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内瑞拉与伊拉克:两个极端样本

本文来源于 2019-03-25 16:04:45
分享到:
导语

多年战乱之后,伊拉克已恢复成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而和平年代的委内瑞拉,石油生产却到了崩溃边缘

文 王能全 | 编辑 马克

因经济极度困难而引发内乱的委内瑞拉近来经常登上媒体头条,各路专家对委内瑞拉的困境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其中石油是回避不了的话题,也是解读的重点。

对比曾经长时间占据媒体头条但今天已了无声息的伊拉克,委内瑞拉的巨大反差让我们无法释怀。

石油市场两大风云国家

160年来世界石油工业历史无论如何绕不开两个国家:委内瑞拉和伊拉克。

两国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生产历史悠久。2018年1月1日,委内瑞拉探明石油储量为3032亿桶,占世界17.9%,世界第一。同期,伊拉克探明石油储量为1488亿桶,排名世界第五,占世界8.8%。

1913年,壳牌在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一带勘探石油。1922年12月14日,劳斯巴罗索斯2号井发生大井喷,委内瑞拉由此拉开了石油开发的热潮。1929年,委内瑞拉石油产量达1.37亿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产油国;1960年,委内瑞拉石油产量为10.41亿桶,占世界石油产量的13.6%。

1927年10月15日,基尔库克西北的巴巴格格打出了第一口油井。1928年7月31日,壳牌、英波石油公司、法国石油公司和由几家美国石油公司控制的近东发展公司等,联合设立伊拉克石油公司并分别取得了23.75%的股权,签署了著名的“红线协定”,对伊拉克和海湾地区的石油利益进行了瓜分。1934年,伊拉克石油投入商业生产,至二战爆发前,石油产量每年维持在390万吨左右。

两国都是欧佩克的缔造国。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缔造者,就是委内瑞拉的佩雷斯·阿方索。1958年1月,阿方索担任矿物和碳化氢部长,主张产油国政府不但要增加石油收入,还应控制石油生产和销售。

1959年4月16日阿拉伯联盟常设石油委员会在开罗召开会议,阿方索率领委内瑞拉代表团列席。会上,阿方索与伊拉克等国代表秘密聚会,达成“君子协定”,产油国保护定价体系,建立国营石油公司,争取利润六四分成,建立炼油厂,向石油业下游扩展等。这次秘密聚会和达成的“君子协定”成为欧佩克的雏形。

1960年9月10日,在伊拉克政府的邀请下,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代表在巴格达聚会。9月14日,会议决定成立一个永久性的组织,命名为石油输出国组织。

两国石油政策长期高度一致,相互支持。1948年11月15日,委内瑞拉规定,政府至少获得石油生产净收入的50%。年底,埃克森同委政府签订了协议。这是世界石油史上,产油国同大石油公司签订的第一个利润对半分成协议。

1961年12月11日,伊拉克收回了99.5%的租让区。1973年3月1日,伊拉克宣布,实行石油国有化,国家取得对石油资源的所有权。

2000年8月10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从伊朗以陆路方式进入伊拉克,与萨达姆举行会谈,萨达姆亲自为查韦斯驾车兜风。查韦斯是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第一位访问伊拉克的国家元首。第二次海湾战争战败后,萨达姆被抓,委内瑞拉公开反对处死萨达姆。

伊拉克:苦难中重新崛起

1980年9月22日爆发的两伊战争是伊拉克苦难40年的开始,在这场长达8年、未见胜负的战争中,伊拉克死亡18万人、伤25万,直接损失高达3500亿美元。战前,伊拉克拥有370亿美元外汇储备,战争结束时外债为700多亿美元。

两伊战争后不到两年,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由此引发了海湾危机、第一次海湾战争和第二次海湾战争,伊拉克人民迎来了更大的苦难。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石油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被摧毁,直接经济损失约2000亿美元,GDP下降到只有战前的三分之一,人均收入降至不足400美元。第二次海湾战争,萨达姆政府被推翻,伊拉克军队被彻底打垮,超过10万士兵和平民死亡,480多万平民沦为难民。

第二次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处于无政府状态,成为恐怖活动的场所。2014年6月,极端组织宣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建立“伊斯兰国”。鼎盛时期,极端组织控制了伊拉克约四分之一领土。2017年12月9日,伊拉克宣布,政府军解放了被极端组织占领的所有领土。

库尔德问题一直是伊拉克政府长期头痛的重大问题之一。2017年9月25日,库尔德地区进行公投,希望组建独立的国家。就在公投的同一天,伊拉克议会通过决议,认定公投及其结果无效,要求在基尔库克等有争议地区部署军队。2017年10月16日至17日,伊拉克军队夺回基尔库克省和基尔库克油田等被库尔德人占领的地区。

