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能源近年来异军突起,成为风机领域的行业新贵。该公司大力提倡“能源互联网概念”,赚取了大量眼球,也招来了质疑。
近日在上海,《财经》记者与远景能源董事长兼CEO张雷进行了一次对话,张雷详细讲述了他的企业战略。
《财经》:有人认为,“能源互联网”是远景为上市讲的故事。
张雷:不是这样的。远景两年内不考虑上市。媒体和公众应少从上市角度来看远景的创新尝试,不要把这当成是炒作。为什么中国不能多一些有梦想、有理想的公司呢?
过去几年中,远景提出的低风速技术、智能风机和智慧风场理念,一度加速了行业的创新和变革。我想再过五年,大家回头看我们今天推广的能源互联网,就能明白它对能源市场理性繁荣的意义。
《财经》:中国风电行业一定程度上还处于野蛮生长阶段,这种情况下发布格林威治云平台的意义是什么?
张雷:新能源的航海时代刚开始。商船在大洋中穿越,不至于触礁和迷失方向,需要一个能够帮你管理风险的工具,格林威治云平台就是这么一个工具。
我是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来思考格林威治云平台存在的意义。一个伟大的产品背后必须有个伟大的理念。
《财经》:远景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放软件免费让用户使用?
张雷:我们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欧美购买智慧风场都是五年到十年的服务合同,且客户基数每年都在壮大。智慧风场软件在欧美利润足以支持软件的研发。但在中国,我们的软件不会采用收费模式。
我们的风机业务和软件业务都非常健康。现在远景没有融资需求。远景的利润来自设计,我们是技术型公司。远景对出货量排名没有兴趣,不争名次。我们的理念是服务理性的客户,让理性的客户更成功。对于不理性客户的不理性条款,我们会远离。
从某种程度上说,远景做很多事不是凭着精细的商业规划,而是凭着愿景,正如我们的名字一样。
《财经》:格林威治云平台今后会不会开源,也就是说让用户和联盟成员来共享远景的数据和标准?
张雷:我有一个最基本的逻辑:作为一个技术公司,我们希望行业理性繁荣;如果行业繁荣了,理性的技术公司一定会有收获。
我们不会同某些国外风电公司一样搞一些封闭的系统,垂直整合来满足自己的商业目的。远景希望通过发布共享和开源的平台,来武装中小型开发商以及中小型设计院,帮助它们成长,它们是可再生能源革命的主要力量。
未来,我们不仅不通过软件收费来为自己增加收入,而且还会开源。一两年后开源是有可能的,但不是随便开源,特别是不能在这个行业还混乱的时候开源。
《财经》:给谁开源?怎么做到开源?
张雷:首先进入格林威治这个联盟,没有门槛。但一开始我们不会推销,只给有迫切需求的人。远景不希望制造一个很嘈杂的声音。宝剑赠英雄,我要把宝剑献给认识到格林威治价值的人。
这里就涉及到我对新能源革命的定义,我认为新能源革命就是要让人民大众成为生产者,成为开发商,要联产承包到户。
格林平台将不再关注风机本身,而是关注整个风场的设计,关注整体解决方案,让整个风电场设计更加准确。我们不会要求联盟成员分享数据,就像你的谷歌邮箱一样,我们不会使用用户的数据,除非这个公司愿意开放。如果这个公司愿意向投资方开放数据,我们才帮助投资方整合。
不能立即开源。要等到行业发展主流更清晰了,看市场的理性程度,我们愿意贡献格林威治平台,与行业共享。一些风电大公司有自己的系统,但太过于基于自己的数据,只从公司的理念出发,只形成了自己公司的架构。
或许你很难理解我,但远景做到今天靠的不是野心,我们的使命是解决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有些人现在还不能体会到这一点。
《财经》:除了风电之外,远景是否也有意进入分布式光伏领域?
张雷:是的,我们不仅要把我们先进的控制和能效技术带入光伏领域,我们希望通过更好的风险管理,从而把低成本的资金带到光伏行业里来。格林威治的理念在光伏行业同样适用,现在光伏行业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融资难。我们无法为光伏行业提供融资服务,但能帮他们有效管理风险,风险可控,资本就更愿意接近这个行业。
远景的阿波罗平台就是这样的工具,我们的愿景是2025年要让太阳能和风能成为世界主流能源。到时在电力结构中,可再生能源会超过化石能源的比例,这并非不可能。
《财经》: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要超过化石能源,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
张雷:如果到2020年,太阳能和风能的成本明显低于化石能源,人人可以参与电力的生产,市场将有无限潜能。
远景希望提供的平台、机制和技术,就在于帮助我们的能源生产像改革开放之初的粮食生产一样,从公社的集中生产,变成千家万户的联产承包。
这有三个先决条件,第一,风能和太阳能成本很低,低于化石能源成本;第二,储能成本五年之后会大幅降低;第三,智能化的软件平台。这样的话,能源的联产责任承包制就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主流能源,北京将天天是APEC蓝。
本刊实习生陆余恬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