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录:中国的投资机会是全方位的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21-04-19 18:17:01
分享到:
导语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适应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中国未来仍将提供全方位的投资机会,重要的在于投资者要保持自己的“知识诚实”

文 彭韧 | 编辑 康娟

作为华人投资者的一位代表,李录的新书《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近期受到较多关注。与很多“在商言商”的投资人不一样,李录在书中用一多半篇幅阐述他对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思考,这让这本书初读之下几乎像是两本书:一本是关于中国现代化,一本是关于价值投资。但是细读之后,读者就会发现这两个话题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

在《巴伦周刊》中文版对李录的专访中,李录更是直言,现代化过程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复利,价值投资的本质跟现代化是一样的,过去30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时代窗口,而这个窗口很可能已经随着全球共同市场的式微而面临改变,新冠肺炎疫情大大加速了这个窗口的关闭。

尽管如此,李录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仍然充满信心,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适应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中国未来仍将提供全方位的投资机会,重要的在于投资者要保持自己的“知识诚实”,这样才能经得住市场对于人性的测试和考验。

《巴伦周刊》中文版:刚开始看您这本新书《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的时候,我感觉似乎这是两本书,一本讲文明和现代化,一本讲价值投资。但看到第二三遍的时候,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这两个主题之间是有内在关联的。您觉得这两个议题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李录:这本书从一开始就是从我的个人兴趣出发的,这两个问题都是我最感兴趣的问题。

关于中国现代化的问题,我大概从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痴迷于这个问题了,那时我就想弄明白中国的现代化(为什么这么难)。价值投资则是另外一个单独的兴趣,我到了美国偶尔接触到巴菲特的演讲之后,才开始产生的兴趣。所以,这两个问题都是我最关心的,一个可能已经在脑子里萦绕了40年,一个大概也快30年了。

在我眼里,这两个问题以前倒没什么联系,那么为什么后来这两个问题之间形成了联系呢?我发现,到最后,价值投资研究的是让大家能够踏踏实实地投资于价值,而不仅仅只是发现企业估值的差异,让投资者在企业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中,通过与企业一起成长,一起来分享企业价值在增长过程中所能得到的回报,这是价值投资里面最最核心的内容。

这就自然让你去提出一些新问题:为什么优秀的企业可以在长时间里实现累进式的增长,企业增长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增长有没有极限,什么样的经济会产生这样累进增长的企业?

继续追问这个问题,我们更进一步发现,不仅仅对于我们所说的这些优秀企业,对于整个全球经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过去200年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经济开始进入一种持续的、累进式的增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复利的力量,价值投资中最重要的力量就是复利的力量。但是复利现象在整个人类社会,或者自然界中几乎都不存在,只在过去200年间的人类社会,复利现象才得以存在。当我研究了价值投资和复利的概念,并且发现了上述现象之后,我才把这两个议题真正开始结合在一起。

我在这本书里写道,整个现代化过程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复利。按照我的定义,“现代化”就是整个经济开始进入到一种持续累进、无限增长的状态的现象。我在书中对这种现象做了一个归纳、总结、解释和重新定义。对于我提出的这个“现代化定律”,可能要再过几十年回头来看才知道它对不对,观察只是一种总结,最终的评判要靠时间。

我的投资也和这种观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为价值投资的精髓就是发现和寻找复利的机会,而复利只产生于现代化这样一种现象之中,在过去200多年间,也就是人类历史中很少一点的时间,这种现象才真正出现。

《巴伦周刊》中文版:您在这本书中提到,中国想要发展,绝对离不开美国秩序下的全球国际市场,但是近几年中美两国之间冲突不断上演,世界经济出现了逆全球化的现象,有些人认为中美脱钩已经是无法避免的现实,您是否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

李录:我觉得看待这个问题,要把它放在整个世界经济的演进过程里面去看。世界经济在近代以前,长途贸易只产生在帝国之内,不同国家之间产生大规模的贸易关系,是一个非常近代的现象。我们可以看过去500多年(里)形成整个世界经济秩序的过程,前300年主要就是长途国际贸易,那时候出现了非洲、美洲、欧洲、印度和中国这些全球性的贸易地区。

在工业革命后,贸易产生了真正的变革。不仅仅是贸易的范围在开始发生变化,全球性的国际经济也出现了。这时还是以不同的帝国、不同的帝国系来作为基本的单位。不同帝国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商业的关系,在这个阶段里还诞生了很多的国际战争,互相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上的竞争,也有军事上的竞争。

这种军事竞争后来就演化成为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另一种国际经济的秩序,也就是“共同市场”的概念。后来全球主要形成了两个共同市场,一个是美国领导下的盟国之间的共同市场,一个是苏联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共同市场,两个共同市场之间的竞争就形成了冷战的格局。

冷战之后,过去30年里面全球又形成了另外一种独特的国际经济秩序,我们叫做“全球共同市场”,这时候的共同市场就不再只有盟国才可以加入,所有国家都可以加入。这样一种局面,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是不是后无来者,我们还要再看。

