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老板自述: “我用真金白银为消费打气, 与商家一起度过冰河期”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21-04-13 21:03:17
分享到:
导语

复工容易复市难,商场减租让租,商铺打折让利,消费者得实惠,商场赚人气,这样消费链条就激活了。对那些品牌生命力强、只是眼前出现困难的企业,需要一起联手“渡劫”

文 王延春 | 编辑 苏琦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诸多行业按下“暂停键”,其中零售服务业是受冲击最大、影响最为深度的。限流、隔离、封城,客源断了,门店关了,对于餐饮、文旅、酒店、商贸等企业来说无异于进入了“冰河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陈春花说,目前复工容易复市难,商贸客流和销售亟待恢复,城市的繁荣有待管理“松绑”后才看得见。

目前各地政府部门施招按下重启键,寄望激活“冰河期”的消费。近月,佛山市级财政投入亿元消费券通过支付宝发放,目前已经发放两批。佛山市商务局搭建促消费平台,举办建材家居、家装、电子电器、服装服饰、食品饮料、交通工具等行业展,“激活”消费;凡是参与促消活动的企业还能获得资金奖励。对特色商业街区等商圈,将给予一次性奖励。同时,在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物业的中小企业租户减免租金基础上,倡导村集体所有资产类经营物业对中小企业租户适度减免租金,支持中小企业共克时艰。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周景彤告诉《财经》记者,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将是短期的、结构性的。“疫情期间被抑制的部分消费需求并未消失,只是延后”,餐饮消费预计疫情结束后的一两个月时间内将出现消费小高峰。

然而,预期的消费小高峰能否出现?购物中心、商贸服务企业如何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消费,一起“渡劫”?一些服务类企业加速零售业态变革,探索商业模式创新,采取各类“激活疗法”突围。

嘉洲广场是“广佛黄金走廊”上首座现代化MALL,是广佛地区消费的晴雨表之一。其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广佛一路黄金地段,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有差不多500家商户。是集百货、饮食、娱乐、酒店、影院为主的大型综合性购物中心。董事长钟义告诉《财经》记者,“消费者信心还没有恢复”。在消费者信心还没有恢复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利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愿意过来,帮消费者就是帮自己。没有消费给商企减租让租意义不大。“消费者信心提振,人流回归,才是正道。”

嘉洲广场、万达广场等目前已连续送出消费券,这些资金都是企业自掏腰包实施自救。目前嘉洲购物中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按下重启经济键的商贸企业们如何自救。钟义说,我要带领消费链上下企业共同渡劫,目前只要活下来就有希望。实质上“我们不能浪费一次危机。疫情这段时期也是洗牌的过程,优胜劣汰、强者恒强,经历一次危机意味着经历了行业的演变与重构过程”。

以下是钟义的口述实录:

消费仍处于“小冰河期”

从疫情暴发到现在,我们一直正常营业。除了政府规定的电影院、娱乐、美容美发、教育等一些业态不能开业和闭店撤场,其他基本上复工率达到了99%以上。

2月疫情最为严峻,也是我们开业14年以来,最惨淡的春节,人流和销售额不足平日的20%。进入3月,恢复得不错,人流量接近50%。由于餐饮开放了堂食,加上保障民生的超市之类,相对销售受影响没那么大。尤其是车流量达到66%左右,车流比人流更旺。

我也是佛山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会长,密切跟同行交流,目前很多商场人流和销售额平均处于30%-40%的水平。

为什么没有停业?政府规定超市必须营业,可以保障基本民生。除了政府规定不准营业的业态,我都尽量维持营业。我主要考虑两点:第一,疫情中,作为公民,我能为社会尽到什么责任?两个多月以来,除了超市之外其他的服务业态基本“停摆”,超市是购物中心的一部分,消费者到超市来买东西,商场不能到处黑灯瞎火的,那消费者心里的感觉一定很寒冷、很恐惧、很难受、很压抑。我希望尽自己所能,营造一个温暖、平和、安详的环境,让人们来这里,不仅获得急需的物品,而且也能心情放松、收获安慰。我觉得比疫情更严重的是恐惧与恐慌,所以我希望能施无畏。当然,前提是各种防疫措施都到位,测体温、戴口罩、消毒一个都不能少。超市12小时开着,其他业态的营业时间错峰,保障风险远低于超市。

