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苹果iPhone6盛大发布。由于提前泄露了细节,发布会并没有太多出人意料的新意。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苹果新手机的销售,一部iPhone6的大陆水货价格炒到上万元人民币。
苹果公司凭借什么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推出划时代的iPhone,一路所向披靡?这值得中国企业思考和学习。当我们看到河南富士康公司将93吨首批iPhone6手机运往美国时,我们可曾想到,中国公司引以为豪的组装能力和生产能力,在iPhone产品利润的分配链中处于最低端?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研究员邢予青和迪特(Neal Detert)的研究,2010年,苹果公司从每一部iPhone中所得的价值收益占44%;其余的收益在其他公司间分配,而中国仅得到2%,也就是说,在一部价格为321美元的苹果iPhone中,分配到中国的收益仅为6.5美元。显然,苹果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产品设计和营销,来自于有效管理复杂的供应链和销售链,而将制造环节外包给发展中国家。
过去的3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变革的30年,中国经过长期努力业已成为制造业强国,而今后很可能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的“新常态”,提振国内消费、加快企业产业结构升级以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将成为新常态发展环境下的重要问题。
注重高价值环节的投资
典型的价值链“微笑曲线”简图来源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经济学家德克- 派拉特(Dirk Pilat)在国际会议上的一篇讲话。价值链包括多个经营环节,每个环节的高度大致体现该环节的价值创造能力,中间的制造环节创造出的价值能力最低,两端的环节则具有较高的价值创造能力。苹果iPhone的大部分价值创造,正好位于价值链的两端。
另一个例子是微软公司。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The Conference Board)高级顾问查理斯.霍顿(Charles Hulten)的研究表明,2006年,微软47%员工从事销售、营销和售后服务,40%员工从事产品研发,10%员工从事财务和管理,只有3%的员工在制造部门,也就是说微软有90%以上的员工在价值链两端的高价值环节。
价值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有些投入是经常性开支,有的则是形成资产。例如制造环节需要机器、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投资,这是为我们所熟悉的;但价值链两端创造的无形资产则是我们不太熟悉的,而且它们通常也不被计入资产负债表。以公司长期投入而形成的研发方面的无形资产为例,它虽然在财务报表上不作为资产列项, 但它对苹果和微软这样的公司而言却是最为重要的资产。苹果2013年在研发上投入45亿美元,微软在2014年投入114亿美元。Charles Hulten估算微软2006年累积的研发方面的无形资产是机器设备账面价值的12倍。
再以价值链右端的品牌为例,《经济学人》杂志2013年的文章《品牌的作用》中引用了三个品牌研究公司估算的品牌市场价值,品牌价值最高的5个公司是谷歌、苹果、IBM、微软和麦当劳。饶有意味的是,这三个研究对各个品牌的估值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就如该文章副标题所说:“品牌是很多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但它究竟值多少钱以及为什么值那么多钱则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在该文章中,微软的品牌价值估计在500亿至900亿美元之间,即使按最低估值500亿计算,也是数额巨大。当然,这个估值是市场价值,并不是经济学按投入估算资产价值的永续盘存法。按照经济学界通常使用的品牌折旧率和永续盘存法,根据财务报表上记录的投入,Charles Hulten粗略估算出微软在销售和营销方面的无形资产2006年达到了270亿美元。
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范围很广:员工、多条生产链、全公司范围的金融、法律和政府方面的事务等等。投入资金提高管理体系中各个职能部门的效能,投入资金用于员工的培训等都是无形资产投资。以麦当劳为例,员工培训是麦当劳经营之道的关键环节之一。麦当劳在其公司手册《加盟麦当劳》中要求新加盟的店主参加9个月的脱产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烹饪、清洁、会计、领导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和法律事务等等。如此系统、全面和密集的培训课程确保了麦当劳在世界各国的餐厅有效管理供应链、使用统一的店面设计、提供相似的食品。
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很多和非制造环节相关、或和企业日常管理相关的资产实际上就是无形资产:产品研发投入、销售和营销投入、客户群的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和管理能力的投资等。之所以称无形资产,是因为它们没有实体,不像机器、设备、厂房那样“有形”, 它们大多源自公司内部的经营,也因此没有一个参考的市场价格佐以参照定价。它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实际上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无形资产可以分为三类:软件数据、创新资产和经营能力。创新资产包括研究开发、矿产勘探、版权和许可证、金融创新和建筑和工程设计。经营能力包括品牌,在职培训和企业组织资本。这个分类来自美联储经济学家克拉德(Carol Corrado)、西切尔(Daniel Sichel)和查理斯.霍顿2005年的研究,该分类系统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利用世界上已有的无形资产数据来估算投资额。和价值链简图不同,这个分类还包括了企业组织资本。