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放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现象,并不是一种常态。而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会加速很多原来的变化趋势,把趋势变成现实。其中最重要的后果之一,就是全球共同市场可能会瓦解,也就是所有国家都能够参与的这样一个共同市场可能会发生变化,我们可能会再次回到全球市场,但是很难形成一个完全的共同市场。

在共同市场的时代,确实是由美国主导的,可以叫做美国秩序,全球共同市场的时代也是由美国主导,可以称为美国秩序的一部分。未来我们再来看新的全球市场,美国和它的盟国肯定仍然是最重要的力量,但中国的崛起会让它有自己地区间的同盟,也会形成一个维系全球市场的力量,中美之间也会形成一种比较脆弱的平衡。全球经济在这三方面力量的共同维系之下,会形成新的经济格局。

这就是我看到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后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这算不算得上是一种脱钩?既是,也不是。说是,就是说原来的美国维系的全球共同市场这个概念确确实实有可能会结束。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国际间不同国家的经济竞争,既有双赢,也有零和,也有输赢。那么输赢的部分,原来在一个国家之内是可以消化的,国家之间则需要通过一系列其他的方式来消化。我们看到全球贸易时代的表现形式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战争,到了全球经济时代则是帝国和帝国之间、不同的帝国系之间的战争。

到了共同市场时代,由于共同市场的格局只有盟国可以参与,因为大家有共同的敌人,所以相互之间的输赢可以在盟国之间来消化。而到了全球共同市场的时代,因为没有共同的敌人,所有的条件都一样,它的输赢没有办法在国家之间消化,这种情况天然就是不太可持续的。

比如说全球共同市场时代最大的赢家是中国,最大的输家则有很多,从最早的苏联,到后来的伊斯兰国家,再到过去十几年,我们看到的输家变成了西方发达国家里的中产阶级。西方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的比例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概占70%、80%,变成了50%以下,而且连续十几年基本工资不增长,赢家则是少数科技和金融精英,这种失衡没有办法在国家之间来进行平衡和消化,所以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矛盾被激化。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这一局面会加速做出调整,以美国为中心的联盟仍然存在,以中国为中心会形成一些新的联盟,中美之间会维系一个比较脆弱的平衡状态。全球经济已经联系在一起了,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因为国际贸易之间产生的输赢很难一下子被消化,因此会出现一系列矛盾,但这个矛盾是可以通过经济方法来解决的。

《巴伦周刊》中文版:在您写这本书的时候,世界还没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这本书出版之后,疫情就席卷全球,而且看起来似乎改变了世界。您认为新冠疫情对于人类社会的冲击是一个短期冲击还是长期冲击,它会带来永久性的改变吗?

李录:新冠肺炎本身对社会的影响,从整个历史上看是短期的,但是新冠肺炎加速了很多以前一直在进行的趋势,这些趋势的改变有可能是长期的。我用一句话来形容新冠疫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把原来的趋势变成现实,原来可能需要五年七年才能形成的现实,现在可能在几个月之内就会显现出来。

我两年前写过一篇关于中美关系的文章,当时我就指出,中美关系如果真的要脱钩,需要全球同时进入经济衰退才有可能达成。而新冠疫情恰恰就把全球同时带入了经济衰退。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之间在经济上的脱钩就不会产生原本将对世界或者社会产生的震撼。

所以在现在的情况下,中美经济从非常紧密的结合到不那么紧密,到甚至于相对平行发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但这并不等于说中美都会脱离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是谁也改变不了、谁也离不开的。中美之间也因此一定还会有生意要做,但是这个生意是直接做,还是通过第三方来做,现在就难说了。

所以在这种状况下,中美两国都会加深与自己的盟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比如说,现在中国贸易的第一大伙伴已经是东盟,第二大伙伴是欧盟,再往后才是美国和日本,这种情况以后可能还会加剧。中国和东盟、日本、欧洲的关系会进一步加深。同样,美国跟它的盟友也会做同样的事,而中美之间因为没有根本性的安全冲突,所以依然会维持一个比较脆弱的平衡。

当然,这样一种长期的竞争,对整个中美两个国家,从最高领导人,到精英层再到普通老百姓都是一个长期的、最高级的考验,这样的长期竞争态势,也是对两个社会所有智慧的全方位考验。可能要持续一二十年左右,直到两国之间重新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且双方对彼此各自的战略意图更加清楚。如果中美之间没有在安全和军事上发生冲突,这个社会就仍然会按照原来的方向继续往前发展。

《巴伦周刊》中文版:对于很多长期关注您的人来说,有些读者对于您在这本书中所流露出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认同感到有些意外,您能否简单讲讲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接受过程。另外,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作出哪些改变才能更加适应现代商业文明?

