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叙事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最典型的故事自然与暴富相关。哲学家泰勒斯通过观测天象预测当年的橄榄会丰收,然后在淡季租下了当地几乎所有的榨油机。最终,他在橄榄大丰收后一举成为全希腊最富有的人。在千百年来的诸多著作中,这个故事如魔咒一样反复出现,并且有时还被赋予新的含义。
正如经济增长模型不断纳入经济学家发现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新变量,泰勒斯依靠知识的跨界致富故事也不断有了新的版本,比如本杰明·富兰克林、爱迪生就成为通过努力奋斗,白手起家致富的“美国梦”叙事的一部分。新近最流行、最蛊惑人心的经济叙事仍然与前所未有的暴富机会相关,这就是比特币及其带来的神秘与神话。
什么是叙事信息?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教授的新作《叙事经济学》正是从比特币开始讲起,究其原因是他认为比特币叙事是一个成功的经济叙事实例——“因为它有很强的传播力,并已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带来了重大经济变化。它不仅推动了真正的创业热情,也刺激了商业信心,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做到了这一点。”
是的,比特币被很多人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泡沫,但它的故事终究未像南海泡沫、郁金香泡沫等历史上著名的泡沫那样以崩盘终了,反而是每一次暴跌暴涨都成就了许多新的传播性叙事,以及给无数普通人以通过这项新事物改善生活和改变世界的想象。
从榨油机到比特币,从泰勒斯到中本聪,故事成为叙事的重要模式。何况,故事中的人物还会让叙事更有人情味。比起枯燥的数字和冷静得让人麻木的各类图表,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温度的叙事,自然更有理由得到病毒式的传播。也正因为如此,罗伯特·希勒教授在书中得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叙事信息比统计信息有效”。
显然,他说的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有效,而是对经济利益产生的真实影响,甚至是一种对人类经济行为的持久冲击力。其实,《叙事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构想就是,“经济波动主要是由各种过度简化且易于转述传播的经济叙事驱动的”。
可是,什么是叙事信息?
首先当然是故事。根据著名认知科学家史蒂芬·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的研究,小说对提高人类共情能力和道德水平、减少暴力行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就是“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我们经常说的“讲好中国故事”,也有此意。另一方面,股市、楼市里“讲故事”的说法由来已久,以“人传人”的叙事就能托高股价、楼价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道德激情
但是,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
《叙事经济学》一书的一大贡献就在于,它除了梳理经济学意义上的若干重要经典故事类叙事,还挖掘出更宽泛的流行叙事传统。用他的话说就是“一首歌、一则笑话、一个理论、一条注解或一项计划,它们能够激起情感共鸣,而且可以很轻松地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播”。在我看来,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从中提炼出来的格言抑或口号、金句,这些流行语在传播上有无可比拟的“传染”力量。换言之,讲道理和讲故事在叙事影响力上同样有效,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比如,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初期,由于对经济前景的担忧,美国消费者普遍存在推迟购买以及议价的状况。而1933年罗斯福当政后,就旗帜鲜明地做出了“现在就买”的呼吁。这四个字成了助推当时美国消费、拉动内需的催化剂。在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候,他在就职演讲中所说的“我们唯一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这话影响至今。看来,与故事的叙事方式相比,对情境要求更低的格言或口号虽然简单粗暴,但是却同样可以直指问题、打动人心,从而唤起公共信念和行动。
书评
枯燥的箴言或口号为什么也能得到病毒式的传播?正如医院不太关注正常的健康状态,而以救治病者即身心失常者为天职,叙事经济学的关注点也着重在于顽疾和重大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能够病毒式传播的叙事,包括故事和金句、口号,往往都是直指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和困境,理直气壮的言语间,那种直戳痛处带来的不安、焦虑有更大的可能变成一种行动的责任和变革的力量。
