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化非一日之功——专访北京医院副院长杜元太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21-04-09 21:59:23
分享到:
导语

医院信息化需要较长的时间,不像买东西,今天下订单,明天就送到,而是要不断迭代和打磨

文 信娜 | 编辑 王小

微信图片_20210409215854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互联网医疗发挥了补充替代作用。各地公立医院纷纷掀起互联网医院建设潮,满足特殊时期人们看病买药的需求。快速建立起互联网医院的前提是,各家医院多年信息化建设打造的根基。

早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便鼓励各医院提升信息化建设。如今医院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各个环节,人们对信息化依赖越来越大,期望值越来越高。

然而,医院信息化非一日之功,需提前布局,建设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要不断迭代和打磨。

作为全科三甲医院,北京医院在2017年便开始布局建设互联网医院,至今已成为完全实现线上线下打通的为数不多的医院之一。为此,《财经》记者专访北京医院副院长杜元太,谈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和实践。

这是一个创新过程

《财经》:如何理解医院信息化建设?

杜元太:其实很难非常精准地去定义。我的理解是,它是信息化技术与医院业务紧密结合的一个创新过程。

再具体来说,资源和技术是两个约束条件。资源总是有限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去科学管理。技术在一定时空也是有局限性的,所以要去发现它,跟我们的需求相匹配。信息化建设就是在这样的约束下,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医疗、优化流程和方便病人等,实现时间效率、资金效益以及服务效果的优化。

《财经》:医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上的难点是什么?

杜元太:医院信息化建设具有创新性、复杂性。引进成熟系统需要和既有的系统以及业务进行集成,新建系统就会面临更多的创新工作。可以说,没有任何两家医院的信息系统是一模一样的,在这一点上,它与设备引进有许多不同之处。

医院信息系统数量多,以北京医院为例,经过多年的建设,有近200个不同子系统,而且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相互叠加和套嵌。数据维度也较多,有影像数据、文本数据、语音数据、波形数据等,这些都增加了建设和维护的难度。另外,医院信息建设队伍人才不足、激励机制不到位等,也是常常遇到的困难。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医院管理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一方面,信息化是各项业务发展的助推器和放大器;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的既有成果引发了用户的高期望值,希望今天就能用到明天的技术。

《财经》:北京医院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杜元太:这几年我们的信息化建设进步比较快,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班子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另外,我们采取了系列管理和创新举措,通过确立目标、优化机构、人才培养和过程管理等,把团队的能力和效率提升上去,使所有的问题和困难迎刃而解。

没有搞懂之前,不决策

《财经》:医院数字化转型,一些管理模式也会改变,你有哪些经验分享?

杜元太:在医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每个医院信息化建设任务都非常繁重。核心是如何让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结构、团队能力与建设目标相匹配。

医院领导班子确定了建设领先信息系统的目标,分析信息系统团队现状后进行改组,将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部归口信息中心负责。加强信息中心领导,由分管院长兼任信息中心主任,中心内部根据职能不同分设5个科组,压实责任。之后,进行大量学习、调研和培训,确定信息化发展的三年规划和实施路径。

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学习,因为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有临床专业、管理专业、信息专业等。不管以前学的是什么专业,只要有学习能力,都可以做好这项工作。

通过学习,在引进成熟技术时,能做到货比三家,提高性价比,保证顺利实施,加快建设进度,也能面向未来需求提前布局,保持领先优势。比如,我们在2017年就布局互联网医院建设,2018年布局混合云平台建设和三级等保2.0系统建设。

在学习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团队面貌焕然一新,为医院培养了一批信息化建设复合型人才,他们能够将医院需求、技术供给和管理有效结合,保证每一个项目高质量完成,成为分管领域的专家能手。

《财经》:并非信息化专业出身,当时是不是学习的压力会更大?

杜元太:很大的压力。我们的院长曾经要我瘦十斤也要把信息化建设好,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可见一斑。

我学的是卫生管理专业,从事了20多年的医疗管理工作,首次接触医疗信息化,如果不去花很多功夫深入学习,只停留在表面,可能会出大问题。作为分管领导,我坚持的原则是,没有完全搞懂之前绝不会决策,搞懂之后也要集体决策,避免盲区。

《财经》:引入了哪些新的管理理念?

