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回港上市,在下一盘什么棋?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21-04-13 21:10:01
分享到:
导语

向供应链领域全面转型可能是电商行业的大势所趋。京东此次战略转型是一大契机,但转型何时见效尚未可知。目前摆在京东眼前的现实考验是如何实现持续盈利,这将影响资本市场对京东的价值评估

文 杨秀红 | 编辑 陆玲

继去年11月阿里巴巴回香港联交所上市之后,另一家中概股电商巨头——京东集团(09618.HK)也选择赴港二次上市。其上市时间选在中国内地电商购物节开启之时,即6月18日。这距离其2014年首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已有6年时间。

此次上市,京东在香港市场完成募资近300亿港元,超过6月11日在港上市的网易,成为今年以来港交所募资金额最大的上市公司,也成为继阿里巴巴、网易之后,国内第三家中概股回港上市公司。

“香港作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经济发展方面亦相当成熟且稳健。香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也是十分了解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对于此次上市原因,京东方面对《财经》记者表示:“作为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我们相信回归香港资本市场可以给公司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我们对中国经济、对香港有十足的信心。”

“京东上市时点选在618与阿里上市时点选在双11有异曲同工之妙。”富途证券投研团队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这不仅能加大营销力度,同时也能吸引市场关注,是一种营销策略。”

回港上市首日,京东股价开盘涨5.75%,报239港元,按开盘价计算,京东港股市值达7432.62亿港元。京东港股发行价为每股226港元,隔夜京东美国ADS的价格为62.01美元,约合480港元,每份ADS相当于2股港股,这意味着港股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在京东回港上市前夕,国际投行美银美林发布研报称,京东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有助减低市场对其被美国证券交易所除牌的潜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的忧虑。评级公司标普也认为,正值中国企业于美国上市可能受限之时,京东在港二次上市将有助扩大其资金渠道,并对其债务杠杆和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风光上市的背后,这家电商巨头的战略转型和运营挑战也受到市场关注。

此次京东在招股书透露了一项牵涉其未来数年发展的重大转型战略:“我们是一家领先的技术驱动的电商公司,并正转型为领先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早在今年5月中旬,京东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就向员工发布了一封内部信,主题为“京东是谁?”在这封信中,刘强东透露,“今年,我们已经正式更新了京东集团的战略定位:我们是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他同时称,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反复推敲,京东的公司使命将由原来的“科技引领生活”变更为“技术为本,致力于更高效和可持续的世界”。

在6月18日的上市仪式上,京东零售CEO徐雷也多次强调了上述战略。

“这一转型并不意味着京东将放弃电商业务,相反,京东正在通过这次转型下更大的一盘棋。”科尼尔管理咨询全球合伙人宋旭军对《财经》记者表示:“京东这一战略转型意味着,公司将从一家纯电商公司向集合上下游产业更广的供应链领域公司转型,未来其可以整合上游采购、分销、物流等整个供应链领域,并从中获取增值效益。”

“统观整个电商领域,大家都在或多或少朝着全供应链领域转型。”宋旭军称,“比如阿里巴巴拓展物流业务建立菜鸟,同时建立链接淘宝卖家与工厂的平台淘工厂等,都是相应的尝试。”他判断,未来电商都会朝着全供应链领域努力,中间采取的方式也许不尽相同,但最终可能会殊途同归。

京东如何成功实现这一转型,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宋旭军对《财经》记者称,这些挑战包括满足不同行业和不同客户的各种需求,因为不同行业供应链有不同的属性,每个行业和每个客户都有不同的需求。

转型何时见效尚未可知,目前摆在京东眼前的现实考验是如何实现持续盈利。在2019年之前,京东曾连续多年亏损,截至2019年底累计亏损超百亿。2019年实现扭亏为盈后,未来如何保持利润增长,是将影响资本市场对京东的价值评估。

VCG111156270084

 

二次上市募资300亿,腾讯为最大股东

6月18日,京东集团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之初,京东总市值即达到7432.62亿港元。在港股市场互联网行业中,仅次于阿里巴巴、腾讯和美团点评。