故事和流行语这两种叙事背后都有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在起作用,这就是道德激情。这正是休谟所说的“理性是激情的奴隶”。《叙事经济学》认为“叙事是一种人为建构”,但在我看来,这种人为建构的基础就是价值观——能够焕发出道德激情的价值观。
据说泰勒斯是因为别人嘲笑思想家不会赚钱才放手一搏,这给了哲学家一个扬名立万和让清贫后学们浮想联翩的机会。在为“贫困的哲学”和“哲学的贫困”正名的同时,也让笃信读书是人类财富进步的阶梯的人们津津乐道。至少比“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更加真诚。这种“知识改变命运”的底层动力机制和“我有一个梦想”一样,都是深藏在每个人心中的道德激情。
同样的话语还有“一切皆有可能”“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关于成功、暴富的叙事虽然往往被斥之为鸡汤,但其之所以能病毒式的传播当然有更深层次的根源。那就是人们内心深处对平等、自由的渴望。通过时代机遇和认知、技术给出的赋能机会,进入到一个解放自我的状态中去,这对于自认为是阶层固化受害者的大多数人而言,具有何等强大的力量。
所以,通过经济叙事自我赋能也是“美国梦”及其经济奇迹的一部分。书中写道,“自我暗示吸引了数百万人的关键理念是: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没能取得成功,是因为我们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要想取得成功,我们必须反复告诉自己:我们能够成功。
而比特币的叙事之所以能那么经久不衰地打动人心和掀起狂热,表面上看来自人们对财富的渴望,但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技术进步和数字加密带来的去中心化、打破不平等、安全高效等道德上的优势。其实,中本聪也像未卜先知的泰勒斯一样,成为运用头脑和智识改变命运的肉身符号。只不过是,有了加密技术、区块链技术和哈希算法的加持,他还成为颠覆旧规则、创造新世界的数字革命代言人。周星驰的电影为什么深受大众喜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片中主角往往是与大多数观众一样的小人物,并且为他设置了挑战强权、反抗欺凌和改变不公的情境。在这种叙事中,一定会有满满的道德激情迸发出来。
一个新的研究范式
比特币这种技术赋权的叙事伦理,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无政府主义的兴起,以及20世纪50年代开始萌芽的极客文化和黑客伦理。跟以前的各种“游击战”不同,比特币已经让这种黑客文化反客为主,成为在数字自由主义和互联网无政府主义大旗下的新的革命圣地。温蒂·莫艾洛依在《“中本聪革命”概论》一文中将其总结为:“通过改善个人生活,比特币具有深刻的革命性。仅仅是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行为,就增加了自由,因为它还制造了丰富的选择,并使人们渴望扩大选择”,“中本聪革命是一场期望值渐升的革命,也是一场希望和机会的革命”。
在憧憬财运爆发的同时,又能成为技术变革中新兴前沿领域的弄潮儿,甚至带有以技术赋权抵抗腐败和不公的正义感,岂不快哉!这种两全其美,也给予弱者击败强者的道德勇气,“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能够脍炙人口,让人热血沸腾,何尝不是如此?正如书中所说,“参与叙事之后,我们就可以说自己是历史的一部分。”据说,币圈里流行一句话,“坏名声也比没名声好”,似乎也是邪恶地说出了部分真相。
通过传播形成公共信念是经济叙事的伟大之处,而对其中道德所起的根本作用,《叙事经济学》也给出了一个经典案例。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在第一次炉边谈话中,就诉诸道德,请求人们不要在银行重新开业时提取超出需求的现金,也就是不要参与挤兑。最终,罗斯福总统的请求奏效。希勒教授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正是它基于道德标准。
经济进步和时代发展也会直接折射在道德伦理观的变迁上,这也是叙事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些表达的往往不是道德缺失感,而是道德变化感。”书中用了相当一部分篇幅来讨论“长期经济叙事”,尤其是经济叙事如何变异和重现,涉及到他人信心、节俭或职业不安全感。
罗伯特·希勒的老师肯尼思·博尔丁在1969年发表美国经济学会主席演讲时表示,经济学应该被视为一门“道德”科学,因为它涉及人类的思想和理想。同样,罗伯特·希勒在2017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主席演讲时,也一脉相承提出这样一种理念:“观点病毒”要为我们在经济活动观察到的很多变化负起责任。
在我看来,希勒教授虽然仍然难以将道德和情感相对完整地重新纳入经济学的研究,但叙事经济学确实是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希勒教授以行为经济学获得了诺奖,又以叙事经济学对行为经济学做出了进一步的反思,进而将其研究拓展到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叙事经济学确实是一种“知识融通之旅”,“有可能做到既不牺牲学术笃实和系统分析,又能更近距离地一窥经济事件背后的人文因素”。
(作者为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