第二,我希望商家包括员工能保持一种工作状态。疫情终究要过去,恢复起来更容易。现在看来我这个决定做对了。由于我们基本没有停业,所以不仅自己复工复产没有那么难,而且带动产业链上供货商、物流、商铺、原材料企业等都能快速联动。虽然销售额比较低,但没有出现像其他行业那样,员工回不来,商品卖不动,链条“停摆”等问题。

但是购物中心经营目前真的很不容易。比如,我的购物中心里面做服装的企业,有运动类、休闲类、男装、女装、童装,商场一些做服装的,有一些已经跑路了,实在没有办法给员工发工资。政府要求留住就业,要给人家发工资,但这些企业实在无能为力。

我觉得现在还不是最困难的时候,最困难的将会是4月-5月份。如果仍然没有销售,消费者信心没有恢复,商铺看不到希望就麻烦了。现在企业还可以拖一拖、等一等。疫情对购物中心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到4月-5月,甚至6月。如果到那个时间,链条上估计会有更多企业跑路的跑路,倒闭的倒闭了。

帮消费者、帮商家就是帮自己

3月1日佛山南海就恢复堂食了。借助这个契机,我采取系列发放消费券的活动。3月8日是妇女节,在这前后几天,我搞了38元换100元现金的活动,而且消费者可以无条件使用。百货里面也派送了100元的消费券。效果不错,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日,我再次发放消费券,39.9元买100元现金券,在餐饮和百货公司里都可以使用,没有附加条件。4月初,我再次搞了类似消费券、消费卡的发放,每次都激活部分人气,下馆子、购物的人流渐渐增多。我发放消费券的行动比政府部门早了差不多一个月,送消费券的效果不错。你说它是激素,但它能激活沉寂的消费,让经济恢复元气,有了元气,企业就能坚持活下去。

在消费者信心没有恢复,大家仍比较恐慌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利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愿意过来,帮消费者就是帮自己。当前要解决未来消费的预期,没有消费,减租让租有什么意义?关键是提振消费者信心,让人流回归。这才是正道。

补贴消费者,真金白银,这个完全是我自己企业承担。要有人流,才有销售。我不能只看眼前。

第三产业不复苏,也会传导到第二和第一产业,没有终端的消费哪有订单呢?其次,我采取的另一个“激活疗法”是减租让租,让商家坚持存活下来。减租让租有个度,最终都不是长远的办法。我希望和商家一起打折让利,促使市场回暖,最终有销售就意味有现金流,有现金流,企业才可能存活下去。商场减租让租、商铺打折让利,消费者得实惠,商场赚人气,这样消费的链条就被激活了。

减租给商铺也是一大笔钱。我们其实年初三就公布初一到初八减租,我们是佛山市第一家提出减租的购物中心。到了2月9日,我第二次提出一个月的租金减半。每个行业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我也会综合各类因素酌情优惠,有更多让利。我帮助企业坚持活下来。否则他生存不了,走了,这个地方空置,空置意味重新招商,这有时间成本、空置成本。要算好账,想尽一切办法和商家共同活下去。

第三招是“转移线上”。为了应对疫情,我们尝试线上直播间,2月、3月做直播间效果不错。我们要求每一个商户必须一个星期做一次。无论效果好不好,都要做直播,通过微信、社团平台、公共平台的排期展示。每个星期商家除了自己做直播 ,还在我们公共平台上排期,化妆品、餐饮、服装,不同类别、不同业态,我们的直播平台每天选1家-2家直播。毕竟我们的公共平台比商家自己的平台更大一点。诸如此类,我们做了很多探索。

政府为服务业打CALL

佛山市商务局出台政策,搭建促消费平台,支持商场(超市)、连锁企业、建材家居、老字号等商贸企业参与,对参与汽车消费节、“家·生活”主题家装家居、电子电器、服装服饰等品质消费活动的企业给予资金扶持。

推动餐饮行业复苏发展。对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在疫情期间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线上订餐配送业务给予资金支持;组织开展佛山市餐饮品牌(名店、名菜、名点)评选工作并给予资金支持;扶持商圈及特色商业街区发展等等。

佛山南海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景区、星级饭店、营业性电影院,达到规上(限上)规模的旅行社、住宿和餐饮业的法人机构,按其向税务部门申报的2019年一季度营业收入的10%给予补助,并按年度营业收入规模设置封顶额度,将规上(限上)文体旅游企业纳入南海区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专项子基金扶持。鼓励对中小企业租户减免租金。