因入侵科威特,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全面制裁,其中石油出口禁运从1990年8月6月开始至2003年11月21日结束,是历史上最为严厉、为时最长的联合国对石油生产国石油出口的制裁。石油出口完全被阻断,伊拉克陷入严重经济困难,1995年民众的配给额已经降到了联合国规定的温饱线以下,每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1美元,造成了大约50万至150万伊拉克平民死亡,婴幼儿死亡率大幅度上升,基础设施完全被摧毁,退回到前工业化的状态并原地踏步。

为解决人道主义危机,自1996年12月10日起,联合国实施“石油换食品”,伊拉克完全丧失自己石油出口的管理自主权,石油出口由联合国管理。根据“石油换食品”计划,伊拉克累计出口了34亿桶原油,总价值655 亿美元,其中约460亿美元用于购买食物和药物等作为人道救援物资,援助了伊60%的人口。

2003年5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483号决议,解除对伊拉克长达13年的全面制裁,伊拉克开始了战后经济重建工作,其中石油工业重建是重点。

2008年6月30日,伊拉克政府宣布开展国有化以来首次对外国公司的石油领域开放招标。自此至2018年4月26日,伊拉克共举行了五轮油气田招标,开放了鲁迈拉、基尔库克等主要油气田,包括中国有关石油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壳牌、道达尔、埃克森美孚、埃尼和卢克等国际大石油公司,主导了伊拉克石油生产的重建恢复工作。

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石油产量跌至30万桶/天的历史低位,2003年5月也只有90万桶/天。2012年,伊拉克石油产量增加到每天317.1万桶,接近历史最高的1979年。2015年,伊拉克石油产量为403.1万桶/天,超过伊朗,成为欧佩克第二大石油生产国。2017年,伊拉克日均原油产量为440万桶,日均出口原油380万桶。

2018年1月,伊拉克石油部长宣布,原油生产能力已达到500万桶/天。2018年12月,伊拉克原油产量为471.2万桶/天。根据计划,2020年,伊拉克石油生产能力将达到650万桶/天。

1980年,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为260.96亿美元,GDP为535.86亿美元。1991年,伊石油出口收入跌至历史最低点,仅为3.51亿美元,1995年GDP下降到只有61.87亿美元,为1980年以来最低水平。随着石油生产的逐渐恢复,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和GDP都不断提高。2006年,伊GDP增长到648.05亿美元,超过1980年的水平。2012年,伊石油出口收入达到940.9亿美元,为历史最高,GDP也增长到2195.6亿美元。2014年下半年油价暴跌后,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有所下降,仍保持在597.3亿美元。2018年1月-7月,伊拉克石油出口净收入为540亿美元,接近2017年全年的水平。

1991年和2003年,美国发动了两场海湾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国内外媒体和专家们曾认为,美国此举是为了伊拉克的石油。2017年1月21日,在其上任后的第二天,特朗普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发表讲话时宣称,美国“应该占有伊拉克的石油资源……战利品属于获胜者”。但是,据公开资料统计,战后伊拉克历次石油招标中,中国是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中国石油是最大的单一外国投资公司。美国《纽约时报》认为,“美国打败了萨达姆,但中国赢得了伊拉克。”

2018年,伊拉克是中国第四大原油进口来源国,中国从伊拉克进口原油3622万吨;同期,伊拉克是美国第五大原油进口来源国,美国从伊拉克进口原油约2750万吨。

委内瑞拉:自己打碎金饭碗

和伊拉克不同,委内瑞拉没有战乱。但从1999年至今,委内瑞拉的石油产量却跌去了三分之二,排名从世界第八位跌到了十五位之外,委内瑞拉也从拉丁美洲的瑞士变成了民众食不果腹的难民输出大国。

查韦斯上台执政后,在经济领域全面推行国有化,其中石油行业是重点。1999年,委内瑞拉颁布了新宪法,对私营部门参与能源产业加以限制。2001年11月,颁布《碳化氢化合物法》,规定在与外国公司的石油合作项目中,委内瑞拉国有石油公司须占股份51%以上。

从2003年2月开始,查韦斯宣布委内瑞拉进入石油国有化的第一阶段,即“石油完全主权”阶段。2006年1月1日,委收回出售给外国公司的32块油田。2007年2月26日,委将重油带的外资控制项目转为由委国家石油公司控制。2007年5月1日,查韦斯宣布,奥里诺科河流域重油区全部油田收归国有,在能源领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为此,查韦斯亲自驾车到委东部的一块油井作业区,升起委内瑞拉国旗。