根据京东集团的最新公告,此次国际发售与香港公开发售的最终发售价均已确定为每股226.00港元,募集资金净额估计约为297.71亿港元。

“本次京东初步募集资金约300亿港元,而截至2019年末,公司的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247.81亿元,本次IPO将极大丰富京东的现金储备。”富途证券投研团队人士表示。

美银美林发布研报称,京东在香港上市,有助减低市场对其被美国证券交易所除牌的潜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的忧虑。

此前,京东集团在招股书的“风险因素”类目中提及,2020年5月2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国外公司问责法案》,后续或将获众议院通过且经签署。若在该法案生效后连续三年不受PCAOB(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检查,SEC将禁止任何注册人的证券于美国任何证券交易所上市或进行“场外交易”。

此次上市的赢家,除了募资近300亿的京东,还有其背后的各大股东们。招股书披露,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持有京东4.485亿股普通股,占15.1%,并享有78.4%的表决权;而腾讯全资子公司黄河投资有限公司持有5.272亿股普通股,占股17.8%,为该公司最大股东且享有4.6%的表决权;沃尔玛持有2.89亿股普通股,占股9.8%,拥有2.5%的表决权。

按照6月18日京东上市首日开盘价239港元计算,腾讯持有的京东集团股份市值已达1260亿港元。

作为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两大巨头,腾讯和京东的合作已有数年之久。早在2014年3月,京东就与腾讯订立战略合作协议,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下,腾讯同意在其移动应用微信和移动QQ为京东提供显著入口,并向京东提供互联网流量和其他关键平台的支持。双方同意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包括移动相关产品、社交网络服务、会员系统和支付解决方案。该战略合作协议为期五年。与此同时,腾讯全资子公司黄河投资有限公司也自2014年3月起成为京东的主要股东。

根据京东披露的信息,2017年,京东与腾讯合作的广告业务产生佣金服务收入2.61亿元,自腾讯购买6.75亿元的广告资源和支付处理服务。2019年,以上两项分别增长至2.88亿元和22.22亿元。

从阿里巴巴、网易到京东,去年以来多家知名中概股公司选择回港上市。就此,香港交易所环球上市服务部主管鲍海洁认为,“在港二次上市可以为中概股提供连接中国内地投资者的桥梁,以及在亚洲时区的再融资机会及流动性。香港交易所推出第二上市章节在保障投资者权益的同时,优化了上市规则以及持续上市责任,为中概股回归创造了便利条件。”

对于京东等中概股公司的回流,证监会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前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谈从炎表示,中概股企业在香港二次上市,是为了打造多元融资渠道、分散风险。

他预计美国监管持续收紧和总统大选前政治局势不稳带来的不确定性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战略转型面临多重考验

此次回港上市,京东集团招股书中提到的战略转型备受外界关注。

其在招股书中表示,“我们是一家领先的技术驱动的电商公司并正转型为领先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对于京东的这一战略转型,宋旭军对《财经》记者表示:“京东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在上下游产业链上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转型做整个供应链体系是大势所趋。”

“做供应链的优势有很多,主要有两点,一个是规模效应,二是上下游之间更好的协同。”宋旭军称,这些业务的拓展,将有望给京东带来更多增值空间。

从京东此次上市募资用途,也可看出其此次战略转型的决心。京东招股书披露,其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及提高营运效率。最终募资结果显示,其此次募资总额近300亿港元,将如此多的资金投入到供应链技术领域,是否意味着京东在下更大一盘棋?

对此,京东方面回应《财经》记者称,基于持续多年的技术投入与能力沉淀,京东技术能力正在从组件化向产品化、平台化、生态化有序演进。未来,京东集团将围绕“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的企业定位,以技术为本,为社会提供高效、可持续的“京东方案”。

“零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销售能力,也在于供应链。”富途证券投研团队人士对《财经》记者称:“本次京东募集约300亿港元,这不仅将极大丰富京东的现金储备,同时,公司将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供应链相关的技术等,这将会显著加速京东构建供应链上的竞争优势。”

京东在技术领域的布局已经展开。企查查数据显示,京东6月15日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上海京东智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刘强东为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45%,李娅云持股比例30%,张雱持股比例25%。其经营范围包括从事计算机科技,信息科技领域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咨询等。

宋旭军告诉《财经》记者,在朝着供应链转型的路上,京东也将面临多重挑战。比如面临的业务环境更复杂,不同行业供应链有不同的属性。T0B服务不像TOC服务那么简单直接,赢家通吃,每个行业甚至每个企业客户都有不同的供应链特性和内部管理流程,对于服务能力都有个性化的要求。因此,如要完成成功的转型,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刘强东在内部信中称,“未来10年,技术的进步会比过去100年的都来得更猛烈。我们也会坚定不移地转型成为一家技术驱动的供应链服务公司。”

不过,他也坦言:“要实现技术和国际化的梦想,需要比过去付出数十倍的艰辛。”

扭亏为盈后盈利能否延续?

