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2月03日
柳书琪 刘以秦 冯奕莹 王颖 郑可书 龚嫣然
校外培训无序猛进的势头遭遇政策急刹车,原来被资本,虚化的逐利问题集中暴露,行业调整与转型面临多重挑战
-
2021年12月01日
钟正生 张璐
在美联储政策动向备受瞩目的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仍应“以我为主”,“抢跑”固然不必,是否跟随亦需再行观察
-
2021年12月01日
《财经》特派记者 金焱
中国和美国的体系不同,所倾向的官僚模式也不同。
两国都面临如何最好地利用各自资源的问题,面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挑战,
让其服务于社会并产生创新的创...
-
2021年12月01日
金焱
美国经济要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完全复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2021年12月01日
江帆 韩舒淋 李廷祯
秋冬之交,富煤的中国发生了“煤荒型电荒”。这轮危机背后,交织着安全环保监管升级、应对气候变化等多种复杂因素。未来两个月,中国将迎来最严峻的煤...
-
2021年11月30日
李礼辉
未来虚拟货币的发展将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公有区块链底层技术创新能否突破规模化可靠应用的瓶颈;能否形成独立于价格之外的真实经济用途;主要经济体...
-
2021年11月30日
张威 唐郡
无论是自发的押注者,还是参与试点的各路运营机构,皆在蓄势待发中静候全面出击的时刻。商业银行更是将数字人民币看作重拾以往支付优势的一个希望
-
2021年11月29日
邹碧颖 孙颖妮 张明丽
实现共同富裕,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切忌急于求成
-
2021年08月12日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助力器”,红军长征途经地区的经济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重走长征路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金融扶贫找准重点,落实措施
-
2021年08月12日
当初的红色金融沿着改革开放的路径,已成长为全球经济金融的重要支柱,其间一以贯之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新精神
-
2021年06月04日
姚佳莹
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长率降低、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龄化水平提高,是中国无法回避的人口新现实。这些重要变化意味着什么?又该如何应对?何时全面放开...
-
2021年06月04日
王静仪 刘皖媛 李阳
智能汽车的安全隐忧散落在多个领域,相关的产品质量检测和外部监管仍存在空白
-
2021年06月02日
张威 张颖馨 杨秀红
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不止于绿色环保,其背后所蕴含的人类社会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对于依附于实体经济而存在的金融业来说,亦意味着一场渐进式的变革
-
2021年06月02日
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不止于绿色环保,其背后所蕴含的人类社会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对于依附于实体经济而存在的金融业来说,亦意味着一场渐进式的变革
-
2021年04月19日
姚佳莹
保就业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中国要保持稳定和发展,此战必须打赢。如何让财政、税收、社保等政策扶助网络触达社会毛细血管,并顺畅融入经济复...
-
2021年04月16日
Kakuya Nishikawa 宋旭军 叶楠
根据《中国制造2025》,2020年半导体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应实现40%的自主率,2025年要达到70%。但截至2019年,实际国产化率仅为15.7%,预...
-
2021年04月16日
陈伊凡 谢丽容 冯奕莹 周源
资本、产业链、政策、人才四个要素初步聚齐在中国芯片产业,资本显得尤其激进,也充分发挥了效力,但未来人才和技术更加关键
-
2021年04月16日
谢丽容 刘以秦 陈潇潇
足够多的技术积累,足够大和足够急迫的市场需求,更加急迫的稳就业保增长压力,这些因素在一个极短的时间节点上集聚,推动中国数字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
-
2021年04月16日
谢丽容 刘以秦 陈潇潇
足够多的技术积累,足够大和足够急迫的市场需求,更加急迫的稳就业保增长压力,这些因素在一个极短的时间节点上集聚,推动中国数字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
-
2021年04月16日
王晓霞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更多着眼于为实体经济、企业和个人纾困,着力托底经济,而非刺激经济;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需要依靠改革释...