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化,让社交网络和基于互联网的增值服务改变着我们生活的各个环节。在中国,我们看到这方面的进化较其他国家走得更快更前。2019年,当各行业升级至智能化发展(包括零售及金融科技等行业),这个趋势会更为明显。
以中国南方城市深圳为例,20年前腾讯在这里诞生。现时购物、预订餐馆或外卖、缴交水电费、乘车、挂号看病,及结婚登记等,都可以指尖上办理。互联网结合科技的力量,正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品质提升的美好结果。
我们欣慰社会上有这种变化,但有一个问题仍经常在我脑中出现:我们能不能通过科技缓解人们的苦楚,帮助到有需要的人群?
遇上天灾、意外、病困的情况,社会上不少人都愿意慷慨解囊,但由募捐至把善款送达灾民手里始终需要时间,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能预计的延误。
公益科技始于家
四年前,我们便尝试通过互联网连接人和公益机构,开始了中国第一个开放性的大型网上捐献活动,让社交网络微信(海外版服务为WeChat)用户通过手机支付直接捐款给指定的公益机构或项目,同时监察其进展。至今“9·9”公益日(每年9月9日举行,因此得名)累计筹款近21亿元人民币(约3.09亿美元),4951万人次共襄善举,支持全国超过7300家公益机构的发展。
这项活动获得巨大反响,我认为结合科技可把公益做到日常生活里,让公益变得更创新、更有趣,成为触达全民的活动。譬如,我们推出了捐步计划,让微信用户兑换步数并由参与的企业进行配捐至指定的慈善机构。捐献声音计划,则让微信用户通过手机朗读诗词及故事,再将内容合并为声音书供视障人士收听。
再想深远一点,人口老龄化问题令医疗服务系统承受庞大的压力,这不单是中国,更是全球各地政府当务之急。科技又能否协助政府提升医疗系统的效率?我们又能否借助科技帮助病患者缓解痛点,减少家人的生活压力?
(互联网融合线下生活场景越来越普及。图/中新)
在中国,培训一个医生平均需时8年,医生及医疗设备的供应远远追不上需求。培育医护人才是没有捷径的,但我们却可利用科技助力医疗行业智能化升级。
把活动融入日常生活
从医生角度出发,人工智能(AI)可从三个层面提供巨大助力:一是利用AI做简单重复性工作,如数据处理、报告生成等,医生时间节省,可照顾更多病人;二是利用大数据,AI可学习筛查医学影像,提升诊症效率、准确率,现时医学影像分析技术只需0.1秒便可完成对细胞病变定位;三是配合影像、病理基因等方面的大数据融合应用,推出个性化医疗服务。
病患者方面,通过社交网络连接医生,可免去患者和家人因候诊、复诊所带来的舟车劳顿之苦,让病人身心获得治愈。通过智能手机可预约医生,偏远地区或行动不便的患者,更可利用移动社交网络进行远程问诊、付费,并在居住地配药取药。
互联网融合线下生活场景越普及,随着移动通讯网络提升至5G,也为传统产业转向数字化升级带来了机遇。我期望,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商业价值,不但可推动企业增长,也能帮助到老弱社群解决痛点,以回馈社会。
(马化腾 腾讯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本板块编辑: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