在推进转型过程中,资本市场更关注的是,京东能否持续盈利。

此次在港上市,京东交出了多年来首份年度盈利的财报。

其财报显示,2019年,京东实现净收入57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9%;归母净利润达到122亿元人民币,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母净利润1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1%。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07亿元,同比增长26.6%;实现归母净利润36.33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亏损48.05亿元。

京东发布的招股书则显示,京东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净收入分别为3623亿元、4620亿元和人民币5769亿元。2017年及2018年持续业务的经营净亏损分别为1900万元和28.01亿元,而2019年持续业务的经营净利润达到118.9亿元(折合17.08亿美元)。

在2019年实现盈利之前,京东2011年-2018年曾连续八年亏损。京东在招股书中称, 京东过去曾蒙受重大净损失。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团产生累计亏损 119.13亿元。

在电商领域,京东面临多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包括阿里巴巴、苏宁和拼多多。

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财报年度,阿里巴巴收入5097.11亿元,同比增长35%,净利润1403.50亿元,同比增长75%。从经营状况对比来看,阿里巴巴上一财年的总收入不及京东,不过净利润则超过后者。

后来者拼多多也在迅速成长,逐渐成为阿里巴巴和京东之外的中国电商第三极。财报显示,2019年,拼多多营业收入301.4亿元,同比增长130%,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录得亏损,亏损额为69.68亿元,上年亏损额为102.17亿元。

尽管从营收规模上与另外两大巨头还有很大差距,拼多多的增长势头令两大巨头忌惮。

专注发力下沉市场的拼多多,2018年7月底在纳斯达克上市,目前其美股总市值已经超越京东。截至8月11日,拼多多美股总市值为1045亿美元,京东同期总市值为951亿美元。

在京东主打的家电3C领域,也面临着强劲的竞争。6月17日,第三方调研机构易观发布的618主流电商平台3C数码家电品类销量监测报告显示,天猫3C家电的销量已超越京东,排名第一。

报告认为,家电3C品类的成交额占比大,是各大电商平台的必争之地。受下沉市场消费升级、夏季季节性销售高峰、科技更新换代等因素带动,数码3C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天猫的3C数码家电大促注重“新”,着力推出新品牌、新样式、新功能的商品是产生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

易观还称,与此同时,3C和家电品类作为京东的主打品类,一直在面临增速放缓。京东2019年财报显示,带电品类的销售收入为3287亿元,同比增长17%,低于同期京东总营收增长率25%。今年一季度,国内疫情严重,3C家电品类受到不利影响,同比增长甚至不足10%。

6月18日京东在旗下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易观的这份报告数据维度完全违背行业常识,数据来源不清。

双方唇枪舌战背后真相尚待揭晓,电商之间的白热化竞争已显而易见。

对于未来能否持续盈利,京东在招股书中表示:“我们无法保证我们日后能够持续产生净利润。”

京东方面对《财经》记者表示,随着京东集团的持续盈利,京东集团开始释放长跑战略所积蓄的势能,进入高质量增长通道。

宋旭军告诉《财经》记者,京东的此次战略转型是一大契机,未来京东有望在供应链领域获取更多增值空间,从而提升盈利能力。

他认为,向供应链领域的全面转型是大势所趋。与阿里巴巴相比,京东在垂直整合的程度更高,其与制造商和品牌商的关系比阿里系更具粘性。不过阿里巴巴也具备自身优势,比如包括阿里云和支付宝等在内更完整的服务生态。未来,电商领域可能会全面向供应链领域转型,对阿里巴巴和京东而言,两者可能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去实现这一目标。

编辑:陆玲
关键字:
分享到:

杂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