逢乱世,屡试不中,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60方登进士第。唐谚有“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的说法,到了晚唐,所有举子都挤在这条窄路上,不少诗人甚至六七十岁方考中进士。晚唐诗大多视野浅狭,与此不无关系。

此时的唐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进士及第的意义已远不及前人。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宦官发动宫廷政变,囚禁昭宗,改立太子,军阀朱温借机挟持昭宗,诛杀宦官与朝臣。中唐以来长期存在的蕃镇割据、宦官专权与朝臣党争,最终以藩镇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韦庄在目睹宦官囚禁昭宗后,深感国事无望,遂入西川节度使王建幕下,并在唐王朝覆灭后劝王建称帝,当了前蜀的宰相。

韦庄最为人称道的诗是《台城》。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军队攻陷长安,韦庄于中和二年(882年)春从长安逃往洛阳,西登太行,北抵长城,南下扬州、金陵,又经苏州、湖州赴浙东,然后返回卜居地衢州。今存韦庄诗大多作于乱离之后,此诗即作于韦庄在金陵逗留期间,诗云:“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以自然的永恒反衬人事的短暂,有一种强烈的虚幻感。

刘禹锡也有一首《台城》诗:“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怀古诗常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这实际上反映了古代人的退化史观,未来是无从知道的,只能通过历史来把握现在。与刘禹锡诗相比,韦庄诗少了些反思,多了些空无,表现出繁华梦尽的时代情绪。明代的胡震亨评论其诗“出之太易,义乏闳深”,正是道出他诗歌浅显颓唐的特点。

不过,若是前人读到韦庄的《秦妇吟》,他们的评价可能就会大不同了。据《北梦琐言》记载,韦庄在长安应举,遇上黄巢军队攻占长安,遂写下《秦妇吟》一诗,在当时广为流传,时人称之为“秦妇吟秀才”。但是,由于诗中有“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这两句,引起公卿贵族不满,使得他晚年讳言此诗,并垂戒子孙,禁其传布。

看来韦庄讳言《秦妇吟》是真实的,其弟韦蔼编《浣花集》时确实未将此诗收入,遂使此诗在历史上消失了1000余年。直到上世纪初,人们才在敦煌藏经洞发现了《秦妇吟》的完整抄本,此诗为七言歌行,共238句,1666字,为唐代第一长诗。诗中描写一普通女子身陷长安,目睹了城中“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的惨状。

后来秦妇独自从长安逃往洛阳,一路上昼伏夜行,满目人烟荒芜,瘟疫流行。路上遇一逃难老翁,向她哭诉:“自从洛下屯师旅,日夜巡兵入村坞……入门下马若旋风,罄室倾囊如卷土。家财既尽骨肉离,今日垂年一身苦。”诗歌描写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而韦庄本人则成为了这场灾难的目击者。无论诗中的秦妇是出于虚构还是实事,应当都是韦庄的耳闻目见,令人想到杜甫描写安史之乱的叙事诗。

陈寅恪先生曾通过考证正史指出,韦庄逃往洛阳的时间在中和二年(882年),其时官军杨复光部驻扎渭北,正是秦妇的逃亡路线,她所耳闻目睹的官军烧杀抢掠,显然是杨复光的军队所为,而杨复光的手下大将之一就是王建。至此真相大白,韦庄晚年讳言《秦妇吟》,并非由于“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的诗句,而是由于无意中暴露了前蜀开国皇帝及其元勋的残暴历史。

《秦妇吟》体现了古代士人的写实传统与社会关怀,结构宏大,语言精工,丝毫不逊于《长恨歌》《圆圆曲》。可以说,仅凭这首诗,韦庄也可称得上唐代诗坛的大家了。

(作者为南京大学教授)

【作者:景凯旋】 (编辑:林辰)
关键字: 秦妇吟秀才

编辑推荐

  • 宏观
  • 金融
  • 产经
  • 地产
  • 政经
  • 评论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