李录:从“五四运动”之后,传统文化一直是被批判的对象。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在1840年之后,一直试图进行现代化,但是一直找不到公式方法(Formula)。找不到正确的门路,就希望找到各种各样替代的理由来解释,而传统文化、政治因素等等都在不同的时候成为了解释现代化不能获得成功的原因。

在过去40年里,我们实际上是误打误撞找到了现代化的公式方法。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去研究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出版这本书,因为我想找出现代化的现象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本质是什么。

过去将近200年,中国的现代化一直找不到门路,各种各样的尝试都是失败的,实际上我们找到门路之后,在短短40年就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我觉得最终找到的公式方法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无关。但是,一旦找到了这个公式方法之后,所有受中国儒教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表现得都非常强劲、非常成功。

同时,我也观察到在美国,或者说在中国之外,几乎所有华人的经济表现都非常优秀。我举个极端的例子,美国有不少家庭都收养了来自中国的孩子,很多这些孩子都是来自中国农村的女孩,他们散布在美国几乎主要大城市。我们周围几乎所有的家庭,总有一个从中国来的孩子。比如说像我的邻居,亚马逊总裁杰夫·贝佐斯,就有一个中国养女,跟我的孩子在一个学校。几十年之后,你会发现这些孩子在美国都成功得不得了,在所有领域都做得非常好,都是孩子家长的骄傲,这时你会发现中国文化里面有很多优秀的东西。

我觉得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文化有足够的信心,中国文化本身非常适合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当然,所有诞生自农业文明里的文化都需在现代化里重新塑造、适应和发展,所有的文化如果不发展都会变得停滞不前,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今天,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提倡中国古典文化里的以道德作为修身立命的根本,也就是在商业赚钱之外,一定要树立起这些传统道德,这些传统的道德只会让你的商业做得更好、更快。

实际上,这个问题就变成了追求短期还是追求可持续的成功。我对可持续的成功定义很简单,如果说把你的成功故事的每一个细节,你都可以实实在在地讲给每一个人听,如果大家都觉得你的成功是理所应得的,那么这个成功就是可持续的。如果大家觉得你投机取巧,你自己也觉得于心不安,这种成功就不是可持续的。

《巴伦周刊》中文版:在这本书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预测和展望中,您提到了未来中国成长经济动力更多将来自于消费的推动,以及中国将通过高等教育的普及获得工程师红利,您认为未来中国还有哪些重大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

李录:中国的经济未来还有很长的路,向前发展的动力非常之足。我们现在人均GDP还只有1万美元,大家的储蓄率还很高,也就是说对未来还不是特别放心,觉得还需要更多储蓄、更多投入。大家对现实是不满足的,这种不满足恰恰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大家都在拼命学习、拼命工作。

我们还可以看到,从中国的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实际上也是差了几乎几十年经济发展水平,让中部的人都过上东部的生活,让西部的人都过上中部的生活,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动力。

所以说中国的经济机会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只是产业技术不断提升,也不仅仅只是城市的生活水平大规模普及到农村人口,还有很多内生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会被创造出来。当我们过了刘易斯拐点之后,纯粹的由劳动创造的价值,慢慢就会被有知识的劳动取代,创造出来的单位价值会越来越高。

中国恰恰又是一个在文化上特别注重学习、知识和积累的国家,所以我觉得中国的投资机会是全方位的,不在于你了解的机会有多少,也不在于机会总量有多少,关键在于你要在自己懂的范围之内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这对投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

《巴伦周刊》中文版:您多次谈到知识诚实的重要性,您认为投资者应该如何才能做到知识诚实,如何才能做到“真懂”一家企业?

李录:我觉得从最简单的做起,真正去理解一家哪怕非常简单的企业,然后你就会理解到任何一家简单的企业其实都不容易,都是挺难的。

我最早从事研究,对我最有启发的就是研究一个加油站。无论在美国在中国,加油站都是差不多的,它们的产品和服务完全是同质的,虽然用的是不同公司的油,但实际上都是一样的,牌子不一样而已,提供的服务也差不多,但两家加油站的经营差别可能会很大。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当我弄明白这背后的机制和原理的时候,我就开始认识到一个非常鲜活、真实的商业。当你用运营企业的方式去做投资的时候,投资才可能变得真实。而当你仅仅只是研究市场,以为股票可以和商业本身脱离的时候,就永远研究不出投资的本质。

价值投资的本质,就必须要把股票和它实际代表的商业经济结合在一起,同时研究商业本身。所以当你作为一个所有者,从营商角度去思考生意时,这时你就可以慢慢去建立自己的知识诚实。

你会发现,经营一家加油站也不容易。而当你发现有些人在一个不容易的企业里做得比别人更好,这时你就开始明白竞争优势是什么,是从哪里来的。从这些微小的简单案例做起,按照自己的兴趣指引,去研究越来越复杂的企业,这时你的知识诚实就一点点建立起来了。

但是如果你没有建立这种知识,高估自己的能力,然后又凭借运气进入市场赚了些钱,这是个最可怕的事情,这就好像你到赌场里,凭借新手手气壮突然赢了几把,到最后的时候市场一定会把你打败,因为市场到最后实际上还是非常残酷、非常真实的。

我这么多年在市场上,感觉市场的存在,就是专门发现和考验人性的这些弱点,你的人性弱点最终一定会被别人发现,然后惩罚。

编辑:康娟
关键字:
分享到:

杂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