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费暴涨溯源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21-04-16 13:35:32
分享到:
导语

不排除某些航运公司、金融公司的炒作嫌疑,预计海运价格的暴涨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如果国外疫情控制较好,2021年春节后海运价格大概率会回归理性

文 张寒 | 编辑 王延春

2020年下半年以来,急剧飙升且维持高位的集装箱海运价格,令许多业内人士直呼“看不懂”。

据上海航运交易所2020年12月4日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本期综合指数为2129.26点,较上期(11月27日)的2048.27点上涨80.99点;较今年上半年的低点——855.34点,更是大幅上涨了1273.92点。

从不同航线来看,美西(基本港)、美东(基本港)等航线运价的持续走强,推动集运价格指数整体走高。最新一期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显示,美东航线40英尺货柜运价已经突破4700美元的关口,创下了历史新高。不单是中国出口美国的运价暴涨,运往欧洲和澳洲等地货物也出现运费暴涨、一舱难求的情况。

近期海运费的暴涨与诸多因素有关,例如,受到疫情暴发的影响,上半年全球各国消费需求受到一定的抑制,导致下半年不少商家有补库存的需求;海外“宅经济”效应升高了居家购物需求,以及海外对于防疫物资的大量进口,导致中国出口产品猛增。同时,疫情导致的船运集装箱周转不畅进一步推高运价。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直属党支部书记、教授殷明对《财经》记者表示,“从不同航线来看,美线价格上涨居前,说明美国对于健身器材、家用电器等居家用品的需求旺盛,又赶上了传统的圣诞节旺季,再加上海外疫情导致的物流供应链受阻和码头作业效率偏低,使得中国的集装箱不够用的问题凸显,各大船公司的运力不能充分释放。”

同时,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专家表示,一般而言,价格暴涨暴跌源于偶然性的因素,不排除某些航运公司、金融公司的炒作嫌疑,但是预计海运价格的暴涨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如果国外疫情控制较好,明年春节后的海运价格大概率还是会回归理性。

海运费暴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2020年11月27日,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对集装箱和海运费问题回应称,自2020年7月以来,中国出口货量急剧上升,出口集装箱需求猛增,不论是海运市场还是中欧班列,都出现箱源紧缺、运费飙升、周转延迟的现象;在中国青岛、连云港、宁波和上海等大型港口,正在因为集装箱极度缺乏,导致船舶停泊作业延误,港口承压。

殷明表示,目前集装箱制造企业都在开足马力、加紧生产,集装箱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三四月份。“海运费上涨更深层次的问题,恐怕还是在于集装箱三大联盟格局已经稳定下来,行业高度集中且保持稳定,价格竞争不够激烈。”

所谓三大联盟,是2017年13家集装箱航运公司先后组建的2M(马士基、地中海航运为主)、Ocean Alliance(达飞、中远海集、长荣等)和The Alliance(阳明海运、ONE、现代商船等)。三大联盟试图通过对运力的投入和运价的调控,来获取更高的收益。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助理、教授鲁晓东告诉《财经》记者,短期海运费的走势取决于外贸企业与船公司的博弈。对于船公司来讲,舱位都是预售的,可能会多卖出比本身装载量更多的舱位。今年下半年出口的形势大好,跑单的情况少,就出现了舱位不够用、外贸公司抢舱位的现象,而外贸公司的议价能力偏弱,导致了价格的上涨。

“现在海运费价格暴涨,很大程度上是集装箱周转速度慢带来的拥堵导致的,属于局部的结构性问题。长期看,没必要过于担心,因为全球船公司的运力总体是过剩的,海运费价格过去20年一直都涨不上来,尤其是干散货的海运,一直都不太赚钱。”鲁晓东说。

今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海运价格持续上涨,航运咨询机构Sea-Intelligence大幅上调了对2020年航运公司的盈利预测。该公司在2020年4月预测全球班轮公司将亏损230亿美元,近期修改为盈利140亿美元,并且全球龙头集装箱航运公司2020年利润将达到近8年的最高水平。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海运费价格的飙升背后,并不能排除某些航运公司或者金融公司借机发挥、炒作概念,导致出口商集中抢购货运服务。可以说,是商业投机因素和集装箱货柜紧缺共同推高了海运费的价格,预计今年12月底40英尺货柜美国海运价甚至有可能涨到6000美元以上,但是炒作在其中占了多大的比重,不太好判断,毕竟出口的需求还是十分旺盛。

