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对话:在共富目标驱动下,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22-01-07 18:00:51
分享到:
导语

文 | 编辑 huangshujing

整理|赵莎莎

12月23日,由《财经》杂志主办的2022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结合时代呼唤特别设置了以“共同富裕下企业家的财富管理与传承”为主题的风云对话环节。对话邀请了包括学界、政界、商界、金融界的多位重磅嘉宾,一起探讨在全社会共同富裕导向下,企业家的财富观与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话题。

 

本次对话主持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程卫东,对话嘉宾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理事长王平、瑞士银行(中国)上海分行行长、董事总经理杨德行、华熙生物董事长兼CEO赵燕、高尔夫尊(中国)董事长朴星峰。

 

《风云对话:共同富裕背景下,民营企业如何可持续发展》现场

111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222

 

Q1:不同视角下的共同富裕

程卫东:

大家下午好!党十九大五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这样的目标,为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邀请到的对话嘉宾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我想大家对于今天的话题会有共同的理解,也会有各自不同的视角。首先请各位嘉宾简单谈谈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姚洋: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宗旨之一。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那个提法并不是否定共同富裕。今天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完成的时候,再次提出搞共同富裕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中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1万美元,一线城市的人均收入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门槛,发达国家门槛大概在25000—30000美元之间。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还是相当低的,造成了不平衡。我们实现小康了,但是发展是不平衡的,这时候提出来共同富裕是非常及时的举措。

共同富裕要做什么呢?最重要是提高收入较低人群的收入能力,这是共同富裕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简简单单搞再分配、削峰填谷好像把收入拉平,但这是不可持续的。想让共同富裕可持续必须关注每一个人,特别是低收入阶层,提高他们的收入能力。在现代社会收入能力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呢?教育,没有比教育更重要的。共同富裕目标定在未来30年,也就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我们应该做这件事情。

然而,当前国内教育不平等状况是触目惊心的。城乡教育水平都在提高,但是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从来没有缩小过,另一方面大学里特别是好的大学里,农村孩子来的比例在下降。以北京大学为例,在我上北大的时代,我们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来自农村地区,现在能达到3%、4%已经相当不错了。这种差距会影响几代人,因为教育是有传递性的。

简单来说,我们要搞共同富裕最重要的是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能力,收入能力的提高最重要的是提升教育水平。

王平:

我们认为用社会企业家精神创造社会价值是共同富裕的基本道路。

15年前我和两岸三地的知名企业家成立了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现在名字改成乡村发展基金会,还有一个英文名字是叫中国社会企业家基金会。我们特别强调用社会企业家精神、社会创新推动中国社会更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社会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实际上包括三个“力”。第一是社会目标驱动力。作为企业家尤其是有理想的企业家,创业初心是为了解决社会某一个问题或者满足社会没有被满足的需要。第二是解决方案的创新力。解决方案和初心之下不是照搬照抄别人,而是千方百计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第三是行动结果的市场转化力,包括一些经济、社会、环境的指标,是一种综合的价值创造。

杨德行:共同富裕视角下的财富管理一直是我个人以及瑞银持续关注的。我们从两个方向考虑这个问题:首先从供给侧——产品出发,我们希望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金融产品表达出标准化的,以及可穿透的属性,同时引导投资者进行有效理财规划和合理收益预期。其次,从需求侧——投资者教育出发,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点,投资者教育是不断培育的过程。

瑞银一直强调围绕着流动性、长久性以及可传承来做资产配置。其中流动性是帮助金融消费者维持现有的生活模式,长久性是帮助投资者改善生活的质量,而可传承是为世代做出安排,帮助改善他人生活。我们的财富管理理念是既利己也利他。

随着国家日益繁荣昌盛,投资者可用于财富管理的资产规模不断累积。随着投资者管理意识跟水平的不断提高,财富传承也不断进入大众视野。我们一直认为财富传承的理念不但有益于家庭稳定,更有益于社会财富的累积,并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最终促进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我们希望通过财富管理理念的提升促进更多人参与到财富管理市场中。通过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发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而使得财富管理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合国内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

赵燕:

作为一家生物科技实体企业,我理解的共同富裕是“三位一体”:首先从企业层面理解,共同富裕是让员工满意,员工要有获得感,上下游合作伙伴要有获得感,他们都得在过程中受益。第二从法律层面理解,企业要承担起我们的法律责任,比如税收,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照章纳税。第三从社会责任理解,虽然我们没有能力去帮助所有的人,但是我们有能力用核心力量去帮助我们能帮助的人。比如华熙生物能够用它的生物科技帮助现在还不太发达的地区,让它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进行产业升级。

企业一定要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不要说共同富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一定是从初心,从善心出发,要做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企业只是投机或者短视,没有长期主张,那企业很难谈到可持续发展。

