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万达的第一家医院终于在成都封顶。
此次封顶,万达极尽低调,仅在官网发布了一条两句话的图片新闻,但这一投资额高达60亿元的项目仍备受关注。
新建的成都万达UPMC国际医院(下称“万达成都医院”),坐落在成都天府新区,在区官微宣布,医院将于2022年投入运营。
万达最初的盘算是,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IHG)签订合作协议,宣布投资150亿元兴建三座国际顶级医院;然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转身称,UPMC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是万达在中国提供国际化医疗服务的最佳合作伙伴。最终,占地166亩、床位数500余张的万达成都医院封顶。
一路走下来,万达的办医雄心已经五年。
合作方后发先至?
“中国企业在医疗行业的最大一笔投资”,万达如此称自家2016年1月6日与IHG签订的合作协议,计划投资150亿元。
那时,已选定在上海、成都、青岛建设三座综合性国际医院,由IHG运营管理并使用其品牌,中文名为“英慈万达国际医院”。三所医院,当时的计划投资分别为80亿元、20亿元和50亿元,分别拥有1000张、200张和500张床位。
签约当日,万达就宣布,青岛英慈万达国际医院已开工建设,计划2018年7月开业;上海也将于2016年内开工;成都于同年一季度开工。
签约后第二年,公开信息显示,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到成都万达医院调研考察;同年4月,青岛规划部门公布万达英慈国际医院规划方案。
就像画了一个省略号,公开信息中再未见更多进展。
直到2019年10月,在万达成都医院举行的奠基仪式上,王健林表示,UPMC是万达在中国提供国际化医疗服务的最佳合作伙伴,成都则是“万达进入医疗健康领域并与UPMC展开长远合作的第一站”。
从医院选址看,万达成都医院地点仍在天府新区中央商务区,但合作方已经由英国的医院集团IHG,换成了美国的医院UPMC。
这对“最佳合作伙伴”,是历经十个月、几十轮谈判才修炼成。两者在2019年6月签订国际医院运营管理协议,约定首批合作的5家医院,将选址在北京、上海、成都。万达后续的拿地动作显示,广州也是双方共同青睐的城市。
是换了合作方,还是新的合作者后发先至?万达对成都医院定位和期待几何?截至《财经》记者发稿,万达集团未作回复。
60亿的投入,多少年能回本?
“在万达内部,成都的这座医院只是一个很小的项目。”接近万达人士多次向《财经》记者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万达在全国新开45个商场项目,投资额多在40亿元上下。其中,广东潮州万达广场投资75亿元,万达武汉文旅城总投资为500亿元。
相比看,万达成都医院总投资额最初定的是50亿元,后虽升至60亿元,也确实不算打眼。
然而,在来自民营医院的投资者眼中,500张床位60亿元的投资额,无论如何测算,都超出心理预期的投资规模。
“60个亿,中小型医院可以建几十家了,稍微上点档次也可以建几家。”一家医院管理集团的负责人直言。
万达成都医院按照国内三级医院标准,以及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标准建设。院内设有心血管、骨科、眼科、消化、肿瘤和神经科学等六大专科中心。
“如果光是从民营医院的角度看,60个亿、500张床位,床位规模一点都不多,投入产出可能是不成比例的。”上述医院管理集团负责人分析。
如果投资1亿元,建一家民营医院,多少年能回本?
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常务副会长赵淳给《财经》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说1个亿的资金投入在硬件上,这是一次性投资。后面还得需要2个亿来建设医院的人才队伍和服务,增加软实力。
万达成都医院仅基建工程,投资额就达46亿元。
通常,一期基建30亿元投资的医院,工作人员最少得5000人。“这些人力成本,加上维持这么大一家医院的运转所需要的资金,营收的压力会很大。”赵淳说,遑论从医院审批建设开始,至少得用三年才能正式营业。
在国内,投入一家新医院8年到10年的时间,也许才能开始有回报。按赵淳的观察,投入几千万元建设一家民营医院,至少需要5年才能回本,“要是真正投入30亿元,我觉得10年也回不来本”。
万达成都医院如此大手笔的投入,浙江慈继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建华的判断也是,“肯定是高了”。
“战略上,把这个医院当作试点样板来打磨,我觉得是可以的。”赵建华分析,但是如果想这家医院实现盈利,或是希望迅速扩张形成规模效应,还需要有耐心。
即使在美国、日本等商业保险发达的国家,私立医院最少也得建设8年时间,才能慢慢开始发展。
福建智众合健康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蔡峰认为,“我们评论一个医院成不成功,要5年到10年后,看能不能实现动态平衡,5年后能平衡就不错了。”
二线城市、高端医疗,谁买单?