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有限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的中国出口数据表现亮眼。今年前11个月,中国出口机电产品9.57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出口金额的59.3%。与防疫物资和居家生活相关的商品出口强劲,包括口罩在内的仿制品出口金额9892.3亿元,同比增长33%。家具出口金额3650.7亿元,同比增长11.2%。玩具2104.8亿元,同比增6.8%。分国别看,前11个月,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2.82万亿元,同比增6.9%;对欧盟出口2.45万亿元,同比增7%;对东盟出口2.37万亿元,同比增7%。对日韩出口则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欧美疫情卷土重来后,对防疫物资的需求再次增加,同时欧美居民减少外出,甚至重新回归到社交隔离的状态。另一方面,疫情也拖累欧美自身的复工复产,进一步增强了其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度。考虑到冬季欧美疫情仍在延续,尤其是美国,第三波疫情的严峻程度远超前两波,我们预计未来几个月中国出口仍将表现强劲。”

鲁晓东对记者预测,欧美国家终端需求和消费模式变化,还将支撑中国的出口表现一年左右。当前,欧美国家疫情严峻,居民在家办公的比例已经从以前的16%上升至34%左右,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增加。相比之下,中国已经实现了至少80%的复工复产,PMI等经济景气度指数也在攀升,对于海运费的短期上涨冲击是可以承受的。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性的处理,将海运费成本转嫁给国外的消费者,消化运费价格上涨的压力。

中远海运集团战略咨询专家库专家、上海海事大学副教授蒋元涛告诉《财经》记者,海运物流成本过高不利于国际贸易增长和全球经济复苏,虽然短期内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有限,但长期肯定是不可持续的。如果海运长期高价,海外的进口商可能会寻求替代品,从而影响中国的出口。“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多关注海运费涨价的影响,做好应急预案,制定合适的对策。航运业属于战略性特殊行业,影响面比较大,政府应当进行必要的干预,将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刘春生也认为,海运费价格如果持续上涨,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出口商利润空间削弱、进口商违约、加大贸易谈判难度等,影响贸易的顺利进行。海运费是比较重要的贸易因素,还会影响中国的贸易总额和贸易结构,对低附加值的产品影响更大。

“出口企业应当做好应急预案和风险预警,每日关注运价和汇率等价格的变化,抓紧时机安排生产和装运。可以采用灵活的合同条款,化解一部分运费风险,让各方都能承担一些运费成本,还可以考虑投保运费险。”刘春生说。

明年春节后海运费价格有望缓慢下行

2020年12月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商务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1.5%和50.9%,比上个月分别提高0.5个和0.1个百分点,说明内外需求均有所改善。

关于外贸物流价格问题,高峰说,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加大运力投放,支持加快集装箱回运,提高运转效率,支持集装箱制造企业扩大产能,同时加大对市场监管的力度,努力稳定市场价格,为外贸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物流支撑。

总体来看,集装箱海运价格除了受到宏观经济、疫情恢复等因素影响,航运公司对运力的投放,以及能否与需求变化相匹配等因素也是关键。那么,应当怎样看待海运费价格未来一段时期的走势呢?

刘春生认为,今年圣诞节以后,欧美国家的需求将进入缓慢的下降过程,预计明年二三月份之后,海运费有望逐步下降,回归正常水平。“需求的回落是一个缓慢下降的过程,可能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还要看国外疫情的控制情况,如果不理想,那么从中国出发的海运需求不退,不利于海运费价格的下降。如果东南亚地区疫情控制较好,可以承接一部分订单,也有助于缓解海运价格。”

殷明预计,明年一季度之前,海运费价格都会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目前的高位肯定是不正常的现象,等疫情平稳下来以后,海运费价格将会有一个理性的回归。

“市场短时间内的价格变化,不代表长期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面对当前的海运变局,国家主管部门需要密切关注,严查垄断和价格串通行为,确保价格波动不会伤害出口。对于外贸企业而言,需要选择可靠的物流合作伙伴,尽量和大的船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还可以通过一些衍生品来锁定风险。”殷明说。

编辑:王延春
关键字:
分享到:

杂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