2009年5月8日,查韦斯宣布,将76家外国石油服务公司全部收归国有。此外,委政府还接管了马拉开波湖地区属于外国石油承包商的300艘船只和其他运输设备。

2008年4月15日,委通过《石油高价特殊贡献法》法案,征收暴利税,规定布伦特月平均价超过70美元/桶时,征收高出部分的50%,月平均价超过100美元/桶时征收比例将提高至60%。

2002年12月2日,委内瑞拉爆发了全国性大罢工,要求查韦斯下台,大罢工持续到2003年2月,全国有80%的行业加入,支持罢工的人数达1600万。

大罢工中,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4万名职工中有3.5万人参加,大罢工瘫痪了委石油工业。2002年12月底,原油产量从过去的每天280万桶下降到只有20万桶,不到罢工前的10%,炼油厂关闭,出口停顿,加拉加斯很多加油站已经无油可加,社会生活基本瘫痪。

石油出口是委内瑞拉政府收入全部来源,国家石油公司被称为是委产金蛋的母鸡。大罢工结束后,查韦斯将国家石油公司1.8万名员工开除,约占员工总数的40%,并解聘了大量高级管理人员,将管理层换为自己的亲信。自此之后,曾经是世界最好公司的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变成为一家冗员充斥、严重缺乏技术人才的庞大无效率组织。2010年,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的员工人数超过了10万,比大罢工时增加了两倍多,2016年10月更增加到15万人。

1999年,委内瑞拉石油产量为309.5万桶/天,位居世界第八位。查韦斯执政14年间,有9年时间委的石油产量维持在300万桶/天之上,2006年产量高最,为334万桶/天。2006年之后,委石油产量逐渐下降,2013年已下降到268万桶/天。幸运的是,查韦斯赶上了21世纪初油价的好时期,委内瑞拉石油出口收入多年保持在高位。1999年,委石油收入仅为区区的209.63亿美元,2008年增长到890.34亿美元,2012年为935.69亿美元,为历史最高。

2013年3月8日马杜罗上台执政以后,幸运不再。委石油产量直线下降。2016年,石油产量下降到215.4万桶/天,2017年下降到192.7万桶/天。2018年,石油产量逐月下降,全年日均只有134.1万桶,12月份下降到116.5万桶/天。2019年3月10日前后,因大停电等影响,委石油产量下降到只有50万桶/天。更不幸的是,2014年下半年油价暴跌,委石油收入随之大幅度下降。2016年,委石油出口收入只有264.73亿美元,只是2012年的28.29%。2018年1月-7月,委石油出口净收入更下降到只有区区的160亿美元。包括汽油在内,委内瑞拉需要的一切基本全部依赖进口,不断下跌的石油收入使其国际收支不断恶化。2013年,委内瑞拉国际收支为入超46亿美元,但2015年已变为出超160.51亿美元,2016年仍为出超38.7亿美元。

与伊拉克不同,虽然查韦斯和马杜罗一直将反美作为自己对外政策的招牌,但时至今日,美国并未对委内瑞拉实施石油禁运,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全资子公司雪铁戈,是美国第三大炼油和销售公司,在美国拥有6座炼厂、59座油库和13800个加油站。

综合公开资料,自2006年以来,中国给予委的贷款总额应该在500亿至600亿美元之间,委用于偿还的石油出口数量最低为10万桶/天,最高时为64万桶/天。据信,委尚欠中国约200亿美元贷款。2018年7月,委内瑞拉经济和财政部长称,中国向委内瑞拉提供2.5亿美元直接投资和50亿美元的特别贷款,用于石油生产有关项目。

2018年委内瑞拉是中国第九大原油进口来源国,中国自委进口原油1663万吨;同期委内瑞拉是美国第三大原油进口来源国,美自委进口原油约3000万吨。

当前,经历40年苦难的伊拉克正在恢复稳定,不断增加的石油收入正在使人民生活日益向好,同时国际能源署称委内瑞拉石油产量下降趋势难以逆转,人民生活改善无望。两国之所以如此天壤之别,就在于对石油产业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前者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外资,石油资源变成了财富,后者对外关上大门,虽然名义上完全掌握了石油资源的主权,但资源无法变成财富,不能造福大众,与垃圾无异。

(作者为中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编辑:马克)

编辑:马克
关键字: 委内瑞拉 伊拉克 样本 极端 两个
分享到:

杂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