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70年代至80年代正是“KENZO”从诞生到扩张并站上巅峰的黄金时代。在当时,“KENZO”因其不同于传统西式时装的舒适与绚烂而引领起一股新的世界主义时尚潮流。而对于那些在消费社会中苦于追求身份差异的人们来说,“KENZO”更是像一场及时雨,让都市男女们找到了崭新的自我标签。爱屋及乌,这一品牌的缔造者高田贤三也因此变成举世皆知的时尚巨匠,而他从战后日本走出,历经潦倒与挣扎并最终在巴黎成名的人生经历,更成了时尚界津津乐道的传奇。
丛林中的日本人
1939年2月,高田贤三出生于日本关西地区姬路市的一个小村庄,在家中的七个孩子中排行老五。他的家族以经营旅馆为生,所以并无多少时尚基因,但高田贤三却似乎对流行与风尚情有独钟,打小就喜欢翻阅姐姐们拿回家的时尚杂志。自小患有失读症的他,尽管不善言辞,却默默培养出了通过时尚来表达自我的能力。
但在当时的日本社会看来,当裁缝或服装设计师只是女性的差事,不是男人该干的正经活。因此尽管姐姐们可以去学习缝纫课程,中学毕业的高田贤三却只能遵从父命,进入神户的外国语大学修读文学。但热爱时尚的他终究未能抵得过内心的召唤,于是在入学不到一年、父亲去世之际,他便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退学。1958年,高田被日本文化服装学院录取,成为了那里的最早一批男性学生。
进入服装学院的高田贤三很快就展现出设计天赋,但与此同时,学校的激烈竞争也让高田懂得了努力的重要性。当时日本的《装苑》杂志每年都会举行服装设计比赛,而赢得该项赛事并借此在时尚界立足,则是这个学校所有在校生的梦想。他最终在入学第二年获得了《装苑》的奖项,并借此敲开时尚圈大门,开启了为杂志绘制时尚插图和为百货公司设计女性服饰的职业生涯。
但时运变迁却要等到1964年才真正到来。当时日本为了准备东京奥运会而大兴土木,高田贤三所居住的公寓也在拆迁范围之内。拿着政府给的十个月房租补偿款,高田觉得可以用这笔钱做点什么,他想到的便是去他一直向往的巴黎看一看。日本虽然在崛起,但在时尚方面仍只是追随者,相反,巴黎才是真正的世界时尚之都。
这注定是一场华丽的冒险。经费有限的高田贤三听从好友劝告乘船出发,一路经过香港、越南、新加坡、孟买以及西班牙等地,历时月余才到达法国。但这只是冒险的开始,因为他在法国几乎一人不识,也不会说法语,更不用提囊中羞涩。窘迫的早期法国生活与他出发之前的想象大相径庭。尽管生活艰辛,但时尚之都的独特魅力最终还是让他改变了短暂停留的初衷,他下定决心要闯出一番事业。在经过了一阵借债度日的忙乱生活之后,他的才华逐渐得到巴黎时尚圈赏识。他找到了一份为设计师绘制服装图样的自由职业,并开始用闲暇时间从事个人设计创作。
作为一个初来乍到者,高田在创作上主要面临着两个困难。一是材料经费问题,他没有钱买到昂贵布料。二是风格取向,他知道那些跟随潮流的设计作品也就是能换回房租,但却无法让他在这里真正站稳脚跟。他必须制造出西方设计师不能制造的东西。
但正是困难变成了创新的源泉。既然买不起材料,他就只能去跳蚤市场找寻各色打折的碎布,然后将其和自己从日本带来的各种布料进行混搭组合。而在寻求个人风格方面,他则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祖国日本,想到了母亲经常穿着的传统和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服分为两类,一类是严格的传统和服,以素雅为特色。另外一种则色彩绚丽。高田贤三决定以后一种和服为基础,然后再想方设法将其同西方的裁剪技巧合二为一。
成功从来无法一蹴而就。到1970年,也就是来到法国五年之后,高田才在朋友的帮助下,得以用极便宜的价格在薇薇安拱廊街租下一小块近乎隐秘的角落,开出自己的第一家成衣店。深受法国后印象主义大师亨利·卢梭影响的高田,把卢梭的名画《梦》搬到了自己的店墙上。在这幅画里,一位女性置身于梦幻般的热带丛林,各种奇花异草、珍奇异兽隐藏其中。异国情调和神秘气息是这幅画所营造的意境,也成了高田在设计上所追求的风格主旨。他把自己的品牌命名为“丛林中的日本人”(Jungle Jap),表达的正是将丛林美学和日本风格合二为一的野心。
这种有别于传统西方时尚设计理念的材料和风格创新让高田贤三的设计显得独树一帜,并且受到了时尚界的关注。他设计的服装很快登上了包括《ELLE》在内的各种顶尖时尚杂志,个人时装秀也开始轮番在纽约和东京上演,而他那原本小小的店面也迅速扩张,并搬迁至更繁华的时尚购物区。
