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入农2.0

本文来源于 2014-12-08 11:27:12
分享到:
导语

为取得保护、增进农民利益与资本获利之间的平衡,资本与农业的结合仍处于演进过程。对于前者来说,不赚快钱、为农业提供新型价值与模式、谋求实现与农民之间利益的有机链接,将成为最低要求

文 《财经》记者 焦建 | 编辑

联想、阿里巴巴、京东、恒大、小米、中信、复星、方正随着各行各业里一个个原本与农业毫无瓜葛的明星级企业蜂拥入场,中国的农业领域内,正经历着一场 “城市全面包围农村”的资金挤入运动。

正如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为《财经》撰文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广义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已有30多年历史。但以阶段划分,资本对进入农业的态度从被动引导到看多涌入,则应以2005年为起点。到上述场景出现之时,形势已然发展了十年。

2004年时,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第一次出现约15亿美元的年度逆差。有分析小组在向相关部门提交的报告中指出,这一趋势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常态。从次年起,为满足中国日益迅猛增大的“胃口”,嗅觉敏锐的各类海外资本,已主要以财务投资形式开始布局中国农业。

2008年起,全球范围内爆发了粮价上涨风波。中国虽因市场相对紧闭、自给率高等因素未受到全面波及,但农业生产领域在此期间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体制性短板,则开始让传统农业投资领域外的国内各路敏感人士纷纷发力。

一方面,大量炒作型资本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蒜你狠”、“豆你玩”等词汇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界外产业型投资者的谋篇布局,在此期间亦开始破土萌芽。以联想为例,从2009年起,便在认真准备投资进入农业的相关事宜。

此起彼伏间,时间走到了2013年年中。此前囿于资金及技术缺乏等原因难觅突破的农业领域,开始成规模地迎来新一批试水者。这一态势延续至今,包括本组报道中所涉及的联想佳沃、阿里巴巴,以及今年初《财经》曾报道过的中信信托,应算是较有代表性的三个新进入者。

综合分析它们的入农路径,可以发现:历经十年各类资本在中国农业领域内的试水与淘洗,二者的结合模式,虽尚未完全脱离资本单纯以赚快钱为目的、鱼龙混杂且泥沙俱下的1.0版,但随着国内营商环境的改变及投资者的心态日趋成熟,相对较为有序的农业投资模式2.0版,已经进入破土建设阶段。

两个版本间的进化颇为显著。在新版本中,认真的参与者大多不再把农业看作是仅供试水的多元化发展领域,而是更看重其在自身未来发展战略中所可能起到的核心作用,即提供蓝海市场,以及在其他领域内已日益稀薄的利润空间。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在展望上市前景时,就曾将农业比喻为整个集团的“二级火箭”,对其定位是:待(联想控股)通过IT等“一级火箭”上市后,(农业)要成为主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如能找到合适的进入路径与发展模式,处理好资本与农民、土地合作等棘手的多重关系,农业应属于不会令这些新进入者们失望的朝阳产业领域之一。从食物供给角度看,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米和小麦的绝对产量正在不断下降。由于收入增加、饮食偏好变化等因素影响,中国人开始更多地消费水果、蔬菜、水产等价格较高的农产品。这种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城镇化速度的提升,令国内市场对经济类农产品需求迅速增长的同时,也能承担更高的价格水平。对农业投资者来说,假如能渗透进入以高效的方式种植及销售具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链条环节当中,将能够获得一个扎实稳定的盈利来源。

资本入农2.0版本的第二个特征,是试水者大多在原有领域已取得领先地位,在进军农业时,以往的积累能给其带来双重优势:其一,在跟地方政府、农民打交道时,可降低一部分谈判成本;其次,以往的经验可以帮助其有效地避免以往农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例如,联想在精细化生产、IT领域内的多年积累,以及阿里巴巴在网络销售领域内的平台优势,都可能会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的渠道与路径。概而言之,能够为农业发展带去新发展模式与解困路径,做大盈利盘子而非与民争利,是这一阶段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重要合理性之一。

除此之外,以今年开始规模性推进 “土地信托”的中信信托为例,资本入农2.0版本的第三个特征,是其已开始进入非生产性领域,谋求实现与农民利益的联结。在中信的案例中,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在坚持土地所有权及承包经营权不变前提下,将一定期限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给作为受托人的信托公司,由其按委托人的意愿为其利益或特定目的,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管理。在理想的状态中,这一新模式在理想状态中会给农民、地方政府、信托公司、土地承租方带来不同收益(详见《财经》2014年第5期“土地信托新局”相关报道)。

上述几个特征,能部分解析资本入农的动力来源及进入方式。但也应提及的是:在官方日益强调对农民利益进行保护、严控“圈地运动”并推出相应政策的前提下,新进入者是否能够找到与政策相容的入农渠道,也将成为其是否符合资本入农2.0版本的一个重要标准。

政策信号已非常明确: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家庭农场确定为农村下一步的主要经营主体; 今年5月初,农业部又颁布新规,将农业领域划分为“红、黄、蓝、绿”四大区域。其“将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对工商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加强规范引导”。

所谓“绿区”,是官方鼓励扶持工商资本进入的领域,承担部分公益性职能。特点是投入高、风险大,且回收慢;“蓝区”是国家引导工商资本进入的领域,市场化程度较高。特点是投入风险大,利润较高,回收较快;“黄区”是国家强化对工商资本监管的领域,涉及农民较多,属土地密集型产业。特点是投入具有长期性,比较效益偏低,回收周期长;“红区”则是国家限制工商资本进入的领域,具有高污染、高消耗的特点。

以处于“黄区”的土地为例,在农村生产单位及与之衔接的土地的重构过程中,官方对资本下乡掌握土地进行生产的态度相当保守。具体而言,当局认可了承包地通过流转向种植大户合并集中,但同时暗示了合并规模应限制在单一家庭以自有劳动力为主能独立运营的程度,并且希望流转最好发生在同一村集体内、或本地农户之间,至少是有农业背景和农民身份的人之间,而不希望发生在农民与大公司、大资本之间。

针对诸多现实条规,资本下乡的路径与模式正在积极摸索进化。以本组报道中所提及的联想为例,在保证最终产品品质的前提之下,它已在开始探索与农民、土地结合的多重灵活形式。除此之外,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阿里亦在投资构建基础网络,以市场化的方式,构建销售及物流新渠道。

新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商业模式、经营理念、组织才能等因素,假如无法在乡村组织内部萌发并提供的话,可能也需要以资本入农合作的形式由外部进行输入。不仅如此,参与建设海外农业生产基地及渠道,也正在逐渐成为国内有志涉农资本的新选择。

今年11月20日,在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对资本入农的最新原则性规定为:“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涉农企业重点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引导工商资本发展良种种苗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发展多种经营。支持农业企业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理分工、互利共赢。支持经济发达地区通过农业示范园区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出资、相互持股,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混合所有制经济。”

这些新规给资本入农预留了哪些腾挪空间,又将诞生什么新型合作路径?答案正在揭晓。

编辑:
关键字: 资本
分享到:

杂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