投资额如此之高的国际医院,病人是谁?谁来买单?这是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翮对万达成都医院最大的疑问。
万达成都医院的定位相当高端。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医院定位为“花园式”,住院为单人间,并设有VVIP室,国内外专家坐诊。另有海外就医通道,支持国际商业保险支付。
张翮分析,“看病难”在公立医院已经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民营高端医院的空间主要在于,如何让高收入人群体验到较好的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价医疗服务体系有“铁三角”——可及性、安全性、可支付性。
支付端在中国,目前主要还是依赖社保。“目前的商业保险体系中,真正对高端医院有促进作用的,就是高端医疗险。”蔡峰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18年发布的数据表明,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仅为6.7%。
蔡峰回忆,在上海,一些外资医院刚开张的时候,没有医保病人,但高端客户群体不如预期,不得不“两条腿走路”,对医保病人开放。
然而,接收医保病人就要接受政府定价,怎样的比例可以保障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院的营收水平?
如果说在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前,民营医院还有一定的供应链优势,可以用更低的价格采购拥有更高的利差,但在集采过后,很多药品和耗材已是“地板价”,价格透明,原本的“医疗不赚钱,供应链赚钱”模式,成为明日黄花。
医院的定位,同样是个问题。
万达成都医院提出了一个名为“卓越中心”的新模式,即六个专科中心各自独立运作。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涉及至少六类疾病,这还是一家综合性的医院。
国内民营医院能实现盈利的,多为医美、口腔等消费医疗领域,综合性的社会办医,经营状况上佳的并不多。
上述医院管理集团负责人对万达首家医院的选址感到困惑,这样的高端国际医院,选址成都只能算是“及格”。以成都的医疗消费水平,将难以支撑,“最好是选在北上广”。而北上广几乎已汇集中国最顶级的医疗资源。
万达的这一定位决定了,这所新医院必须辐射全国。
其他医院,万达仍在选址
北上广,确实曾在万达的医院版图之中。
万达的一份内部刊物曾提到,该集团已与广州市黄埔区签订协议,预计在当地建设一座占地200亩、总投资60亿元的国际医院。仅两个月就签约成功,被万达称为“广州速度”。
2019年5月,万达以13.4亿元的价格拿下黄埔区一处13.3252万平方米的地。不过,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竞买方提出了明确要求:与《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2018年-2019年排名前20的医院所属医疗集团签署合作协议;交付后42个月内开业,首个财务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开业后第五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
万达退地了。上述接近万达人士称,退地原因在于选址不太成熟。此外,“也不知道(办医院)具体怎么去做,如果这么大规模去推可能也不是太好”。
在2020年2月,这块地再次出现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中。
上述接近万达人士提及,2020年又是疫情又是各种事,要办一个大的民营医院去搏,可能性不大。“先把一个做起来,再去其他合作点看看,有没有其他问题需要解决的?”
先试点再推广,是万达进入新领域时的一个典型做法。外界对万达成都医院定位,也有同样猜测。
据上述接近万达人士透露,目前万达其他几个医院项目,均未明确选址。
国际医疗合作样本?
赵建华感觉,万达成都医院有点像酒店的做法,建好平台后吸引品牌入驻。“依托于UPMC的做法,医院的大战略方向和管理模式应该是由管理团队定的。”
从万达与UPMC的协议看,管理团队应该是UPMC主导,由它委派五名国际一流医疗管理专家,担任成都医院的首席执行官、首席医疗官、首席护理官、首席运营官、首席信息官。重点科室带头人,也由UPMC选派。
UPMC派到中国的,是真正的“原班人马”,还是针对这个项目重新招聘组建?同样受到业内人士关注。毕竟,美国人才很金贵,而这样的人力成本,对医院未来的营收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从管理架构看,运营团队将在万达成都医院占据较大比重。这正是民营医院的特点,即总经理负责制,经营和医疗分线管理。