时尚的乐趣
高田贤三的成就既要归因于他个人的追求和冒险,也在于他所抓住的时机。1968年巴黎所爆发的“五月风暴”学生运动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与社会矛盾的一次集中反映。从文化上看,这场运动所反抗的是当时西方工业世界所残留的刻板压抑的道德体系,以及物欲横流的精英文化。当时的年轻人渴望获得一种摆脱枷锁,从身体和精神上获得解放的方式。
从服装时尚的角度来说,当时以传统西方服装所代表的时尚文化,崇尚的仍旧是一种高贵奢靡的上流社会风气。时装讲求定制,其目标是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因此其设计制作既价格昂贵,又缺乏对日常使用和个性的考虑。从衣着设计上,它们仍强调通过各种剪裁和塑形来实现对服饰及人的美化。但这种时装穿在身上并不舒适,更说不上是一种乐趣。但日本和服这类东方服饰讲求的是宽襟大袖,衣带飘逸,这就天然地处在了与西方传统服饰相对立的位置。因此,将东方风格引入西方就不仅仅是一种审美偏好的变化,更多了几分“解放”身体及灵魂的意味。
高田贤三创立“Jungle Jap”这一品牌,显然也受到了当时这种反叛思潮的影响。在英语中“Jap”一词直译就是日本佬,是对日本人的一种蔑称。高田敢于如此违反政治正确,实际上也是想另辟蹊径。可惜的是这一尝试虽然在欧洲行得通,但到了美国,它却遭到了来自日裔团体的投诉。1976年,迫于商业压力的高田开始改用自己名字的英文拼写来命名个人设计品牌,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KENZO”。
高田贤三一心负责服装设计,他的合伙人吉勒斯·雷斯则负责处理各种商业问题。在两人的联手努力下,“KENZO”成为了人们竞相追捧的潮流品牌。
高田贤三需要把丛林美学贯彻到自己的设计之中,而丛林美学不仅意味着丰富的色彩,更需要浓厚的异国情调和狂欢的气氛。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他开始全世界旅行,寻求灵感,并且尝试把全世界各种文化和民族服饰元素熔于一炉,以创造出各种丰富且充满激情的体验。
“时尚不是为小众的,而是为所有人的。……时尚不能太严肃。”这一段话成了高田贤三的时尚宣言,也成了那个时代“KENZO”和其他时装品牌的最大不同之处。“KENZO”带动了时尚的大众化,但不幸的是,时尚终究是一种商业活动,因此“KENZO”并不能消解之前大众所反对的消费社会,相反,它只是预示着一种新类型的消费特征,变成了一种时尚追求者彰显身份差异甚至是等级的工具。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KENZO”开始进一步在商业上进行扩张。例如它在1983年引入了男装,之后又开始销售童装、牛仔以及香水。这一方面为高田贤三带来了更多财富,但是过分关注商业扩张而放慢了创新,也让这个品牌逐渐开始丧失特有的竞争力。当时的一位记者直接对高田贤三抱怨:“你们的商业广告太多了,感觉你们只专注于商业。”这虽然使得高田有所反省,但似乎他自己也无法独力扭转公司的方向。除此之外,其他的各路品牌也逐渐学会了“KENZO”曾经的独门绝技,一并追杀而至。整个行业的竞争变得一下子残酷起来。
到上世纪90年代初,“KENZO”的年营业额已经达到了1.4亿美元的规模。但接下来商业伙伴的中风和生活伙伴因艾滋病去世给高田带来了沉重打击。1993年,高田最终决定以80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公司出售给路易·威登的母公司LVMH集团。他留任设计师直至1999年。
“KENZO”品牌仍旧在延续,老虎头和大眼睛在过去几年中也一度成为街头的风尚潮流。但几经变迁,如今的这一品牌似乎已经很难看到高田贤三的影子。但高田贤三还是创造了历史。在上世纪日本全面崛起的时代,高田贤三、三宅一生,以及稍后的山本耀司等人,借着西方寻求新自我的机会,成功把日本的传统设计带入了巴黎和纽约这些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时尚舞台,也为整个世界的时尚工业发展带来新生机。高田贤三的成功证明了传统与创新、东方与西方、全球与本土等互相联结的重要性,而我们今天整个时尚工业的面貌之中,仍旧隐含着这位故去设计师的时代功绩。
(作者为媒体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