杜元太:我们采取了扁平化的管理决策机制,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注重过程跟踪管理,与系统开发公司协同发展共同成长等。

比如,我们将团队简化成决策层和执行层,院领导、中心主任、科组长等都加入决策层,中心主任、科组长、项目经理又都是执行层的重要成员。有利于集体决策,执行层又能够快速理解项目要点和难点,提高执行效率和效果。

还有,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要全过程跟踪项目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和困难,便于技术攻关。另外,帮助IT公司的技术人员了解医疗业务,实现技术与业务的整合。

智慧医院可期

《财经》: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北京医院有哪些收获?

杜元太:几年来,医院培养出了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团队。同时,我们在较短时间内补齐信息化短板,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互联互通四级甲等和电子病历5级的建设,在同行的建设效率是最高的。这两项工作既满足了临床需要,也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此外,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云大物移智”方面做一些提前布局。信息化建设需要较长的时间,不像买东西,今天下订单,明天就送到了,而是要不断迭代和打磨。

比如,2017年我们开始调研互联网医院建设,从2018年9月份上线到现在有两年多的时间,经过20余次升级迭代,实现了网上建卡、挂号缴费、看病、问诊和健康教育等。基本建成全生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医院,包括网上开具检查和化验申请单、查看报告、药品快递到家等。

《财经》:北京医院现在达到智慧医疗了吗?

杜元太:应该是进入智慧医院建设阶段。智慧医院,是“云大物移智”技术与医疗技术、医疗过程相结合的产物,互联网医院就是智慧医院的有机组成部分。

2020年上半年,我们完成了智慧医院技术构架总体设计,建成智慧医院支撑平台,即北京医院混合云平台,并将互联网医院及其他互联网应用业务迁移上去,同时完成三级等保2.0安全体系建设,将为医院诊疗、医院管理和病患服务等方面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财经》:很多医院对于数据上云存有顾虑,比如数据安全,你们怎么考虑?

杜元太:关于数据上云,我们也曾有顾虑。经过一年多学习,我们调研了几乎全部云平台供应商,结合医院业务需要和未来智慧医院发展趋势,最后决定建设混合云平台。

智慧医院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互联网化,我们认为未来智慧医院的多数业务一定是在云端运行,云平台很重要,是智慧医院的基石。

我们已经陆续将医院网站、OA系统、人事系统、科研系统等迁移到云平台上。长远来看,未来的信息系统也应该是基于云端,能够很好支撑分院、医联体业务开展。如果没有这个技术,同城不同院区之间还可以拉一根光缆,如果跨省市,距离远就没办法。

信息化易成“甩锅”对象

《财经》:每个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

杜元太:医疗业务很复杂,需要软件公司与需求方对接,怎么样把医疗业务变成计算机语言,这个过程经常会碰到困难。比如,互联网医院跟线下业务完全对接就很难,因为线下系统运行已经有20多年,程序多、规则多,需要公司和医院团队集体攻关。

再有医保结算,各种规则都在线下系统里。线上支付申请需要在线下系统转一圈,才能完成结算,然后再反馈到线上,工作量巨大。医院有相当一部分医保病人,如果没有这个功能,互联网医院功能就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财经》:医院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杜元太:信息化建设是当下医院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受制于医院的重视程度、资金支持程度、人才储备和建设周期长的情况;另一方面,医院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各个环节,人们对信息化依赖越来越大,期望值越来越高。供需之间的矛盾增加了信息化建设团队的压力,容易成为“甩锅”对象。

但是,智慧医院的发展趋势是不会逆转的,只要团队能够保持不断学习的定力,持续提高团队能力,做好眼前工作,适当提前布局新技术和新应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会越来越顺畅。

《财经》:怎么评价北京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杜元太: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北京医院的信息化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部分项目居领先水平,强有力支持了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编辑:王小
关键字:
分享到:

杂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