我们是一家生物科技企业,我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来自于两个能力:第一是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第二是持续不断的盈利能力。有了这两个能力才能保证我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的理解。

朴星峰:

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同志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人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但在当时,大家更注意的是前两句话。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了全球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从80年代相对贫困的国家跃升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但是中国的中产比例相对还比较低,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国家在今年重提共同富裕目标的原因。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我认为“共同富裕”也是让市场回归公平和效率的平衡,通过建立公正的市场秩序,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

我们公司的名字叫高尔夫尊,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元宇宙高尔夫商业创新平台。“尊”有三层含义,一是自尊。尊重行业和工作,员工要自尊,员工之间是平等的,发挥员工的优势和长处,让他们在企业平台上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二是尊重。尊重竞争对手和用户,不搞价格竞争;尊重市场和规则,依法纳税,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共同富裕创造更多的财富。三是尊贵。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不仅要推动企业内部商业创新,更要通过构建创新平台,引领行业创新和共同进步,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中国大众高尔夫运动的全民普及与赋能行业发展。

 

Q2:对共同富裕概念的澄清

程卫东:

刚才五位嘉宾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我们对共同富裕概念和主题的认知。目前社会上对共同富裕的理解仍有很多异议,有人认为共同富裕是平均主义,有人认为共同富裕对企业来讲就是做慈善捐款。我想请姚院长就这个问题深入谈一谈,共同富裕对企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姚洋:

共同富裕重新提出来之后,社会上有很多讨论。虽然改革开放成就非常大,但是成就大不能说没有问题。一个事物总是有两面性,我们也要看到问题。一个社会不会像一头牛永远往一个方向走下去,如果沿着一个方向走下去会崩掉,总是会有一种力量往回拽一拽。纠偏不是改变党一开始的宗旨,不是改变我们已经形成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不是要么黑要么白的。

社会上有些人将共同富裕和效率对立起来理解。这和以前的口号有关,以前口号叫什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公平和效率携手共进”,结果被拒掉了,说我们的政策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我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两者同等重要。作为经济学家,我长期研究发展问题,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至少在中国今天搞公平就是搞效率。很简单,有将近50%的农村孩子的教育被忽视掉,如果提高他们的教育,谁能说不增加效率?我们的投资对于他们未来创造的价值是毛毛雨,所以效率和平等绝对可以携手共进。

今天搞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强调增强穷人的收入能力?因为增加大家的收入能力,大家平等了,效率也就提高了,不要把它们对立起来。有些人觉得共同富裕是大转弯,不管效率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是要从更加根本的层次提高长期效率。

还有一种误解是一提到企业搞共同富裕,就以为是赶紧捐款。我感觉这是被三次分配的提法误导了。没有第三次分配,只有第一次和第二次分配,所谓第三次分配是在自愿基础上,以捐赠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企业不应该把做慈善当作负担。更高层次的公益是什么?公益要变成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像“义利99”那些企业既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又得到了更多商业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Q3: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程卫东:

谢谢姚院长为我们澄清社会上对于共同富裕概念的偏颇认知。我相信这样一个解读为企业家在共同富裕背景下的行动和决策提供了更多有力的参考。王理事长,您特别强调企业家精神,能不能进一步谈谈社会责任或者公益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到底可以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企业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王平:

企业家精神要有“三力”,社会目标驱动力、解决方案创新力和行动效果转化力,这些背后基本逻辑是公平和效率平衡永远不可以偏颇,有公平没有效率或者有效率没有公平都不称其为公平也不称其为效率。

一个平均主义大锅饭你能说有效率吗?不仅仅没有效率也不公平,平均主义实际上是不公平的。唯利是图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或者个人能可持续吗?也不可以。我们倡导企业形成社会价值投资的理念,也就是义利兼顾的理念。

在共同富裕背景下,企业家应该认识到当你的义和利、公平和效益走偏的时候,比如企业习惯于抄近道、习惯于搞投机挣快钱,不关注社会问题和研发,这可能导致企业发展不可持续,更不用说偷税漏税,最后会被社会抛弃,甚至被市场抛弃。

有的企业说我扶贫做得这么好为什么没上榜?我在深圳听何市长说有的企业社会责任打分很高最后也破产了或者不怎么样。这些都说明没有义利兼顾,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来自于什么呢?是你的创新能力,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你是独一无二的,形成所谓的护城河,这才是你的价值。你连这个都没有,捐多少钱、做多少公益慈善也不能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期,价值需要重构。以往你认为天经地义的东西现在不一定了。企业盈利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不再是天经地义的。一百多年来西方科学主义、个体主义、增长主义等现代化理念深入人心,像上帝一样不可动摇。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企业评估指标体系只有一个工具就是资产负债表、会计准则。