目前佛山也好、南海也好,都出了复工十条新政。只是专门针对购物中心的政策没有,我也在呼吁。购物中心是这次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酒店、餐饮、零售、游乐、教育、电影院,这些业态都在购物中心里面,购物中心的乙方受损这么大,甲方肯定也受影响,甲方就是靠租金、管理费获利生存的。

我作为会长想给政府部门提几点意见:第一,贷款的利率可不可以下调一些,因为购物中心大多都有贷款,下调利率很关键。第二,电费能不能再下降,目前下降5%的幅度很小。第三,对购物中心的增值税、房产税希望能适度减免。这个减税对购物中心是最大的帮助了。

目前专门针对购物中心,只有北京市商务局出台了专门的政策。北京市商务局近日发布关于给予大型商场疫情期间资金补贴的通知,为鼓励本市百货、购物中心等大型商场疫情期间正常经营,拟对采取减免租金举措的运营单位给予50万到10万元不等的补贴。

我初步估算,我的租金直接减免1000多万元,未来还可能有商户闭店撤场空置,重新招商的成本,会影响到明年、后年的收入。算这个账,购物中心压力是非常大的。而且现在电影院没有复工,游乐项目没有复工,线下教育没有复工,这些是政府规定不能复工的,我们保守估计至少损失3000万元以上。

期待复苏的过程不要太久

“五一”能恢复人气吗?我现在一有渠道就不断跟政府部门呼吁。除了包括我们购物中心,还有购物中心里面的品牌企业自己做营销推广外,更加重要的是政府鼓动恢复民众消费信心。现在大家都还戴着口罩、测体温,本来现在要买衣服,可能就推迟到两三个月以后再买了。消费者甚至夏装不买,穿去年的、前年的,所以零售业进店率和提袋率是我最担心的。

要先期待有序复学。现在孩子们宅家里,家长大多要看着小孩。小孩从2月到现在一直闷在家里,心理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特别郁闷。家长还怎么出来消费呢?游乐和培训教育能不能允许开业呢?孩子们的游乐项目开了,普罗大众可以自由出门,消费的信心才能恢复。

佛山市政府也意识到了,市长朱伟带头到街上吃饭,为消费打气。他用这种方式也是想带动大家放心出来购物。政府部门的政策也在给与商业企业更多信心。什么时候不用戴口罩了,不用通行证了,我相信,那个时候信心才会完全恢复。

如果到四五月份还不能够扭转人们的消费心理的话,我也不能够支撑继续减免下去,我没有减让的能力了。因此,复苏的过程越长,就会有更多的企业支撑不下去,受影响的程度就更大了。因此,这个过程要尽快缩短。

在佛山市,我了解商业广场整体能够恢复到50%的很少,很多只是恢复到40%-50%人流和销售额。甚至有一些还更差,只恢复到30%-40%。所以现在这个是我很着急的,我不只急自己的企业,太多的商家和品牌只恢复到30%-40%的人流和销售额,都还处于凌寒之中,我又怎能独自走出“冰河期”。

我还是希望政府更加重视第三产业的恢复。表面上看来,购物中心的惨淡或者说企业出现跑路现象,背后则牵涉无数个家庭收入和员工就业。比如,我们有20个商家,1月份的工资还没有发给员工。我一有机会就去跟品牌商家说,你要安排工资给人家,1月份的工资都没有给,说不过去了。武汉23日封城,我们的营业额到23日是没有受影响的。等于1月份有二十多天都是旺季,员工1月份的工资很多是2月中旬才发的。2月中旬疫情严峻,一些商家为了自保,连1月份员工的工资都没有发。这对一些人员的消费收入会有影响,我了解一些餐饮企业,有些本来一个月工资分三次发,有一些干脆发一次就不发了。这无形当中对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生活带来冲击。

我还是比较乐观,我坚信疫情肯定会过去,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这段时间也是行业洗牌的过程:强者恒强,优胜劣汰,经历过每一次危机都是行业再演变、再重构的过程。无论你做零售行业,还是做餐饮行业,还是地产,整个产业有一个重构或者洗牌的历程,最后留下的都是那些生命力比较旺盛的企业。

丘吉尔说,“不要浪费一次危机。”危机是对企业的一次检验,是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检验。对那些品牌生命力强、只是眼前出现困难的企业,我愿意帮助它们一起“渡劫”。

编辑:苏琦
关键字:
分享到:

杂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