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各国各有不同。比较美国和中国,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在价值链上的位置不同、经营和盈利模式不同,是和过去30年的投资模式分不开的。简而言之就是:美国企业注重无形资产投资,而中国企业注重机器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投资。
美国近年来的无形资产投资超过有形资产投资。美国公司近30年来在无形资产上的投资逐渐增加,而在机器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的投资逐渐减少。到1988年,无形资产投资开始超过有形资产投资,表明大量美国公司的经营模式已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2011年美国私有企业在无形资产上的投资达到GDP的11.6%,而在有形资产上的投资只占GDP的5.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3年的研究报告表明,除美国之外,其他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和日本为经济增长也大量投资于无形资产。
中国快速增加的投资类别是机器、设备和厂房等有形资产,符合中国强劲的制造业增长模式。但是如果目标是占取高价值环节,那么需要再投资相应的无形资产,例如品牌和产品开发能力。我们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努力,2011年无形资产投资达到GDP的9.5%,比2000年的5.2%高出4.3个百分点,但是其中的一多半是软件和建筑设计,很大程度上是机器设备投资和建筑投资的副产品。
在各种无形资产中,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差距最大的是经营能力,包括品牌、人员培训和企业组织结构。对比中国和美国的投资额,美国2011年在品牌上的投资相当于GDP的1.5个百分点,而中国只有0.4;美国在员工培训上的投资相当于GDP 的1.2个百分点,而中国只有0.3;美国在组织管理结构上的投资相当于GDP的2.7个百分点,而中国只有1.2。
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在非制造环节上无形资产投资的不足。2013年,针对企业首席执行官面临的挑战,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调查访问了139位中国企业的CEO。受访者认为,创新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其他两大挑战是人力资源和经营能力。针对2013年企业战胜竞争对手的决定因素,埃森哲与经济学人信息部对中国大陆53家企业的高管进行调查访问,大多数高管认为现阶段最重要的因素是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其次是低成本创新和低成本运营。他们预期未来几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将转为高价值创新、强有力的品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人员培训和知识产权。实现这样的转变,要求企业加大对有关领域无形资产的投资。
无形资产是重要增长推动力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宏观经济层面。无形资产在近年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欧洲和美国近来的一系列研究发现,无形资产是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劳动生产率是GDP除以全国总工作小时数,这里的GDP已经除去通货膨胀的影响)。2000年到2006年,无形资产对各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美国为30%;英国为26%;德国为25%;中国为17%。
一般而言,人均GDP高的国家更倾向于投资无形资产,而不是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可以用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投资比率来衡量一个国家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比率越大,说明一个国家更重视无形资产。各国人均GDP和投资比率呈正相关关系。美国的比率最高,为1.54,也就是说,无形资产投资是有形资产投资的1.54倍。比率高的国家还有英国、瑞典和法国等。中国的比率为0.2, 即中国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只相当于有形资产投资的20%。
从投资比率的角度而言,中国更像新兴市场国家,更重视机器、设备、厂房等方面的有形资产投资。这并不奇怪,因为今日中国已被誉为世界工厂、制造业大国,但是,如果中国要升级到价值链的高价值环节,就必然需要加大无形资产对有形资产的投资比率。
虽然这两类资产在各个国家的重要性各有不同,这两类资产内部的投资结构也会因国家因时间发生变化,并没有简单的投资组合公式可循,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即无形资产对中国企业转型、对中国将来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无形资产是现代企业的灵魂,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从低端走向高端,必须要重视无形资产,重视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因为我们所说的自主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体制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都无不与无形资产紧密相关。
作者为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高级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