过了很多年,当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来的评价体系是不够的。所以出现了后来的利益相关方、企业社会责任、ESG。在我看来,这些还是打补丁、修修补补碎片式的。我们应该换脑子、换观念,颠覆以往的认知,企业只有创造社会价值才能生存、才能可持续。过去所有评价体系都围绕股东利益最大化,现在来了ESG,它存在什么问题呢?它不是内生的。在企业看来,社会责任、公益慈善是外加的成本,很难成为企业内生的动力。

希望研究部门、监管部门和媒体能够研究有中国特色的本土社会价值评估体系,而不是简单拿来西方的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等概念。因为很难扎根。为什么?西方是打补丁式的评价,他们的体制决定没有社会的份,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只能多加一些ESG。而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有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社会价值创造就是其中的应有之意。

程卫东:

王理事长提到的社会价值投资呼应了姚院长的公平与效率携手共进。请问现场的两位董事长,从实践来看,在你们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是如何通过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的?

赵燕:

华熙生物是一家生物高科技企业,我们做的生物活性材料希望能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美丽的体验。我们注重的是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长度。我们企业的使命是让每一个生命都是鲜活的。这也符合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标。我们所说的生命鲜活是指在不同年龄段上有不同年龄段的鲜活。比如活到120岁,鲜活的标准就是能蹦能跳能吃能睡。我们的生命长度和生命质量相关,不再是只强调生命长度。

对于企业如何可持续发展,我认为:一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有自己的原创技术,不再是拿来主义,有自己的底层技术支撑,在基础科学研发上有深入的布局。二是要有应用技术研究。基础科学做了0—1,应用技术研究从0到10、10到100、100到1000,再到1万,这样才可能有市场转化,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底层支撑。作为企业,怎样在科学技术这一端牢牢地加宽护城河,才能筑高竞争壁垒。生物发酵技术中有一个例子就是透明质酸,也叫玻尿酸。我们是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研发生产者,市场占有率第一,我们的市场占有率接近全球的50%。我们是中国、美国、日本等国药典专利标准的制定者,这为华熙生物实现可持续发展打好了基础。三是要有持续不断的盈利能力。要能够获取消费者洞察、根据洞察需求提供好的产品,同时塑造好的品牌。

我们也在讲文化自信,在拥有技术自信后,用科技力去打造产品力,从而塑造品牌力,企业才能真正获得竞争力,最后拥有免疫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朴星峰:

企业想做到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我觉得最重要的几点赵燕总也都提到了。我们是做高尔夫模拟器出身的,我们是全球最大的高尔夫模拟器厂家。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上亿元,正是因为这样才使我们在市场中保持了产品竞争力。

另外,企业需要站在用户需求角度做产品研发。今年元宇宙概念非常火,我们在两年前已经开始元宇宙游戏的研发了,预计明年会上市一款把线下高尔夫与线上游戏打通的元宇宙高尔夫游戏。我们最近有一个新口号叫“元宇宙高尔夫新天地”。

企业想做到可持续发展,研发投入重要,产品重要,比其他企业领先想到他们还没有发掘到的东西,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希望做元宇宙高尔夫生态,因为一个人做大所有事情首先很累,第二不一定能做的好,所以要做生态。我们想把高尔夫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与用户打通,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高尔夫服务以及高尔夫的用品等等。

 

Q4:企业代际传承所面临的挑战

程卫东:

谢谢朴董事长,由于时间关系大家不能再进一步细谈了。当前,企业可持续发展除了要面对外部竞争带来的挑战外,代际传承也是企业家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杨总能不能谈一谈企业代际传承面临哪些挑战,国外有没有比较好的经验供我们参考?

杨德行:

传承这件事确实需要时间沉淀。纵观过去一个世纪,世界经历了大战、经历了不同经济周期。从英美国家的经验来说,传承理念的普及经过了对法律、对判例,以及对架构的不断完善。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我们开始跟一些绿色企业家客户沟通。我们发现首先持续创新比守业更困难,继承人要打破固有思维,跳出传统的想法。华熙生物确实是楷模,在科创板也有很好的体现。第二继承人要尽早接触传承的概念。瑞银在全球超过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我们曾经启动了第二代接班人的培训项目,过去十几年跟超过500位未来接班人在财富传承、财富规划等多方面做过沟通。这样一个平台除了可以让大家尽早接触到传承的概念,同时也提供了彼此跟同龄人接触的机会。这些同龄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打开了他们的思维和眼界。第三随着企业经营越来越专业化,可以通过传承的安排,实现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这也是挺重要的。这些是过去一段时间的经验,趁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程卫东:

短短一小时的对话,五位嘉宾从不同视角提出了他们对共同富裕背景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很有价值的解读。我想这个话题是非常丰富,非常复杂的,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把它谈的很全面,希望以后有机会就此跟各位嘉宾进一步探讨。今天的对话环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谢谢各位嘉宾!

编辑:huangshujing
关键字:
分享到:

杂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