国内的民营医院一般分工不会如此细致,“这种投资规模的医院关键看经营团队”。赵建华说。
另外,根据双方协议,UPMC还要每年选派20名国际一流医疗专家,到成都医院负责培训;成都医院每年选派50名中方骨干技术人员,赴美学习培训三个月等。
赵建华的观点是,万达能否在成都推出成功的样板,最重要的是看它与UPMC捆绑的紧密度,尤其是UPMC的管理输入情况,如果只是简单的培训,则将难以成功。
UPMC是手术见长,万达成都医院“未来应该是自费类的手术外科导向型的”,因此,核心团队尤为重要。赵建华分析,“每年派多少人去总部培训是虚的,最重要的是看你的专家名单,要有拿得出手、做得特别牛的。”
有了全球知名的专科专家,只是人才队伍建设的第一步。张翮提出,外资团队的问题在于,可能医生很厉害,但他不长期在这边,或是中国人不了解他,就难以建立自己的患者群体和口碑。
一个学科是一个团队,比如手术很关键,术后恢复也很关键。“就算顶尖的外国专家,围绕他也要有整个体系保证安全和质量。”蔡峰说。
如此,就要在院内建立一个稳定的高水平医疗团队,这需要多年的磨合。现在很多专家到民营医院“飞刀”,手术最终效果不太好,往往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团队的问题。
赵淳强调,学术带头人等中坚力量也一样举足轻重,“如果没能留住一个学科带头人,前面的积累就白费了”。
民营医院的管理者,最难受的就是人才问题。一个医院要形成自己的培养体系,至少要5年-10年,这样才能有真正的临床骨干。
成都有一个好处是,有著名的华西医院等,不但虹吸周边患者,还有优秀的人才。万达成都医院可在周边大医院挖一些人才。
赵建华坦言,“现在大部分的(民营)医院没人愿意去。要么像冬雷脑科,是公立医院集体出来做,它的成功几率会比较高。要么是两头,退休的加毕业生,中间骨干缺失。”
即使有全球规模第一的华西医院为邻,万达还是要自问:地处二线城市成都,是否有那么多中坚力量,可供其六大专科挖角?它又有何优势吸引一线城市的骨干人才到四川执业?
多数民营医院的解决方案是,多点执业,或是邀请名医“飞刀”。然而,随着公立医院对医生看得越来越紧,“飞刀”的空间越来越小,跨地区的多点执业的阻碍实际上在增大。
面对这样的现状,赵建华的建议是,引入一些合伙人等模式,打造更适应民营医院的绩效体系。
至于中坚人才,武汉亚洲心脏医院的解决方案是自行培养。赵淳提到,亚心很早就在内部寻找合适的人才,然后花心思培养,“现在都是主任和副主任医师了,是医院的中坚力量。他们也对医院的文化和价值观更认同,不会轻易离开医院”。
地产商办医,看起来很美
武汉亚洲心脏医院董事总经理叶红对地产商办医,表示欢迎,但不看好。
“房地产是非常好赚钱,它的回报很快,但医疗有一个持续性。这两者怎么来结合,我觉得市场会教育它的。”叶红对《财经》记者表示,基本医疗要长期稳扎稳打,不会像地产回报率那么高、回报周期短。
一些地产公司或者其他行业企业,纷纷选择与大健康相结合,尤其是2020年疫情之下,不仅办医院,还有养老公寓或者养老社区也是外来者青睐的切入口。
在叶红观察到的模式,多是“建筑我来建,(入驻的医疗管理集团)补充医疗场景”,然后卖掉,现在自己持有了。“这种持有再和医疗大健康结合在一起,才会有价值,这肯定是个方向。”
这不仅是万达的选择,也是包括恒大、万科、泰禾、富力等地产巨头,进入大健康的共同选择。
万科旗下定位医养结合的康复医院,已开业两年;广州富力医院于2020年5月封顶;一度提出或将单独上市的泰禾,在大手笔布局各类医院,甚至还有互联网医疗。
然而,高调入局后,却并不舒畅。泰禾现在面临自身资金链问题,医疗雄心成败难料。也许恒大健康是前车之鉴, 2020年8月,其宣布更名为恒大汽车的举动,被外界解读为医疗业务战略地位回落。
“大部分都是门外汉,或是挂羊头卖狗肉。它是为了拿地也好或是地价增值也好,是一种资本思维。”上述医疗管理集团负责人分析,“错是没有错,但是如果以这个为出发点,在医疗这个专业领域就别想搞好了,因为它就没想要搞好。”
在赵建华看来,办医,传承很重要,“讲故事,可能就会带来一些短期行为,但医疗是长期行为,这种冲突一出现,就会有‘短平快’的行为”。
“短平快”行为,是指一些在利益驱动下的过度医疗,典型代表就是曾经的“莆田系”医院。对更多资金投入,健康产业欢迎,但这些新钱得有足够的耐心。
“医疗行业是需要很规范的操作,复杂、精细,绝不是像开一个酒店、饭店,能够快速地复制。”赵淳道。
在详细了解过万达与UPMC的合作内容后,对其未来发展,特别是如何成功地将国际顶尖医疗资源引入中国,医疗界诸多人士还是抱有较大期待。富力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的合作亦是同样思路。
“如果万达能探索出来,这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蔡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